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12:42:06

文档简介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清新绮丽 珠联璧合 时弊
B.器大声宏 珠联璧合 肯綮
C.清新绮丽 异曲同工 时弊
D.器大声宏 异曲同工 肯綮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长沙》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方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B.宋词两大词派分别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C.现代诗往往也从古诗词中汲取经典意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闻一多《红烛》,引言“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的别称有“乐府”“诗余”“长短句”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自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作为不断发展的体系,它总在更新着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艺术的思考而产生的课题,同时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可以说,一代一代新电影伴随着新的时代、新的科技而产生,它的创作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决定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政治、经济、丈化,而是媒介。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大众传播媒介样式越来越多,技术也更加发达、迅速,所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想。电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影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的受众群体也更加庞大。所以电影在传播效果方面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进行了13项关于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会模仿影片中的形象去装扮,并认同其中形象的观点和行为。电影以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式去向人们展现各种情境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因为这种魅力,电影中表现的社会关系、行为方式、态度和价值观为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提供了可模仿并融入自己生活的模型。
一部成功的电影能获得观众的认同,这种认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认可。传播媒介发达的当今社会,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时拥有数百万计的观众,每一部电影的内涵传达给观赏电影的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并在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观众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定式,影响社会的文化构建。例如宫崎骏的作品《幽灵公主》《风之谷》上映之后,观众深刻意识到自然对于人类而言的意义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仁爱才是处理事件的最好方式。再比如,《可可西里》直接促成了藏羚羊保护区的建立。
然而,有些电影虽然在艺术效果和摄影技术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其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层面的非正面信息的传播,也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比如一部分血腥、暴力的电影,给受众带来了一定的刺激,给受众的心理带来了不健康的、阴暗的影响。例如美国《电锯惊魂》系列电影,其中的伤害、血腥的镜头和极端人物心理的设定给受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刺激,进而无形中降低了受众对血腥暴力的敏感度,甚至会由于长期的观看而产生认同的态度,正是为了避免影片对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影响的儿童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电锯惊魂》系列电影在美国的电影分级中限定18周岁以上观众观看。
(摘编自《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彩响》)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发明自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电影成功,这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从电影放映开始的。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的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从1896年至20世纪20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在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给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鑫培祝寿,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摘编自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4. 下列对材料中“电影”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诞生一百多年来,电影一直在不断发展,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它的创作和时代、社会息息相关。
B. 电影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能满足人们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
C. 美国《电锯惊魂》系列电影在美国的电影分级中限定18周岁以上观众观看,就是因为里面有部分血腥的镜头。
D.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发明于18世纪末,地点是欧洲名城巴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麦克卢汉认为决定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的关键因素是媒介,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
B. 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经济效益也比较显著。
C. 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在2015年至2019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几年中增速也相对稳定,说明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
D. 电影雏形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电影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6.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水平的发展既丰富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样式,也使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思想。
B. 电影的传播效果极具代表性,它极具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会使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以电影中的情境和人物行为为模型进行模仿。
C. 一部优秀的电影能够影响数百万计的观众,而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是否认可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D.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是从卢米埃尔兄弟的世界五大洲电影放映开始的,而中国最初的电影市场也是由西方商人所垄断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小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剖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忱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表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
B. 视秦无异也 视:审视
C. 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预先
D. 迄乎战国 迄:至,到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强食而弱肉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诚知其易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 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且尝为晋君赐矣
D. 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9. 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B.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C.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D.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10. 下列6个句子,编为4组,全部属于李桢观点一项是( )
①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②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③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 ④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战!
⑤则六国无术以自存 ⑥焉独存,虽王可也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李桢在继承二苏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述,即如果接受孟子的建议,六国不但可以保存,甚至可以称王。
B. 李桢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自身实力强大以外,还得益于有利的地形和上天的帮助。
C. 作者认为六国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因此想要寻求长久的合纵,相互扶持,是很难实现的。
D.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先破后立,以说理为主,用例以概括性为主,语言简洁。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
从文中看,苏洵、苏辙以及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围“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目前。
B.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 “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 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2)鉴赏“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4)______,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5)李太白在《蜀道难》中以星宿的触手可及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写蜀道之险、行路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千米的辽阔,40余万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
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去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自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呵护着长大的。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劲节拍而跳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臃肿(yōng) 笑韵(yùn) 隧道(suí) 摩肩接踵(zhǒng)
B. 擎天(qíng) 干瘪(biě) 攫住(jué) 载歌载舞(zài)
C. 强劲(jìn) 沟壑(hè) 闭塞(sè) 目眩神迷(xuàn)
D. 瞻仰(zhān) 挖窑(yáo) 琴弦(xuán) 蓊蓊郁郁(wěng)
17.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引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起到哪些作用?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20.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拉开了时空距离,在今昔对比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延安的巨大变化。
B. 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主要写作对象,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延安的变化,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逐渐变得浓郁。
C. 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也有风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弥漫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D. 作者引用《对月》诗表现了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表达了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E. 作者笔下枣园中的“大梨树”,是萦绕作者情思的延安记忆,既见证了领袖们那段峥嵘岁月,又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去感受那段革命历程。
21.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宰相刘罗锅》中有句调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当今社会生活,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涉及《乡土中国》中相应的内容。
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蒋巍2019年10月从北京出发,用十个月时间,辗转五省七地,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礼上,蒋巍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他说:“2019年秋天,当我带上一盏小台灯,不断翻山越岭、进村入寨,走向全国扶贫攻坚的广阔战场时,我忘记了那年我72岁。两年之后,当我绕了全国一圈、再去贵州倾听大决战的胜利呐喊时,我忘记了我已经74岁。今天,当我和所有获奖作家列队在这个辉煌夜晚时,我更不记得我的年龄了。请大家不要提醒我,因为我渴望并愿意不断地出发。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
青春洋溢的你,在逐梦路上是否也在不断出发,去追寻属于青春的辉煌?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写写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
D 2. C 3. B
4. A 5. D 6. C
7. B 8. D 9. C 10. D 11. A
12. (1)只是六国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到最后还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
(2)怎么能让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百姓,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暴露尸骸于野外,最终被杀害呢?
13. 苏洵:六国割地入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
苏辙:齐楚燕赵没有帮助韩魏抵抗秦国,不能审时度势,导致灭亡。
李桢: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
参考译文: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六国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到最后还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他)要求秦王重用自己,他那时要为秦国谋划的原因是只怕张仪。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护(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衡成功,但从他说的话来看,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所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并没有什么错。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欺诈相互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衡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张嘴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谢罪。你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怎么能让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百姓,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暴露尸骸于野外,最终被杀害呢?它一定不想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1)B
(2)虚写/想象敌军闻风丧胆,唐军凯旋的画面,表现出唐军将士勇武无敌。
(3)通过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唐军充满不畏苦寒与艰险,斗志昂扬及高昂的爱国的精神;通过典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士兵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15. (1)栗深林兮惊层巅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埏埴以为器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6. B
17. ①本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今日延安街市比作大鹏,用“一飞冲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赞美之情。
②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古延安的街市和今日延安的街市相比较,更加突出今日延安的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③本段文字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有变化,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18. 文章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借诗人贺敬之笔下的延安景象衬托出新时代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眼前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
19. ①作者阔别多年后故地重游时面对眼前的延安将信将疑;
②写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
③写延安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激动振奋的心情。
20. BD
21.上述观点反映了在“差序格局”下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即它是一个“熟人社会”“圈子社会”,强调关系,重视人情,办事免不了凭关系的生熟、感情的亲疏程度而定,“人熟是一宝”,尽管有权力的人受“礼”的约束,但也容易将“行”与“不行”混淆,模糊责权利界线,从而损害他人权利,出现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情况。
22.“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 、王夫 、李纨都进 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 量未 。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23.参照天津市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