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写字,积累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复述故事。
2、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能懂得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 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小猴子下山》,齐读课题。(课件展示小猴子)看小猴子他来了,我们跟他打声招呼吧。
2. 复习回顾,动作理解
小猴子带来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总结带手部动作和带足部动作的词语。
3、带着动作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观察插图,理清线索。
师:老师这里也有五幅插图,可是不小心弄乱了,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好,并简单的讲讲每幅图上小猴子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吗?
2.学生练习说话: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3.听课文朗读,读懂课文内容。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高兴的,因为他看到许多好东西。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好东西? (相机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图片,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词条)
(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语言的多样性。)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老师也找到一些好东西,你会照样子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图片:苹果,饼干,荷塘,香蕉,学生练习用“又( )又( )”说词语。教师指导学生说话。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认准并理解:掰、扛等词语
1.阅读第一然段 。
小猴子看到这些好东西他的心情怎么样?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以读代讲。
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话,要求读准。
指名学生读第二句话,学生比较谁读得好,为什么?
理解“非常高兴”
多种形式读出高兴劲儿,替换词语,练习说话的方法理解“非常”,指导书写,学生分析字形,教师示范写“非常”,学习规范书写汉字。
小猴子非常高兴,他做了什么?(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
指导会意字“掰”: 找出动词,动作演示理解。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再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让王老师也感受到小猴子的高兴。
五、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动词
1.学生开火车读,自由读。
小猴子接下来还到了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我们去读读这三部分的课文吧!
(指3名朗读好的学生开火车读,起到示范作用。)
2.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学生交流,汇报。
3.回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可以随便的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小组合作,表演读。 (充分把时间交给学生,培养读书兴趣)
师:大家想不想演一演呀!要想演得好,文章就要读得好。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吧。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小猴子的心情
1.小猴子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只好”写出了小猴子没有办法,两手空空、垂头丧气。
2.想一想,小猴子回到家里后,看见妈妈。
妈妈问小猴子:“ ?”
小猴子说:“ 。”
妈妈对小猴子说:“ 。”
小猴子 。
(通过与妈妈的对话训练,创设情境,对故事的结果印象更深,自己慢慢领悟道理,允许理解的多样性。
4.明白了道理。
你能帮小猴子找找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后果?
七.拓展延伸,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给家人讲故事《小猴子下山》;
2.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3.阅读《猴子捞月亮》。
4.准备课本剧表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