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8 07: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罗斯统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建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及俄国对外的领土扩张。掌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性质及作用,并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作出客观评价。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对比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得出二者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并归纳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评析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通过研读、分析史料,提高归纳问题及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增强俄国的国力。这说明改革是强国之举,让学生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1.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2.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难点:评价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市有一座滴血教堂。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沙皇而修建的。这位沙皇就是亚历山大二世。公元1881年3 月1日,在他乘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埋伏在附近的刺客将炸弹投向他的马车,炸伤了他的卫兵和车夫,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从马车里出来,查看伤者的情况。这时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在他脚下爆炸,沙皇倒在血泊中,因流血过多身亡。刺杀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人们在其出事地点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会遭到刺杀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除此之外,俄国历史上还有哪次伟大的改革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课 “俄国的改革”,看看封闭保守的俄国是怎样慢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新课探究】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用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回答:俄国的发展脉络及统一是怎样的
材料一  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材料二  13世纪初,由于基辅罗斯内部的分裂,各个小公国的王公贵族们忙于内部争权夺利,无力抵御蒙古军队。1240年,基辅罗斯的都城被攻陷。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在原基辅罗斯的领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由此,俄罗斯人开始了长达200余年的蒙古统治时期。
材料三  
材料四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基辅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答案提示:东斯拉夫人→基辅罗斯→蒙古建立的金帐汗国统治→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伊凡四世即位,采用“沙皇”称号。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用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
材料一  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俄罗斯这种社会发展的落后状态不但让俄罗斯常常遭到外族的侵略,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且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国家存亡的命运。
材料二 
彼得一世,俄国沙皇,亦称彼得大帝。1682年与异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凡迟钝,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摄政。彼得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的禁卫部队﹚。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并深受西欧文化影响。1689年“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
材料三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材料四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答案提示:改变了俄国落后的状态,实现了富国强兵,巩固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彼得大帝改革中涉及哪些领域 他“允许工场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场做工”这一做法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材料一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工场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场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工。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材料二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剥夺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代之以参政院,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划分行政区域,将全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材料三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答案提示:改革涉及的领域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影响:从当时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从长远发展看,此政策的实行实质上加强了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4.教师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彼得大帝的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一  俄国军队在彼得领导下,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
材料二  ﹙彼得大帝﹚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
材料三  ﹙彼得大帝﹚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普希金
答案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5.教师展示一组材料,引导学生对彼得大帝做一简要评价。
材料 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答案提示: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其主要局限性是未能废除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侵略扩张也给亚欧人民带来了灾难。
二、废除农奴制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农奴制度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材料一
国别 人均(卢布) 铁(万吨) 铁路(千米)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l 22.8 29.8 1 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 603
法国 150 40.6 89.8 9 160
  材料二 
答案提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严重缺乏;在农奴制度下,农奴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总之,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引起了统治危机,成为改革的根本原因。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答案提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避免革命的爆发,挽救沙皇的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一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  1861年3月,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全部获得人身自由,拥有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权利;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为支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改革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将获得自由的农民组织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服从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
答案提示:
  4.教师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则材料反映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材料一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答案提示:这次改革是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法令规定,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结果农民付出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得多。由此可以看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掠夺。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287 42 000 51 937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材料三 1863年一年内共有386处领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其中有1/3的领地动用了军队;30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39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受惩治者总计1 280人,其中223人交法庭审判,26人被放逐到外省去。
材料四 
答案提示:积极性——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国内市场、劳动力)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取得的“土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土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课堂小结】
在俄国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是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