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线上教学自测自评卷(历史)
2023.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 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 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 卜筮其后(放在次要位置)乎!”由此可知,孔子
A.追求中庸境界 B.注重克己复礼 C. 反对进行卜筮 D.关注现实生活
2.据考古资料显示,汉朝的铁农具主要有犁、楼车、镘、铲、镭、锄、镰、耙等, 且每一种农具又因大小和形制分为不同的式样,如犁就有重型犁和小型犁,犁铧
的角度也有很大不同,适合不同地形和土质使用。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汉朝 A.青铜农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B. 铁犁牛耕开始在生产中应用
C.铁制农具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 [D.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一定提高
3.表1为《宋元学案》所载两宋学者的地区分布(表中地名为宋时路名)。两宋学者 地区分布的变化缘于
表1
开封 河北 河东 陕西 京东 京西 淮南 两浙 江南 福建 荆湖 四川 两广 其他
北宋 7 20 8 20 28 43 11 106 50 67 4 31 2
南宋 12 3 5 8 30 8 621 308 282 47 99 9 4
A. 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化B. 两宋推行重文政策
C.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D.程朱理学受到尊崇
4.1518 年,王阳明颁布的《南赣乡约》规定:“同约中推年高有德为众所敬服者, 一人为约长, 二人为约副。又推公直果断者四人为约正,通达明察者四人为约史 ,精健廉干者四人为知约,礼仪习熟者二人为约赞。”这些规定
A.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强化了乡约的自治程度
C. 提升了乡约的管理效能 D. 体现了乡约的强制参与
5.1852年,清廷谕令各省办理团练,此后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官员受到政府重 用。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 多。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事权发生转移 B. 汉族地主的离心力增强
C.外重内轻局面形成 D. 清廷的社会控制力提高
6.图1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摘编。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注:新疆省在二
十二行省中)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
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图 1
(
由此可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确立了民族自治的原则
B.
任务
)明确了反帝反封的
C. 强化了国家认同的意识 D. 宣告了边疆危机的
结束
7.图2为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发的一份土地 证明。该历史时期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基本中心是苏联援建 的煤炭、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 、医药、轻工、航空、电子、兵器、航天、船舶14个 行业的重点工程。表2是实际实施的150项工程分布及 数量。
图 2
表2
省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北京 河北 山西 陕西 河南 安徽 湖北 湖南 四川 云南 江西
数量 24 10 22 5 8 4 5 15 24 10 1 3 4 6 4 4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
A. 兼顾国防安全和经济布局调整 B.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C. 注重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步发展 D.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新生政权相结合
9.图3为2007—2017年我国各类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由此可见,这一时 期我国
图3
A. 国有企业发展乏力 B.外资企业受到限制
C. 外贸市场更趋活跃 D. 贸易强国地位确立
10.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儒家和道教的反对,吸收中国固有思想后成为中华文明 的组成部分。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受到罗马帝国原有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 害,吸收希腊和罗马思想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演化为西方文明重要内容。这 表明
A. 本土文明依赖外来文明得以发展B.统治者决定文明交流传播的结果 C. 外来文明传播需要适应当地文化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文明传播
11.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人们只是将自己视为一个种族、民族、团体、家庭或群 体中的一员,他们只有通过这些宽泛的范畴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文艺复兴使得“ 对国家以及此世的一切事物进行客观的对待和考量成为可能。同时,主观方面也 被给予相应的强调而凸显出来”。据此判断,他认为文艺复兴
A. 继承了中世纪文化传统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 打破了天主教精神禁锢 D.促进了民众的个体觉醒
12.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 及收藏地图,经常把地图挂在房间里或是建筑物庄严的大厅里,就像他们用绘制 有当地的以及海外的题材的画来做装饰品一样。这反映出
A. 地圆学说深入人心 B.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 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商业格局变化推动荷兰崛起
13.1700— 1820年,英国议会陆续出台条例,规定位于教区的敞田和公田、草地和 牧场以及荒芜和公有土地可以分割、分配和围圈。此类条例在18世纪初有10个,
1721— 1749年达到106个,1750年至1760年达到156个,之后到19世纪初,又出 台了642个。这些条例
A. 体现出议会权力日益增长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 反映出社会矛盾趋于激化 D.推动了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14.表3为19世纪80年代德国部分社会立法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表3
时间 法律 内容
1883 疾病保险法令 保险费30%由雇主、70%由工人缴纳。工人患病期 间可从保险费中支取半薪和医疗费,死亡后支取丧葬费。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保险费全部由雇主缴纳,视工人受伤程度决定领款 数目,死者家属可领相当亡者20%工薪的津贴。
1889 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领者初为70岁,后 改为75岁。
据此判断,当时德国
A.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 工人阶级的状况有所改善
C. 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D. 民主化进程发展迅速
15. 图4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漫画左上角文字:
联合国俱乐部
规则:所有玩家一
起玩,但不能因此
限制玩家各自风格
(那不太现实)。
图 4
A. 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 沦为大国争霸工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4分,第19题 16分。共55分。
1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含嘉仓
含嘉仓也称含嘉仓城,是隋炀帝在修建东都洛阳时营建的一处粮库,是隋唐 时期的大型粮仓之一,北宋南迁后才完全废弃。
材料一
图 5 隋朝运河和大型粮仓示意图 图 6 唐朝主要粮食产区示意图
材料二 咸京天府(关中地区),地隘人繁,百役所归,五方胥萃。虽获登秋之 积,犹亏荐岁之资,眷言于此,思蠲(积存)徭赋。
—唐高宗《幸东都诏》
材料三 (唐玄宗)曰: “理国者,在乎安人;安人者,在乎足食。以古先哲后 立法济时,使家有三载之储,国有九年之蓄,虽遇水旱,终保康宁。”
— [北宋]王钦若、杨亿等《册府元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隋唐时期修建并长期使用含嘉仓的原因
。(12分)
17.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隔之有畔,不 致泛滥失 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 专以供帝王之读, 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 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 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 既以民 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 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 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 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 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 而已。 …… 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 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
评析材料中梁启超关于史学著述的核心观点。(13分)(要求:持论有据,论证 充分,表述清晰。)
1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年是《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编辑部从《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新闻 报道中精选出一部分编辑成《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以下是对1979年内容的 摘 录 :
日期 标题 内容摘要
1月1日 国防部长徐向 前声明停止炮 击大、小金门 等岛屿 为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 ,参观访问,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 、二担等岛屿的炮击。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月23日 知识分子是劳 动人民一部分 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会议认为1962年广州会议具有 重要意义,周恩来、陈毅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完全正确 ,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一部分,应当为他们脱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
2月1日 中国希望和平 解决台湾问题 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期间,在向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 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时说:“我们不再用‘解 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 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6月9日 农民都夸三中 全会 政策好 赤壁公社党委书记田际成说,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 好,照这样做下去,农村在几年内要大变样。现在人 们心里还有些顾虑,怕党的政策变。
8月3日 经党中央批准 北京市委决 定为“三家村” 冤案彻底平反 北京市委在《关于“三家村”冤案的平反决定》中指出: 诬蔑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同志是所谓“三家村反党集 团”是冤案,应予全部推倒。
11月9日 一张营业证解 决了13口人生 活 乌鲁木齐市居民艾得力斯办起了小饭馆,既养活了全 家,又方便了群众,支援了国家。
11月27 日 我在国际奥委 会合法权利得 到恢复 国际奥委会以多数票通过关于中国代表权的决议。在 国际奥委会中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中国的代表,承认 中国台北奥委会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机构。
摘编自《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
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上述新闻报道为何会被编入《人民日报60周年优秀新闻选 》。(14分)
19. (16分)大国在非洲格局是指非洲域外的大国依托综合国力及在非洲力量结构(包 含政治影响、经济利益、军事存在等)中的地位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力关系 的结构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国在非洲格局
近代以来的很长时间,在非洲的大国以欧洲列强为主角,以英国和法国为主 导。作为“先行者”,法国人和英国人往往将“后来者”视为“局外人”。
20世纪中期,非洲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或国家发展道路的取向上各有归属:
部分非 洲国家追随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有近半数的非洲国家效仿 “东方国家”走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美国主要是为了达成临时性的 政治或军事目的而介入非 洲事务,对法国、英国主导的大国在非洲秩序构成冲 击。到20世纪末,域外国家在非洲利益存在和力量结构中排位靠前的国家当属法 国、英国、美国、苏联(俄罗斯)、葡萄牙、德国等。
进入21世纪后,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非洲的 活动更加积极进取。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综合影响力的排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梯 次。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家有法国、中国、美国、英国;处于第二梯队的国家是日 本、德国、印度;处于第三梯队的国家是俄罗斯、巴西、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
——据张宏明《大国在非洲格局的历史演进与跨世纪重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以来大国在非洲格局的演变予以解释。(16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D 3.A 4.C 5.A 6.C 7.B 8.A 9.C 10.C 11.D 12.B 13.B 14.B 1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4分,第19 题16分。共55分。
16. (12分)
从补给两都角度作答,如含嘉仓临近两都,两都都需要大量的粮食等物资供应, 尤其是长安地区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
从地理位置角度作答,如含嘉仓邻近隋唐主要粮食产区,且靠近黄河、大运河, 交通便利,利于漕粮聚积等;
从统治者角度作答,如基于稳定统治、安民护国而高度重视粮食储备等。 (12分 ,若从国家统一等其他角度作答,酌情给分)
17. (13分)
示例
材料观点:历史著述要面向民众,而非面向特权阶级。 (2分)
评析:梁启超的观点具有进步性。 (1分)
传统史学著述内容主要为君主专制提供借鉴,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不符合 当时的时代需要。梁启超认为今日史学应该为“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
主要为国民提供借鉴,符合民主共和的潮流,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4分)
梁启超观点提出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仍处于内忧外患,梁启超主张革新史学著 作内容,重树史学著述的目的,以此作为启迪民智的工具。 (4分)
总之,史学著述要与时代同步,符合时代需求。 (2分,或强调史学在推动社会发 展进步方面的作用亦可。如从其它角度概括结论,言之成理且与观点不重复,亦 可得分)
18. (14分)
示例
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映了我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方面的重大举措。这与我国外交环境的改善有密切关系,推动了后来"一国两制" 构想的形成,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指出“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为“三家村”冤案彻底平反等反映出党和国家 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体现出“拨乱反正”的时代特点。这有助于团结广大知识 分子投身现代化建设。
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好、 一张营业证解决了13口人生活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这对于增强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我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反映出新中国外交出 现新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提升中国国 际地位,实现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 (12分,答出任意三个方面即可,若有其他 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舆论喉舌,此处选择的新闻报道,直观反映出1979年党和 国家拨乱反正,推进改革开放及各项工作的时代特征,报道的具体事件对于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2分)19 . (16分)
演变:近代以来,英法等欧洲国家长期在非洲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中期,美苏 加入在非洲的争夺,英法受到冲击;21世纪,新兴国家在非洲影响扩大,但英法 等国在非洲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3分)
解释:15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不断深入。英法两国国力强盛,居 于主导地位。 一战德国战败,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4分)
20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美苏冷战,在非洲进行争 夺影响了非洲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些因素,冲击了英法在非洲的秩序。 (4分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国家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综合国力日益 增强,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若答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 带一路”提出“真实亲诚”的原则等具体史实亦可);受历史因素影响,英法在非洲 仍有巨大的和益和力量存在。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