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一生物学试题
答卷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第 I 卷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第 II 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3、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这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C.纺锤体在有丝分裂的分裂前期形成,分裂后期消失
D.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惠利健教授团队突破了“肝样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国际领先的“直接转分化”技术将人体自身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具备清除毒素、合成人体必需蛋白质功能的肝样细胞(hihep 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同一人的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人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 hihep 细胞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该实验表明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重新分化为其他细胞D.hihep 细胞的成功获得有助于人们开展对肝脏病理的相关研究
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都是 会对细胞造成氧化应激的因素,而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端粒,影响端粒的长度,减少细胞分裂次数,加速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细胞衰老可表现为细胞内的某些色素积累B.自由基可攻击磷脂、DNA 和蛋白质分子
C.端粒 DNA 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延长一截
D.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延缓细胞的衰老
图甲中 a、b、c、d 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 c 区细胞,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B.乙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 B→A→D→C,A 期为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C.乙图中核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 2:1:2 的时期有 A、B 细胞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不可选用 a 区细胞,因为该区细胞中没有紫色大液泡
任何生物的正常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 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假设细胞衰老不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你认为正确的实 验方案是( )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将完整的年轻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融合后的细胞的衰老状况
分离出年轻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轻的细胞质中
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有酒窝属于显性性状,且为完全显性。 甲、乙为男性,丙、丁为女性,其中甲,丙有酒窝,乙、丁没有酒窝。仅考虑有无酒窝的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无酒窝的男性与无酒窝的女性的基因型都相同B.若甲与丙结婚,生出有酒窝孩子的概率相对较大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 50%
D.若甲与丁生出一个无酒窝男孩,则甲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孟德尔分别利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经统计发现,F2 的性状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B.在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假设”之一:F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 F1 进行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1:1 D.其提出的假设能解释 F1 自交产生 3:1 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内容是正确的8.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遗传规律的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去雄、套袋,花粉成熟时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D.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9.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球上
标记的 D、d 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袋子中各随机抓取一颗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每袋子中 D 小球和 d 小球数量必须一样
抓取 100 次后,小球的组合类型中 Dd 约占 1/2
该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抓取记录后,不能将小球放回原袋中,直至抓完小球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 2∶1, 分别间行种植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 F1 的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分别为( )
A.11∶1、35∶1 B.11∶1、11∶1
C.35∶1、35∶1 D.9∶1、25∶1
有一种观赏植物,选择纯合蓝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F1 全为紫花,若 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蓝花为 157 株,红花为 124 株,紫花为 356 株;若用纯合蓝花(植株甲)的花粉给 F1 紫花
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蓝花为 322 株,红花为 159 株,紫花为 16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上述 F2 的表型及比例,说明该植株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F1 自交,F2 的蓝花植株基因型有 3 种
C.F1 自交,F2 的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1/16
D.植株甲与 F1 紫花植株的杂交方式,可用于测定 F1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YyRr、yyRr B.F1 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1/2
C.F1 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YyRR 或 YyRr D.F1 中的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下图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纵坐标表示核 DNA 的含量,则 a—b 过程发生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若纵坐标表示核 DNA 的含量,则 b—c 过程每条染色体上都有 2 个 DNA 分子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 b—c 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 DNA 的含量,则 d—e 过程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的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均发生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②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是次级卵母细胞D.④细胞分裂只能形成精细胞
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致
二、多选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研究者提取了一些培养的肿瘤细胞,测定出它们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结果如下图,其中 a、b、c 代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组细胞中有的可能刚进入分裂间期
B.b 组细胞的细胞核内正在进行 DNA 复制
C.c 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D.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 a+b+c
IAPs 是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它们与 caspase 结合抑制了 caspase 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时,Smac 蛋白与 IAPs 结合,使 IAPs 失去与 caspase 结合的活性进而使细胞发生凋亡。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当其大量增殖后可能会发展成癌症,影响人类健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具有连续增殖能力的细胞,其 IAPs 活性相对较低C.Smac 蛋白与 IAPs 结合后可能改变 IAPs 的空间结构
D.促进癌细胞合成 Smac 蛋白可能会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策略
某种植物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紫花植株(植株甲)进行实验。下列不 能判定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实验是( )
A.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未出现性状分离B.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紫花
C.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白花与紫花的比例为 1:1
D.用植株甲给另一紫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3:1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a 与 B、b 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 分别代表 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例为 1∶1∶1∶1
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21.(9 分)科学家们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扁桃体中的干细胞修复肝脏时,干细胞通过 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 不同。
图一中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符号),染色单体数和细胞核 DNA 数目一定相等的细胞是图一中的 (填符号)。
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图二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图中 a= 条。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条数为
条。
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 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 ,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 。
22.(15 分)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图乙是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 c 表示的是 。
图乙中①细胞对应于图甲中的 (填“1”或“2”)时期。②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数之比为 。
图乙中 D 过程是 ,该过程使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其根本 原因是 。
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解离的目的是 ,制作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是①解离→② →③染色→④制片
23.(15 分)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 2 对等位基因控制。2 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 A控制紫色。基因 a 无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 B 控制红色,b 控制蓝色。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 A B 和 A bb 的植株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 3 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分别为紫红色花、蓝色花和红色花,不考虑突变,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该两性花的花色性状遗传符合 定律,原因是: 。
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自然情况下紫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 F2 测交, (填“能”或“不能”)确定 F2 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
杂交组合 I 的 F2 中靛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占 。
若甲与丙杂交所得 F1 自交,则理论上 F2 表现型为 ,其比例是 。
请写出杂.交.组.合.Ⅱ.中 F1 自交的遗传图解 。
24.(16 分)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中只画出了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 DNA 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 ,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
图甲中 B 发生的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 。对应图乙中 区段。
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用数字表示),图乙中 8 处过程完成依赖于细胞膜具 特点。
图乙中 9-10 区段中,该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较,发生的典型变化是 。
若图丙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 ①②③④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为 。当涂县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高一生物学答案
1.D
2.B
3.C
4.D
5.D
6.C
7.D
8.D
9.D
10.A
11.C
12.B
13.C
14.D
15.C
16.ABC
17.ACD
18.ABC
19.ABC
20.ABD
21.
分裂、分化(2分)执行情况(表达情况)
②③④①②③920(或
46)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22.(1)染色单体(1分)
(2)21:1
(3)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
23.(1)自由组合I组合F2表现型比例为933:1(2分)
(2)aabb 4
(3)能
(4)2
2/3(2分)
(⑤)紫红色花、红色花3:1
(6)·(4分,给分点:基因型、表现型、比例、符号)
24.(1)AA、C
(2)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4
(3)5一8流动性
(4)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5)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