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试卷8(4.08)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1.若0为实数,且2+a=3+1,则8=()
1+i
A.-4
B.-3
C.3
D.4
2.若向量a与向量6的夹角为60°,同=4,〔日+26(日-36,=-72,则同=()
A.12
B.6
C.4
D.2
3,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E为CD的中点,设AB=a,AC=6,以向
量a,b为基底,则向量AE=()
TT
B
D
A.
a+26
+6
C.日+
B.
2
4
61
D.
-8+-b
4.计算sin48°cos18°-cos48°cos72°的结果等于()
A.
B.3
c.
D.
3
2
2
5.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方向行驶,到4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
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m后到达8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
方向上,仰角为60°,求此山的高度cD=()
A.300V6
B.100√6
C.100
D.300
6.在△ABC中,b=2 acosC,
则△ABC为()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将函数f(x)=V5sinx-cosx的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得到的图
3
象对应的函数可以是()
A.y=2sin x
B.y=2cosx
C.y=-2sin x
D.y=-2cosx
8.若复数z满足(i+z)i=1+2i,则2-的值为().
A.2
B.22
C.4
D.4N2
试卷第1页,共4页
二、多选题
9.设a,b,c,d∈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c,b>d,则a+bi>c+di
B.若a+bi>c+di,则a>c
C.设2=a+6i,2,=c+i,若乙=2,则l2=同
D.设名=a+6i,名=c+i,若2=同,则云=2
10.在△ABC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A>B,则sinA>sinB
B.若sin2A=sin2B,则△ABC一定为等腰三角形
C.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则a2+b2>c2D.若A=30°,b=4,a=3,则△ABC
有两解
11.已知函数f(x)=sin
(g-2-sn(x-水o(x+.
则下列关于函数f(x)的
描述,正确的是()
A.f(x)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f(为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x=-
6
C.f(y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号0】
D.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12.设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M=3AC-4AB,则点M,B,C三点共线
AB
AC
B.在△ABC中,
若
BC=0,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AB
AC
C.若点M是△ABC的重心,则MA+MB+MC=0
D.若A=xAB+yAC且x+y行,则McE的面积是oA8C面职的号
三、填空题
13.已知平面向量百=(1,2),b=(-1,1),若k后+b与a-36垂直,则实数k=一
14.已知sn0+nB=,cos0+cosB=5则eo(0-=
15.如图,某林场为了及时发现火情,设立了两个观测点B和C,在B点处观测到C
的方位角为155°,B点和C点相距25千米.某日两个观测站都观测到了A处出现火情,
在B点处观测到A的方位角为125°,在C点处,观测到A的方位角为80°,则观测站
试卷第4页,共4页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
2
【详解】由题意可得, 2 ai (1 i ) ( 3 i ) 3 4i i 2 4i ,
解得 a 4 .
故选:D.
2.B
【分析】将等式展开,将夹角和模代入求解即可.
2 2
【详解】解:因为 a 2b a 3b a a b 6 b
2
a 4 a cos 60 6 16 72 ,
解得 a 4 (舍),或 a 6,所以 a 6 .
故选:B
3.D
【分析】利用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1 1
【详解】因为 E为 CD的中点,则 A E A D A C .因为 D为 AB的中点,则 AD AB .
2 2
1 1 1 1
所以 A E A B A C a b .
4 2 4 2
故选:D.
4.A
【分析】由诱导公式结合差角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sin48 cos18 cos48 cos 90 18
1
sin48 cos18 cos48 sin18 sin 48 18 sin30
2
故选:A
5.A
析 【分 】求出 ACB 75 30 45 ,由正弦定理求出 BC 300 2 ,进而利用三角函数求
出高度CD .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详解】如图由题意得: BAC 30 , H BC 75 , AB 600,
在♀ BCD 中, CBD 60 ,
在 ABC 中, ACB 75 30 45 ,
AB BC 600 BC
由正弦定理得: ,即 ,
sin ACB sin BAC sin 45 sin 30
解得: BC 300 2 ,
由于 CD⊥平面 ABC, BC 平面 ABC,所以 CD⊥BC,
则CD BC tan 60 300 2 3 300 6 (m).
故选:A
6.C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及三角恒等变换计算即可.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B 2 sin AcosC ,而 A B C π,
所以 sin B sin A C sin AcosC cos A sin C ,
则 2 sin AcosC sin AcosC cos A sin C ,即 sin AcosC cos A sin C
易知 cos A 0, cos C 0,所以 tan A tan C
在三角形中 A、C ( 0, π) ,所以 A C .
故选:C.
7.D
【分析】现利用辅助角公式将 f(x)化简,再根据函数图象左右平移即可求出新的函数解析式.
π
【详解】 f x 3 sin x cos x 2 sin x ,
6
π
将函数 f x 的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3
π π π
得到函数 y 2 sin x 2 sin x 2 cos x.
3 6 2
故选:D.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8.C
【分析】利用复数除法与减法法则可求得 z,后由共轭复数及复数模定义可得答案.
1 2i
【详解】 i z i 1 2i i+z 2 i z 2 2i ,所以 z 2 2i ,所以 z z 4i 4.
i
故选:C
9.BC
【分析】根据复数的性质及共轭复数的概念、模长的定义判断各项的正误.
【详解】A:当 a 2, c 1,b 3, d 2时, a bi 2 3i与 c di 1 2i不能比较大小,
故错误;
B:因为 a bi c di ,所以 a c 且 b d 0,故正确;
C:因为 z z a bi c di a c1 2,即 ,所以 , b d ,所以
2 2 2 2 2 2z a b c d c d z1 2 ,故正确;
D 因为 z z 2 2 2 2 2 2 2 2 2 2: a c1 2 ,所以 a b c d c d ,即 a b c d ,但是不能推 ,
b d ,故错误.
故选:BC
10.AD
【分析】对于 A:利用大角对大边以及正弦定理边化角来判断;
对于 B:将条件转化为角的直接关系来判断;
对于 C: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判断;
对于 D: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判断.
【详解】对于 A:若A B,则 a b,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A sin B ,A正确;
π
对于 B:若 sin 2 A sin 2B ,则 2 A 2B 或 2 A 2B π,即 A B 或 A B ,故△ABC为
2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B错误;
2 2 2a b c
对于C: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如果C 为钝角, , 2 2 2则 cosC 0 a b c 0,
2ab
即 2a 2b 2c ,C错误;
1
a b 4
对于 D:若 A 30 ,b 4 ,a 3,由正弦定理得 , b sin A 2 2 ,
sin A sin B sin B
a 3 3
sin B sin A, b a,故 B 即可能是锐角也可能是钝角,故△ABC有两解,D正确.
故选:AD.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11.AB
π
【分析】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解析式为 f x sin 2 x
,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单调
6
性可判断 A选项;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对称性可判断 BC选项;利用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以及正
弦型函数的奇偶性可判断 D选项.
5π π 3π
【详解】因为 f x sin 2 x 2 sin x cos x
6 4 4
5π 5π π π
sin cos 2 x cos sin 2 x 2 sin x cos x π
6 6 4
4
1 3
π π
cos 2 x sin 2 x 2 sin x cos x
2 2 4 4
3 1 π 3 1 3 1 sin 2 x cos 2 x sin 2 x sin 2 x cos 2 x cos 2 x sin 2 x cos 2 x
2 2 2 2 2 2 2
π
sin 2 x ,
6
π π π π
对于 A选项,当 0 x 时, 2 x ,
3 6 6 2
π
所以,函数 f x 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增,A对; 3
π
π
对于 B选项, f
π
sin 1,故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x ,B对;
6 2 6
π π π
对于 C选项, f sin 2 1 0,C错;
3 3 6
π
对于 D选项,将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
3
π π 5π
可得到函数 y sin 2 x sin 2 x ,
3
6 6
5π
且函数 y sin 2 x 为非奇非偶函数,D错.
6
故选:AB.
12.BCD
【分析】根据共线向量基本定理的推论可判断 A;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结合条件可判断 B;
画出图形,结合向量加法法则及重心的概念及性质可判断 C;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几何表
示结合图形可得到 MBC 的面积与 ABC 面积底相同,高线之比为 2:3,从而得到可判断 D.
【详解】A选项,因为 AM 3AC 4 AB , 3 4 1 1,所以点M,B,C三点不共线,A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错误;
B选项,因为
AB AC
AB AC
BC BC BC BC cos π ABC BC cos ACB 0
AB AC
,
AB AC
所以 cos ACB cos ABC ,又 0 < ACB < π, 0 < ABC < π ,
故 ACB = ABC ,即 ABC 为等腰三角形,B正确;
C选项,如图,取 BC中点 H,连接 AH,若点M是 ABC 的重心,则点M在 AH上,且
MA 2M H ,
uuur uuur uuur r
又 MC MB 2M H ,则 MA MB MC 0,C正确;
1
D选项,由于 AM x AB y AC ,而 x y ,所以 3AM 3x AB 3 y AC ,其中 3x 3 y 1,
3
不妨设 AQ 3AM ,则 Q点在直线 BC上,
由于 MBC 与 ABC 同底,而高线之比等于 MQ 与 AQ 的比,即比值为 2:3,
2
所以 MBC 的面积是 ABC 面积的 ,D正确.
3
故选:BCD.
5
13. ##2.5
2
【分析】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列方程即可得实数 k 的值.
【详解】已知平面向量 a 1, 2 , b 1,1 ,则
ka b k 1, 2 1,1 k 1, 2k 1 , a 3b 1, 2 3 1,1 4, 1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又 ka b 与 a 3b 垂直,则 ka b a 3b k 1, 2k 1 4, 1 4 k 1 2k 1 0,解
5
得 k .
2
5
故答案为: .
2
17
14.
24
【分析】将已知两式平方相加,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因为 sin
1
3sin , cos cos ,
2 3
2 2 2 1故 ( sin sin ) sin sin 2sin sin ,
4
(cos cos 2 2 2 1) cos cos 2cos cos ,
3
7
以上两式相加可得 2 2sin sin 2 cos cos 2 2 cos ,
12
17
即 2 cos ,
12
17
故 cos .
24
17
故答案为: .
24
25 2
15. 千米
2
【分析】由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在 ABC 中, ABC 155 125 30 , BCA 180 155 80 105 ,
BAC 180 30 105 45 , BC 25,
AC BC AC 25
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
,
sin ABC sin BAC sin 30 sin 45
25 sin 30 25 2
所以 AC (千米),
sin 45 2
25 2
所以观测站C 与火情 A 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2
25 2
故答案为: 千米
2
16. 21
【分析】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即可求得结果.
解 依 , 2 2 2【详 】 题意 由余弦定理知 b a c 2ac cos B 及 B , a 5, b 7 ,所以
3
2 2 27 5 c 5c,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即 2c 5c 24 0,解得 c 8或 c 3(舍去),
在△D BC 中,由余弦定 得 2 2 2理 CD BC BD 2BC BD cos B ,
2 2
1
所以CD 5 4 2 5 4 21 .
2
故答案为: 21
17.(1) 4 3
(2) k 7
2
【分析】(1)根据向量数量积定义和运算律可求得 a b ,进而得到 a b ;
(2)由向量垂直可得 a 2b ka b 0,根据向量数量积定义和运算律可构造方程求得
结果.
2π
【详解】(1) a b a b cos a , b 32 cos 16 ,
3
2 2
2a b a 2a b b 16 32 64 48, a b 4 3 .
(2)由 a 2b ka b 得:
2 2
a 2b ka b k a 2k 1 a b 2 b 16k 16 2k 1 128 0,
解得: k 7 .
1 3
18.(1) z i
1
2 2
(2) 2
1
1 2 2
3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 b 0且 ( ) b 1,求得 b ,即可求解;
2 2
(2)因为复数 z2为纯虚数,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得实数m的值.
1
【详解】(1)解:由复数名 z bi (b R )1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可得 b 0,
2
1 3z 1 2 2 2 3又由 1 ,可得 ( ) b 1,解得 b ,所以 b ,
2 4 2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1 3
所以复数 z i .
1
2 2
(2)解:因为复数 z
2
m m 26 2m 5m 3 i2 为纯虚数,
2m m 6 0
则 ,解得m 22 ,即求实数m的值为 2 .
2m 5m 3 0
19.(1)
4
(2) 17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可得 B ;
(2)根据面积公式可得 c,再用余弦定理可求得 b .
(1)
a 3, b sin A a cos B ,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B sin A sin A cos B ,
又 A 0, ,所以 sin A 0 ,
所以 sin B cos B ,即 tan B 1, B 0, ,
所以 B ;
4
(2)
1 3 2
由 S ac sin B c 6,解得 c 4 2 ,
2 4
2 2 2
又由余弦定理得 b a c 2ac cos B 9 32 24 17,
所以 b 17 .
3π π
20.(1) kπ, kπ , k Z 8 8
(2)最大值是 2 ,最小值是-1
【分析】(1)根据余弦的二倍角及正弦的两角和公式展开,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可得
π
f x 2 sin 2 x ,根据复合函数整体法即可求单调递增区间;
4
π
(2)根据复合函数整体法求出 2 x 的范围,即可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4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π
π
【详解】(1) f x sin 2 x sin 2 x
2
2 cos x 1
3 3
π π π π
sin 2 x cos cos 2 x sin sin 2 x cos cos 2 x sin cos 2 x
3 3 3 3
π sin 2 x cos 2 x 2 sin 2 x ,
4
π π π
令 2kπ 2 x 2kπ, k Z
2 4 2
3π π
解得 kπ x kπ , k Z ,
8 8
3π π
所以函数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kπ, kπ , k Z . 8 8
π π π π 3π
(2)由已知 x ,可得 2 x .
4 4 4 4 4
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可得,
π π π π π
当 2 x ,即 x 时, f x 单调递增;
4 4 2 4 8
π π 3π π π
当 2 x ,即 x , f x 单调递减.
2 4 4 8 4
π π π 3π π π
又 f 2 sin
1, f 2 sin 1, f 2 sin 2 ,
4 4 4 4 8 2
π π
所以 f x f 1, f x f 2min , max4 8
π π 所以函数 f x 在区间 , 上的最大值是 2 ,最小值是-1. 4 4
21.(1)证明见解析
1
(2)
4
【分析】(1)在♀ ABD 中根据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分析运算;
(2)不妨设 BD 1,在△ADC 、 ABC 、♀ ABD 中利用余弦定理运算求解.
AB BD
【详解】(1)在♀ ABD 中,由正弦定理知: ,即
sin BD A sin BAD
BD sin BD A AB sin BAD
又 BD sin CAD AB sin BAD ,
可得 sin CAD sin BD A sin ADC ,
在 ACD 中,所以 CAD ADC ,所以 AC CD .
(2)不妨设 BD 1,则 AC CD 2BD 2
在△ADC 中,由余弦定 2 2 2理知; AD AC CD 2 AC CD cosC 8 8 cosC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在 ABC 中同 2理可知: AB 13 12 cosC
2 2 2
15 AD AB BD
在♀ ABD 中, 2cos BAD 1 sin BAD
4 2 AD AB
15 10 1 cosC
即有
4 8 8cosC 13 12cosC
1
解得 cosC .
4
22.(1) cos 2
1
2
(2) 0, 2 3
2 3 ,
【分析】(1)计算 z z1 2,然后令虚部为 0,解方程即可
(2)通过向量等式建立 与 的关系,然后结合 的范围,转化为求函数值域问题,再得
不等式得出 的范围
【详解】(1) z z 2 sin 2 3 cos ( 4 sin cos 3 ) i1 2 ,
3因为 z z1 2为实数,所以 4 sin cos 3 0, sin 2 ,
2
2 1
结合θ范围,解得 2 ,所以 cos 2 .
3 2
(2)复数 z 2 sin 3i , z 1 ( 2 cos ) i1 2
复数 z 、 z1 2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a , b , a ( 2 sin , 3 ), b (1, 2 cos ),
( a b ) ( a b ) 0,
2 2 2 2 2又 a b ( 2 sin ) ( 3 ) 1 ( 2 cos ) 8,
a b ( 2 sin , 3 ) (1, 2 cos ) 2 sin 2 3 cos ,
2 所以 ( a b ) ( a b ) ( a 2b ) 2(1 ) a b
2
28 (1 ) ( 2 sin 2 3 cos ) 0,得 sin( ) 2 ,
3 1
1因为 [ , ],所以 [ 0, ],所以 sin( ) [ 0, ].
3 2 3 6 3 2
2 1
所以 0 2 ,解得 2 3 或 0 2 3.1 2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0, 2 3 2 3 , .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
答案第 11页,共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