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草船借箭》第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主预习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4)想一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自读提示一
我会读
认真读哟
瑜 忌 督 幔 寨 擂 呐 弩 丞
yú jì dū màn zhài léi nà nǔ chéng
我会写
妒
注意间架结构
忌
曹
督
委
鲁
遮
寨
擂
呐
插
理解词语
呐喊:
神机妙算:
妒忌:
推卸:
大声喊叫助威。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不肯承担(责任)。
理解词语
都督:
委托:
自有妙用:
调度:
总兵。古时的军事长官。
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
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管理并安排 (工作、人力、车辆等)。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走近作者
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走近作者
背景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1.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字词读音。
课文初读
2.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课文初读
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课文初读
梳理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 周瑜嫉妒,设计陷害诸葛亮。
第二部分:(3--5)准备 识鲁肃 借助帮忙。
暁天象 以雾为障
第三部:(6—9) 经过 最佳选择 知曹操 逼寨受箭
识地理 顺水行舟
第四部分:(10) 结果 叹息 我不如他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ù jì dū jūn wěi tuō
( ) ( ) ( )
2.照例子写词语。
绘声绘色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课堂测试
妒忌 督军 委托
至真至诚 骂爹骂娘 美轮美奂
课文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朗读了课文,同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段落层次。
小作业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草船借箭》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3. 体会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4.学习借助相关资料,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方法。
激趣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课文赏读
学习1-2自然段
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哪些语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
课文赏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课文赏读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完不成,已立下军令状,是要惩罚的。
思考
《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表面原因:周瑜以战事紧急为由,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实际原因: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
课文赏读
哪些语句暴露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 说明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习第3自然段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三天造十万支箭已经是大难题,还要故意延迟,由此可见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
课文赏读
画出诸葛亮向鲁肃求助的句子。
学习第4自然段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课文赏读
读“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句子。
“自有妙用”、“管保”的作用?
学习第4自然段
“自有妙用”、“管保”表现了诸葛亮早有安排,成竹在胸。
课文赏读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说明了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说明他办事机智、谨慎、毫无破绽。
课文赏读
为什么“借船”这件事只能和鲁肃说,不能让周瑜知道呢?
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如果让周瑜知道,他必定设法阻挠,计划就可能落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学习第5自然段
课文赏读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句中“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说明了什么?
印证了诸葛亮知人善用,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
课文赏读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疑惑”说明了什么?
周瑜的才智不如诸葛亮。
课文赏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习6—9自然段
精通天文
预测准确
课文赏读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说明了诸葛亮的怎样的特点?
学习6—9自然段
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表明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也说明了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
课文赏读
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学习6—9自然段
诸葛亮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不自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课文赏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说明什么?
学习6—9自然段
说明了曹操正如诸葛亮预料。与前面诸葛亮安慰鲁肃的话照应。
精读感悟
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这句中“箭好像下雨一样”、“下令把船掉过来”说明了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方方面面考虑周密,安排巧妙。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完全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
课文赏读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说明了什么?
学习6—9自然段
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思考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识天文
②懂地理
③识人心
④布置周密、准确
思考
你能概括出文中人物的特点吗?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从容镇定。
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十分谨慎,生性多疑。
拓展延伸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译文:大雾漫天的夜晚,长江上也是雾气连天,很难分清远近,水面模糊不清。数十万箭羽像蝗虫一样射在江面的战船上,原来是孔明用的草船借箭的计策,使得周瑜自叹不如。
后人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诗
课堂总结
我们深深的感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
课堂检测
1.用“√” 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都督(dū dōu) 调度(tiáo diào)
水寨(zhài zài) 布幔(mán màn)
丞相(chéng zhěng) 弓弩手(nǔ nǚ)。
√
√
√
√
√
√
课堂检测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小作业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