(共33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
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目 录
一 科技名著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 小说和艺术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明朝时期著名的科技著作有哪些?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1)《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内容: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收录药方11000多个
评价: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体现了《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
十六世纪以前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英)李约瑟
“东方医学巨典”
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医药学家
(2)华佗 东汉末年,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3)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作《伤寒杂病论》。
(4)孙思邈 唐代,著作《千金方》。
(1)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发明四诊法。
(5)李时珍 明代,著作《本草纲目》
(2)《天工开物》
作者:宋应星
内容: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绘有120多幅插图
评价: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 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 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 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 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材料研读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的思想。
(3)《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
内容:全书 60 卷,约 70 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 制造、荒政等大类。
评价: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总结汇总药物1800多种
总结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总结农业生产理论和方法
都是总结性著作,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徐霞客游记》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 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 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 风土文物等,其中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 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 也是文学名著。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 科技名著
秦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1、长城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抵御北方的匈奴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构成: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影响: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
1406年开始扩建和改造
1420年基本建成
1421年迁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宫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北京城的布局
北京城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的核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中轴线
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紫禁城的地位
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 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1、小说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作者:罗贯中
主要内容:叙述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艺术价值: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作者:施耐庵
主要内容: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艺术价值: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作者:吴承恩
主要内容: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险历程
艺术价值: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神话小说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内容
罗贯中
评价
施耐庵
吴承恩
叙述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险历程,刻画了勇敢智慧的素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神话小说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2、艺术
书法家董其昌
董其昌作品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1)书画:明朝时期, 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2、艺术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2)戏剧:
①概况: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②代表作:——《牡丹亭》
汤显祖
代表作:《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明清时期小说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
(3)文化下移,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课堂小结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 小说和艺术
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