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8 18:2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官吏大多是以王室为中心的贵族,他们有的是“旧邦"的首领,而更多的是王室近亲建立的新宗,这些新旧贵族,有的受封在外地建成侯伯之国,有的在王室担任各级官职。这说明商代
A.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 B.建立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
C.已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 D.利用宗法关系来维护统治
2.战国时期出土的农具中,铁器所占比重几乎在半数以上。这一时期的铁器主要有锄、斧、铲、犁等农业生产工具(如图)。由此可推知
A.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B.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C.政府重视农具推广 D.各地经济趋于平衡
3.在古希腊民主政体中,国家不允许人们对它的利益漠不关心,他们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积极参政,这是他们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材料反映了古希腊
A.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B.所有人民都可参与城邦政治
C.城邦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 D.民主泛滥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4.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A.具有民主色彩 B.国王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D.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5.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土地国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6.《后汉书》记载:“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馀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这描述的是
A.封建皇室的生活 B.自耕农的日常生活
C.商人家庭的生活 D.地主庄园的生活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8.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这些做法
A.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 B.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
C.确保了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 D.目的是对外宜扬明朝的国威
9.毛泽东同志曾外国来访者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1.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社会基础
12.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血缘社会转向了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族分权转向了专制独裁、皇帝集权,血缘宗法制度崩溃,地缘郡县政治确立,最后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尝试者新的土地管理形式和人口控制方式,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一种新的土地制度逐步确立。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随着血缘宗法社会的破坏,知识阶级逐渐从贵族中分离出来,尝试者成为独立的阶级,并努力承担着道统传承的责任。
——据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10分)
材料二:纵观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专制统治登峰造极,统治者完全用行政命令去干涉经济活动,工商业受到官府的严酷控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受到专制政府的压抑,再加上重本抑末观念,许多商人在发财后不是将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投向旧式的土地经营。农民耕耘自食,小农经济在社会经济中依然占据优势,城乡间工农业商品经济的交流市场很小。统治者把外人来华贸易视为是“天朝”对“蛮夷”的恩赐,海禁封闭政策极大地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社会转型因此而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据郝钧、周连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春秋战国相比,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结果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旧历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在苏联以“中国通”见称的社会经济学史学家 Wittfogel,谈到中国中古历史阶段时,特别强调“二千年官吏与农民的国家”这句话……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现象》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裴度,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登博学宏辞科,被委任为河阴县尉,后晋升为监察御史。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幼不能管理军政,府营军官拥立魏博军衙内兵马使田兴担任留后。田兴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请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缴纳法定赋税。唐宪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布解说朝廷旨意。田兴任留后时,拒绝享用逾越规制的车辆、服饰、住房,仍居住在原采访使的官厅。他请裴度在其居所的墙壁上写下题文,以记述自己的谦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装度。田兴又请裴度遍行魏博所属的各郡,传达宪宗的诏书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悦。裴度后来升任宰相,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方面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
——据《旧唐书·裴度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度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裴度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6分)
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B 6.D 7.C 8.B 9.D 10.D 11.D 12.A
13.(1)表现: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确立;文化上,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百家争鸣出现。
(2)不同:明清时期没有完成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原因:社会基础: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新兴的阶级力量;政治方面:专制统治走向反动,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转型;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科技落后,再加上天朝上国、重农抑商等落后观念,社会转型受阻;对外关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14.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持续性并不断强化。
论述:秦代官僚政治是在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随后的各个朝代都是在前代的官僚政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达到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方面表现为各个王朝的更替,另一方面,为巩固统治,新王朝建立之后都在强化官僚政治,如汉朝推行的察举制和刺史制,通过察举来选拔官员,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二府三司制度亦是如此。另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不变的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中国封建君主通过各级文武官吏对农民施行剥削榨取的权力转移。
因此,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具有持续性并不断强化。
15.(1)出使魏州,稳定局势,受到当地人的拥护;坚持与权奸等势力作斗争;反对藩镇割据,镇压叛乱,为维护统一作出贡献。
(2)科举出身,个人素质较高;朝廷的信任和支持;策略得当,善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