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城南·三间
城北·一间半
城中·一间小屋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认识“铭”这种文体。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4.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kuí 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传世。
认识作者及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
刘禹锡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疏通文意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异
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青苔
映入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白丁。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学识渊博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
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泛指音乐
佛经
弹无装饰的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苔藓浓绿,蔓延登上门前台阶;草色青翠,透过竹帘扑入视野。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巩固 练习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知识迁移·刘禹锡名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谈收获,充实自我
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
学生铭: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破万卷书,学得圣人经。勤为书山径,苦作学海舟。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杂声之乱耳,无喧闹之扰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教室铭: 室不在大,有志就行;学不在智,勤奋则灵。斯是教室,培育精英。学海当扬帆,书山无捷径。数理驰神思,文学冶身性。可以解疑惑,辨分明。无喧嚣之乱耳,无俗事之劳形。殷切园丁心,深厚学子情。师生曰:“其乐无穷!”
仿写:仿照课文与示例,给老师写一则 《教师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