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及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瞩目 冰凌 盐碱地 欺软怕硬
B.嘱托 陵墓 百页箱 铺天盖地
C.缄默 斑痕 白内障 来龙去脉
D.箴言 暮蔼 趵突泉 自力更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近日,习总书记考查兰考,寄言广大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不负众望,做一个对得住历史的好官。
B.孟子说的“毋忘”“毋助”,表达了一种成事态度:一方面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另一方面要有笃定不移的毅力。
C.江西婺源既是一个合乎现代背景下城市人乡村情怀的秀美之乡,也是一处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革命胜地。
D.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等功能为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公众专注的阅读。
(2)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3)2015年10月5日晚,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乃__。
A.妨害 仿造 名副其实
B.妨碍 仿造 名副其实
C.妨害 仿照 实至名归
D.妨碍 仿照 实至名归
5.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82年起,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香港岛、九龙少有平地,水、食物等物资多由新界或中国大陆供应,难以自给自足,而香港整体也没有因三条条约而特别分开发展,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移交给中国,但同时极力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①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
②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③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④而非英国属地
⑤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
A.⑤③④①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②⑤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新华社香港 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 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两个“最后”强调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宣告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统治的终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B.文中把“不列颠尼亚”号英国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联系起来作为告别仪式的背景,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没落。
C.文章在新闻事件的叙述中引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读者体会香港回归的历史内涵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意义。
D.最后一段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回归的期盼,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这“最后一次”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兴奋和英国失去香港的失落。
D.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9.人们评价本新闻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非常巧妙,你同意吗?请简要赏析。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醒来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北京中轴线北端,承载着百年大党峥嵘记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矗立。创设“一国两制”、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展览,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
从1842年到1898年,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强盗条约,攫取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1092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
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彭定康更是企图把过去殖民150多年、从未讲过民主的香港,变成以英式代议制为招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间行走,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诩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
母子分离,割不断血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热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铮铮铁骨,可歌可泣。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存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吉庆围大铁门,见证了这一惨烈壮举。
红色血脉,奔涌流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被誉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传诵至今。
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英东、曾宪梓、王宽诚等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曾经,风起香江,歌动中国。1984年的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经几代香港演艺人士倾心演绎,被无数华夏儿女接力传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曾经,一抹红色,感动中国。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
一首首爱国歌曲、一次次爱国升国旗仪式,折射出香港社会爱国情缘从未间断、游子盼归的渴望始终强烈。
(选自2022年7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有着坚实基础。
被网友誉为“护国歌校长”的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不久前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咖啡往上流》的文章,讲述年轻人经营一间咖啡小店,“虽然忙得天昏地暗,心里却是阳光满溢”。“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未来”的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
25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一国两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具有特殊地位,香港作为世界领先城市,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应对新变化,化解新挑战,这个过程也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走过25年不平凡的历程,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选自2022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回归意义重大,它不仅意味着香港结束了一百五十多年屈辱的殖民地生活,更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英国政府革故鼎新,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建立了新的政治实体,让香港民众享有了公民基本权利。
C.经营咖啡小店的年轻人,自强不息、拼搏向上,传递着香港青年“阳光满溢”“一起向未来”的正能量。
D.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抵御风浪、战胜挑战,越发光华璀璨。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民众备受煎熬,可他们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B.如果中国没有实行“一国两制”,如果香港没有回归,香港很难具有今天的特殊地位,成为世界领先城市。
C.香港走出困境、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兴的事实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D.有繁荣昌盛的祖国做后盾,有25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有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香港的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1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唱出了香港市民历经风雨见彩虹、携手同心向前进的共同心声。
B.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深圳和香港青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按照中国版图的轮廓种下1997棵土沉香树以志纪念。
C.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说:“我认为香港最大的魅力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的体态、密集和便利性。”
D.一法安香江,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
13.材料一与《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着独特的写作视角,请分别概括其视角特点。
14.两则材料“既有政治高度,又写出了人民心声”,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中国大地______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______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______,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______,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B.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D.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B.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五、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最近,“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它的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还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熬到两三点才睡觉。虽说熬夜很伤身体,还要迎接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报复性熬夜”的快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感到受挫,缓解焦虑。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补偿”无法给人真正的安慰,还可能造成“睡眠和相位后移综合征”(一种慢性睡眠紊乱症状)。
“报复性熬夜”折射出当下怎样的社会现状?对此,你有什么更好的“补偿”之法?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说法错误。消息写作中应少发或不直接发表议论。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
B项,“页”应为“叶”。
C项,“斑”应为“瘢”。
D项,“蔼”应为“霭”。
故选A。
3.A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语境焦裕禄做一个好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相符。
B项,“一挥而就”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能指办事快,改为“一蹴而就”。
C项,“胜地”指风景秀美的地方,而革命之地应为神圣之地,改为“圣地”。
D项,“无所不为”贬义词,无恶不作的意思,词义色彩错误。
故选A。
4.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妨害:有害于;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仿造:模仿一定的样式制造;仿照:模仿参照。名副其实:有名气,经过证明名气是真的;实至名归:没名气,经过努力得到名气。做这种题目,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结合语句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A项,“一树寒梅白玉条”,以“白玉条”喻“寒梅”,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以“碧玉”喻“柳叶”,以“绿丝绦”喻“柳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代指美女,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D项,“潭面无风镜未磨”,以“镜”喻“潭面”,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6.B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所给材料,了解大意,找到各句之间的联系,结合上下文确定答案。本题所给句子中③“虽然”和⑤“但”相互照应,应该紧连在一起,可确定③⑤的顺序。排除AD两项。①“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④“非英国属地”意思相对,应排在一起,且①“只……”和④“而……”表明,只能是①④的先后顺序。据此可排除C项,答案为B项。
7.D 8.D 9.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终被洗雪。标题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使文章内涵丰富。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错误,不是直接抒情,“156年5个月零4天”是间接抒发胜利的自豪之情。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错误。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这次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妙处,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句式特点、文本的表现手法以及传达的情感等来分析。
从句式特点看,将“别了”提前,使用了倒装句式,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从表现手法看,由文本大意可知,“不列颠尼亚”号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乘坐的游轮,“别了”既是指“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又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于洗刷。所以采用了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文本的主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抒发的情感看,“别了,不列颠尼亚”蕴含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0.B 11.C 12.D 13.①材料一: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
②《别了,“不列颠尼亚”》: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 14.①两则材料都写于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紧扣香港回归这一大主题,有政治高度。②材料一主要写香港民众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材料二主要写香港回归后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昌盛,表达了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体的心声。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让香港民众享有了公民基本权利”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香港民众没有公民基本权利”。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和观点的能力。
C. “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兴的事实”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重在强调香港在祖国的带领下正繁荣发展,ABC均未涉及发展。
D.“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属于香港繁荣发展的内容,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视角的能力。
《别了,“不列颠尼亚”》主要是运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个场景——1997年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本文是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果’土地的1899年,就道10万乡民奋起抗争”“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
14.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意蕴的能力。
首先,从政治高度上看,两则材料分别写于2022年7月3日和2022年6月30日,都写于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且紧扣香港回归这一大主题,有政治高度。
此外,从内容上看,材料一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材料二写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昌盛——“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未来’的能量”“25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表达了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体的心声。
15.A 16.B 17.D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火山爆发。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革命,爆发战争。“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②突然发作。山洪暴发。根据语境,此句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且与革命、战争有关,因此应该选用“爆发”。
第二处,“鼓动”,①煽动。②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含贬义。“鼓舞”:①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②兴奋;振作,褒义词。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所填词语要与“信心”搭配,因此只能选用“鼓舞”。
第三处,“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此句是说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主动地、勇敢地站出来奋起抗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命,因此应该选用“挺身而出”。
第四处,“夙夜在公”,一天从早到晚都勤于公务。“舍身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此句是说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应选用“舍身取义”。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面“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一句,此句中心话题为“责任”,前一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此外,AD两项把“责任和担当”的顺序表述成了“担当和责任”,与前文不对应。
“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上下两个句子不连贯。故排除C。
只有B选项中,“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表述简洁明确,且与上下文语意贯通,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中,“建立……动力”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奋斗动力”,排除AC。
“加快……动力”搭配不当,故排除B。
故选D。
18.社会现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的业余时间、个人空间被大量挤占。“补偿”之法:①调节好心态,变被动为主动,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②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改善学习和工作软环境;③业余时间多读书、多运动,参加健康的文娱活动,放空自我。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探究某种问题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一角度去探究,由“大家白天太忙”“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等分析,可知“报复性熬夜”折射出的当下的社会现状,即反映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工作压力大的社会现象。
“补偿”方法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去考虑,但更多的应该从自身的改变这一角度去谈。可根据语段中“用其他方式来弥补缺憾”的提示来提出可行的“补偿”之法,如调节好心态,改善学习和工作软环境,多读书、多运动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