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12:2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敛(li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
B.调侃(k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 婉拒(wǎn)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 戛然(jiá) 屋脊(jǐ) 超负荷(h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B.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C.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彩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B.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
C.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D.这篇文章五大三粗,故事情节漏洞百出,病句连篇,不可能发表。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雾霾天数屈指可数,人们垂爱的碧水蓝天终于回到了日常生活中。
B.借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本市将推进生猪、奶牛、肉羊等主导畜种的三地联合育种,提高良种繁殖和供种能力。
C.很多大学生生毕业后,希望在大企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屈就。
D.网店老板奉告我,这款上衣款式新颖,性价比高,销售火爆,如果错过时机,可能要后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并挖掘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5亿美元的票房。
B.“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张秉贵简单的话语彰显其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念。
C.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渴望施展自身的意志和才华,做真正的自己,渴望比“服从工作需要”更自由和更深层次的表达。
D.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坚持义务献血18年,累计献血量超过11000毫升,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探界者”钟扬》,回答问题。
“探界者”钟扬
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团队发现了它。钟扬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英雄”少年
1978年,湖北黄冈一所中学的大操场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大学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
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
和钟扬外向热情的性格相比,他的妻子就显得内向了许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妻子对于与钟扬的婚事一直犹豫不定。
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
“什么证明?”张晓艳问。
“我们的结婚证明啊。”
“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
“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
“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
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教师。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系里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麹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科学队长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走向了一篇篇跌宕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颂,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设计部主任知道钟扬太忙了,因此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设计部主任告诉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从2001年起开始和上海科技馆合作,他使用过很多身份,有时是评审专家,有时是科学顾问,有时是科普活动主讲人,有时是标本捐赠人,有时甚至是供应商。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是钟扬的学生,她见证了导师这些年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2003年~2017年,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网红书”。“《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语言风格多变,钟老师对推敲文字乐在其中,他会忽然在吃饭时得意洋洋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他也会欣然接受。”赵老师回忆。
对中小学生来说,钟扬可以称作“科学队长”了。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中学的一位同学就深受他的感染。
“当时去听教授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开始跟随他学习科学……听他的课,你永远都不会感到无聊,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我慢慢爱上了科学。”这位同学说。
“做科学传播是件好事情,我当然支持啊!”在钟扬的鼓励下,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他的学生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
“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他觉得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
“接盘”导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事儿。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大儒说。
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生命延续
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秘密。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2012年7月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同事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上午到拉萨贡嘎机场,下午3点半参加西藏大学博士生答辩会,5点跟藏大同事和研究生处理各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论文等事情,晚11点回到宿舍网上评阅国家基金委各申请书,凌晨1点开始处理邮件,凌晨两点上床睡觉,清晨4点起床,4点半赶往墨脱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钟扬未完成的愿望很多,他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
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再次进藏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连上车和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总说‘没事,我很好’。他对我说,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必须这样。”钟扬的同事说。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之后戛然而止。
而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9月26日,他将回到复旦大学上党课,带大家学习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9月28日,他将来到拉萨,参加29日的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
之后,他将完成和拉琼参与创办的西藏植物学期刊的创刊文章;和杨亚军一起完成关于“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招标;继续英文科普书籍《不凡的物种》的翻译工作……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6.下列对《“探界者”钟扬》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补习数学、物理,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和上进心。
B.在与张晓艳的婚事上,钟扬处事果断强硬,胁迫张晓艳领了结婚证。
C.钟扬不讲究生活品质,却执着于自己的“种子事业”,甚至透支身体。
D.缘于对科学的热爱,钟扬喜欢科普活动,更愿意为青少年学业做科学传播。
7.结合《“探界者”钟扬》一文,解释标题“‘探界者’钟扬”的内涵。
8.“科学队长”一部分写了钟扬哪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钟扬是怎样一个“科学队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月11日,中国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
三联生活周刊: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你怎么看这一数字?
黄文政:普查人口总数达到14亿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从对经济社会的实际影响来说,总人口数据是超过还是不到14亿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总人口这个数据之外,你认为本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还有哪些点值得关注?
黄文政:我比较担心的是,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七普”公布实际数据表明,2020年的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非常低的生育水平。这些才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三联生活周刊:与总人口14.1亿相比,为何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数据更值得关注?
黄文政:因为我们之前预判,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大概会在2023-2025年之间出现。不过,这些判断是基于2010年的“六普”人口结构数据以及近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而且也没有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死亡人口为998万人。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
疫情发生可能会导致一个短期的生育低潮以及随后的补偿期,这有可能使这个拐点提前,并导致拐点在几年的时间内拉锯式地摆动。但长远来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说这将是一种“塌陷”?
黄文政:因为首先,当下育龄女性的数量在快速萎缩,育龄女性就是潜在的母亲数量。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500万左右。目前22岁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未来10年,这一育龄高峰年龄段的女性也将锐减30%以上。其次,新一代人的生育意愿更低。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结婚,结了婚也是丁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提升,以及房价、养育孩子的成本过高等,都导致女性可能推迟生育时间,甚至是减少生育数量。
三联生活周刊:生育意愿下降的确在这些年特别明显。另一方面,“全面二孩”的政策就没有起到效果吗?
黄文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它有明显的堆积效应,在这些年已经在慢慢地释放出来,导致效果也在逐步减弱。
各种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生育了一孩的家庭愿意生二孩的比例不到50%,这意味着在年龄结构和生育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后,以后二孩的数量只会有一孩的一半,也就是说目前所生的二孩中,有一半是暂时性的堆积。如果不是二孩放开的话,这几年的数据就会不如现在,所以“全面二孩”的效果还是很大。
三联生活周刊:本次“七普”人口数据公布之后,你怎么判断中国人口在未来10年甚至更远的走向?
黄文政:中国未来的人口会很快进入负增长“拐点”。但如果根据过去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那么未来10年人口下降的幅度会趋缓,可能会进入一个平台期。
三联生活周刊:从政策角度,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
黄文政: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放开了,但仅仅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
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如果政策提升到比经济短期发展更重要、关乎国家未来的角度,跟环保、扶贫等政策相提并论,肯定还是有办法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要花非常大的力气,才再进一步提高到更替水平。这个是高度,取决于政策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你一直强调“少子化”才是最大的危机。为什么?
黄文政: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
B.相比于人口总数超过14亿,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这些普查数据更值得我们关注。
C.“全面二孩”政策有明显的堆积效应,促进生育的效果会相对集中在某一时段释放。
D.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有助于解决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10.下列对《三联生活周刊》提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问由浅入深,从普查数据反映的问题到发展趋势,再到政策调整建议。
B.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
C.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大众关心的问题,回应了读者对人口问题的关切。
D.既有预设的问题,更有现场生成,体现了对采访内容和进程的良好掌控。
11.下列引文不能支持黄文政观点的一项是( )
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礼记·杂记下》)
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
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宋书·周朗传》)
D.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文献通考·自序》)
12.解释“塌陷”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3.根据材料,简要阐述人口普查的意义。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钟扬的“暖”是________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________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________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引人注目 订制 转向 B.有目共睹 订制 倾向
C.引人注目 定制 转向 D.有目共睹 定制 倾向
1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暖”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四、语言表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①______。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②____。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③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奇葩”的“葩”应读“pā”;
B项,“奠定”的“奠”应读“diàn”;
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毛坯房”的“坯”应读“pī”。
故选D。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2.C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包罗万相”应为“包罗万象”;
B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富有文彩”应为“富有文采”。
故选C。
【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3.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而止。使用正确。
B项,雷厉风行: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使用正确。
C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使用正确。
D项,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这里是说“文章”,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B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B项,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多用作敬辞;C项,屈就:用于请某人担任职务;D项,奉告:敬辞,告诉。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把握能力。常见病句六大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A项,语序不当,改为“挖掘并展现”。C项,搭配不当,“施展”和“意志”不搭配。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改为“被评为……”或者“荣获……称号”。
故选B。
【点睛】解析病句的技巧:
1.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
2.看关联词
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
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
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
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3.看数量词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
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或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
4.看否定词
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
5.看并列项
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
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
6. 看“是”和“和”
“是”和“和”是造句时常用的两个字,但运用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语病,因而也很容易成为命题者的设置点。
一般来讲,“是”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等;“和”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等。
6.B 7.(1)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探索自己的边界;(2)在科学研究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是一个执着探索生命的边界的先锋者。 8.(1)事迹:①接手高难度的自博馆图文写作顾问;②热心科普,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2)工作上勇挑重担,热心科普,而不图回报。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B.“强硬”“胁迫”表述错误。从文中内容可知,“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是“张晓艳笑说”的话。这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不是真的“胁迫”。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本文标题是“‘探界者’钟扬”。从文本内容看,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如果说,“采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在自博馆建设期间,该馆图文项目负责人之一,自博馆研究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鲍其泂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从以上原文内容上看,钟杨不仅在生物学领域有建树,而且还热衷于科普事业,所以这里的跨界的内涵是其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涉猎,同时也体现出其探索的精神品质。
8.本题考查小说筛选和概括文本内容及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回归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人物事迹和分析人物的品质。
结合“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竣工的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概括出:接手高难度的自博馆图文写作顾问。
结合“他连续7年多次为全国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在钟扬的鼓励下,朱薪宇和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概括出:热心科普。
结合“令她没想到的是,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他时不时会出现在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的各个角落,每一次,都带着特定的任务过来”“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考生从其事迹中可以概括出勇挑重担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
9.A 10.B 11.D 12.含义: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
表达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13.(1)使人们了解到人口生育率水平低,鼓励生育的紧迫性。
(2)使人们认识到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3)使政府调整政策,应该尽快全面的放开并鼓励生育。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证明过去十年对实际生育率的抽样调查是不可靠的”错误。由原文“普查人口总数达到14亿与之前官方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可知,本次普查人口总数超过14亿,验证了过去十年的实际生育率没有抽样调查显示的那么低,但也已经非常低了。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但不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错误。常根据专家的回答作追问,有助于访谈深入,也有利于与受访者的互动。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可知,黄文政观点是“鼓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A.“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的意思是“土地辽阔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认为这也是耻辱”,表明应该“鼓励生育”,是人口增多,符合黄文政观点。
B.“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的意思是“鼓励早婚并奖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符合黄文政观点。
C.“不患土之不广,患民之不育”的意思是“不担心土地不广阔,而担心百姓不生育”,可见人口增长的重要性,符合黄文政观点。
D.“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兴衰并不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人口多的国家可能会兴也有可能会衰,这是多因素决定的事情,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国家的人口来判断一国兴盛。可见并不是“鼓励生育”,推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所以不能支持黄文政的观点。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含义:
由原文“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的,分别是1786万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到2020年是1200万。由于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可知,中国的出生人口自2016年开始是逐年递减,并随着二孩生育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这个下降趋势将会持续,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出生人口塌陷。所以“塌陷”的含义是指“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
表达效果:
由原文“老龄化其实是‘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可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孩子少了,老年人才相对多了,如果小孩足够多的话,老龄化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糟糕,所以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由原文“我比较担心的是,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了,会淡化人们对超低生育率的感受,从而让很多人认识不到大力鼓励生育的紧迫性”可知,使人们了解到人口生育率水平低,鼓励生育的紧迫性。
由原文“国人口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可知,使人们认识到国家目前正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由原文“首先应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我们认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今年应该就可以全面放开了,但仅仅全面放开可能也无法逆转这个下降趋势。因此,我们不只要全面放开,还要鼓励生育。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很多国家都在做。鼓励生育真的不是简单说说而已,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个具体取决于政策高度了”可知,使政府调整政策,应该尽快全面的放开并鼓励生育。
14.D 15.A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引人注目”指吸引人们注意。“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语境的意思是钟扬的“暖”谁都看得见,此处应选择“有目共睹”。
第二空,“订制”中的“订”,有约定购买或租用(有的要预先付款)的意思。“定制”跟“定做”的意思相同。结合上文的“量身”以及下文的“规划”的语境,此处应选择“定制”。
第三空,“转向”指“转变方向或改变政治立场”。“倾向”有“偏于赞成;偏向”的意思。他的招生名额偏向了“世界最高学府”,应选“倾向”。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暖”的引号表示强调。
A.表示强调,突出无数火把排列的形状。
B.“厚壁障”不是指真的有一道壁障,而是指父子之间有很深的隔膜,这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直接引用,引用评论家的话。
D.反语,表示讽刺和否定。
故选A。
16. 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可知应该填写“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等反应不同影响和效应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后面的“经过科学普及”“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可知应该填写“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第③空根据前文“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可知应该填写“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等表明科技成果作用的句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