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12: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汇报人:后起之秀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习作
家乡的风俗
“风俗”是什么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何为“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徒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
维吾尔族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海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痹熬”,就是按黎族风俗要喝醉才罢;第三阶段叫“吞卓丘”,即主宾对唱当地民歌。
贵州东南一带苗族接待来客要敬献醇香可口的牛角酒。苗家人都有外形美观、雕刻花纹的水牛角,客人到寨门时,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举起牛角酒敬客,同时还有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红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如果客人懂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
会顺利进入苗寨。
瑶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歌活动来进行。对歌一般出节日和婚娶等活动中,农闲季节青年男女串寨或走亲戚也要进行对歌活动。
①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对该习俗有深人了解
②明确从哪些方面介绍,能把握重点,合理安排详略
③适当写写实际体验
介绍风俗
①亲身经历过的民俗活动
②在讲述经历的过程中自然插入对风俗特点或来历的介绍
③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叙述经历
【内容】风俗特点突出,素材详略得当
【表达】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其他】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字迹工整
评价标准
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习惯
大家说的很好,有的同学选取了独特的最具家乡代表性风俗,有的同学介绍了家乡风俗的来历,有的同学给我们描绘了参加节日活动时的具体情境,讲的都很生动细腻。现在自己动笔写一写我们家乡的风俗!
这一堂课中,我们欣赏到了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品味
到了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透过这种风俗在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写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
制作《班级民俗作品集》
这个单元,我们跟随多位作者深入了解了多个传统节日、多种民间风俗,深切感受到了长久以来滋养着中华儿女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