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
第I卷 选择题(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中学实验中有关NaCl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时,加入NaCl的目的是抑制细菌生长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NaCl可用于筛选耐盐细菌
C.用刚果红染色剂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加入的NaCl可促进菌落显色
D.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透析12小时
2.下列关于DNA和 R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丧失
C.DNA可以指导 RNA的合成,RNA也可以指导 DNA的合成
D.DNA和 RNA均可以存在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3.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 h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培养基只能用固体培养基
C.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为刚果红染色法
D.分离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5.下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6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假设细胞未失去活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
B.图乙中A点之后,植物细胞才从溶液M中不断吸收溶质
C.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若将甲图蔗糖溶液换为0.3g/mL淀粉溶液,则玻璃管液面与清水液面的高度差变小
6.下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由基因A、a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
B.Ⅱ6个体的基因型是Aa
C.Ⅱ3与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3
D.Ⅲ8与一个患病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第II卷(非选择题 54分)
7.(10分)独流老醋是中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因产于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所以得名,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需酵母菌,该生产流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在该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_____,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2)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甲所示:
醋酸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第15天之前,B层醋酸杆菌密度小于A层是因为处于底层,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每天翻动的作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5天之后,由于___________被消耗,并且醋酸杆菌的代谢产物会造成醋醅pH__________,B层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发酵阶段温度最可能维持在_______;醋酸杆菌将乙醇变为醋酸,其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8.(10分)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 龄结构,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 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 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 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 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甲组研究人员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 调查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 90 g 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 正确,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田 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图示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_。
9.(10分)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右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_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疯长,将导致稻谷产量________。
(3)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_激素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0.(12分)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某地曾经是一个大型湖泊,一千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湖水逐渐退去,暴露出湖底沙丘,沙丘上逐渐出现沙柳等先锋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虎甲、穴蛛和蝗虫等,从而形成先锋群落。随着沙丘暴露时间的加长,先锋群落逐渐被桧柏松林、黑栎林、黑栎—山核桃林所取代,群落中也逐渐出现了鼠、鸟、昆虫等多种动物,最后发展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沙丘暴露后所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原因是__________。
(2)从群落演替的本质看,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还存在沙柳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地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中曾生活着A、B、C三种动物,A以B和C为食,三种动物的数量在很长时间内能够维持稳定。某个时期盗猎人员大肆猎杀导致A在此地灭绝后,C的数量急剧增加,而B却很快在此地灭绝,由此可见,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的相互联系是:__________。
(4)山毛榉—槭树林中有很多鸟,多以植食性昆虫为食。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为,若食物链“植物→昆虫→鸟”中昆虫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则昆虫和鸟所处的两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能量流经鸟所处营养级的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__________。
(5)生态学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相同的条件下,若人为地向该地沙丘引入一些先锋植物,则该地发展为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可能不需一千年时间,这说明__________。
11.(12分)果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酿酒残渣(皮渣)。目前这些皮渣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同时研究者也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其利用价值。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解皮渣中微生物的数量,取10g皮渣加入90mL无菌水,混匀、静置后取上清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0.1mL稀释液接种于培养基上。104倍稀释对应的三个平板中菌落数量分别为78、91和95,则每克皮渣中微生物数量为__________个。
(2)皮渣堆积会积累醋酸菌,可从中筛选优良菌株。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会导致培养基不透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能溶解碳酸钙。制备醋酸菌初筛平板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____性,灭菌后须在未凝固的培养基中加入无菌碳酸钙粉末、充分混匀后倒平板,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皮渣堆积过程中也会积累某些兼性厌氧型乳酸菌。初筛醋酸菌时,乳酸菌有可能混入其中,且两者菌落形态相似。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区分筛选平板上的醋酸菌和乳酸菌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B 6.C
7.(1) 人工接种(或“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酵母菌数量
(2) 氧气 增加氧气含量 有利于醋酸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营养物质 降低 数量趋于稳定
(3) 30~35℃ CH3CH2OH+O2→CH3COOH+H2O(酒精可写成C2H5OH,条件可写酶或醋酸杆菌)
8.(1)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稳定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田鼠,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 降低环境容纳量
(3)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更大
9.(1) 脱落酸 拮抗 植物生命活动,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2) 生长旺盛 降低
(3) 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在植物体内不易降解,效果稳定
(4)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10.(1)湖底沙丘是从来没有被植物盖过的地面
(2)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基因库的改变。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1分一定要有“优势取代”)。形成山毛榉—槭树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山毛榉—槭树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所以沙柳存在
(3)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4) 16 未利用
(5)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11.(1)8.8×106
(2) 中性或微碱 使培养基不透明,从而使醋酸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方便鉴别醋酸菌
(3)实验思路:将平板置于无氧环境下继续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和透明圈大小
预期结果:若菌落继续生长,且透明圈增大,则为兼性厌氧型的乳酸菌菌落;
若菌落不能继续生长,透明圈不再扩大,则为醋酸菌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