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16: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2020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上,七位发言的科家中有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犹记得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学者曾充满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是“中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摘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200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力量难以全面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来。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探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并尊重公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从不固定状态逐渐向制度化发展,三是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四是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共考古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考古学的科学普及,而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所体现的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主要是单向度的,公众是受众而不是参与者。事实上,考古学的科学普及只是公共考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共考古学仅仅理解为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或者大众化,实际上就忽视了公共考古学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但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该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公共考古学的发展会促进考古学者转换思维,批判性地反思学科伦理,扩展研究视角,关注考古学所处世界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全民智识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进行了直播,观看人数高达2278万。
B.材料一概述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事实,体现了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C.材料二第二段写到三次会议,它们或以考古为主题,或有考古专家参与,这都表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学者们意识到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还需要社会和公众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B.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引发了我国一部分考古学者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了构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紧迫性。
C.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D.目前,我国的公共考古学虽然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趋向,但也存在忽视公共考古学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考古学会设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长期、固定地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并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与合作。
B.公共考古活动重点面向不同人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些青年学者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搭建了很有影响力的公共考古传播平台。
C.我国公共考古活动虽然面临缺少资金和人员的困境,但考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公共考古活动的正常运行。
D.考古科研机构通过举办创意设计赛、展览、论坛等活动,汇集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呈现考古遗产的魅力。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2020年高考,湖南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很多人不赞同她的选择。请根据材料,可从哪些角度向反对者阐述钟芳蓉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6分)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常守山
聂鑫森
云阳山云雾深处的常家村,最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
常守山65岁了。个子高大,脸盘也宽大,配着大眼、长耳、高鼻、阔嘴,还有嘴边永远浮着的笑意,村民们都说他是生就的福相。
他是种田的好把式,几亩水田、山田侍弄得条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帮忙。他也是盘山(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储钱、取钱的银行。
种田、盘山之外,他精力还有富余。家里设有工匠房,摆放着打铁的红炉、砧台,做木工活用的砍凳、工具柜。农具中的锄、钯、铲、刀,都是老式样,但尺寸要大一些,因为他身高力大,用起来才过瘾。家具也是按老规矩打造,时新的款式他嗤之以鼻,而且是就地取材,什么胶合板、纤维板、木屑板绝对敬而远之。
农具、家具,常守山做了为的是自用,并不以此作为谋生的项目。但有一种东西,他不常用,别人也不常用,他却隔三岔五地制作,那就是打更报时、驱赶野兽的木梆。
木梆在城市、乡村早成了文物。自从有了钟、表,还要它来报时吗?在山区用得着它的时候,是守秋。各家都有苞谷地,到了夜晚,敲梆吓走那些前来偷、咬苞谷棒子的猴子、野猪。现在条件好了,敲梆太费事,提一个便宜的收录机去,里面录着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响亮声响,充了电的干电池可以用好几个小时。守秋的人坐在一堆篝火后,隔一阵按一下开关播出声音,莫说是猴子、野猪,连豹子都逃得远远的。
妻子问:“老常,没用的木梆,你还做?”
“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常守山哈哈一笑。
原先守秋用木梆时,村民来索取,常守山是免费相送。现在呢,没人要了,他是做着玩。坯料长一尺、宽五寸、厚四寸,中段镂空,空间的上部比下部要厚一些,因为上部要经受敲打。更重要的是上部和下部的断面上,要锉出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齿状,称之为回音齿。然后在木梆的一端,安上手柄。敲梆的棒槌,用的是老南竹的粗壮竹根,用火炙直,用砂纸磨光磨亮。竹根棒槌敲在木梆上,“梆——梆——梆——”,声音高亢、宏重,传得很远很远,像京剧舞台上的花脸演员叫板,有经久不息的膛音。
做一个木梆,又费时又费工。
村民们背地里议论:常守山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常家堂屋的墙上,隔些日子,旧木梆换下来,再把新木梆换上去。有时候,常守山兴致来了,取下木梆,站到门外的土坪里,或轻或重地敲打几声,像一个顽皮的细伢崽。
常守山对妻子说:“只有一种东西我打造不出来,那就是手机!但我会玩手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一个农民说出这样的话,不但妻子听不懂,村民也会听不懂,不简单啊。常守山虽只念过初中,但他喜欢读书自学,传统国学的普及本他买了不少,在夜晚灯下,津津有味地手不释卷。
村里第一个玩手机抖音的,是常守山。
初冬,常守山去竹山挖冬笋。他把手机固定在一根三四尺长的细竹竿上,由妻子举着,或近或远地对着他。最有趣的是他头扎白毛巾,背着一个很大的竹背篓,背篓里放着一把短柄二齿锄,左手拿着木梆,右手拿着竹根棒槌。他像电影《平原游击战》中那个敲梆人一样,先敲几声梆,然后喊道:“平安无事啊——”妻子笑得差点岔了气。常守山又说道:“冬笋是美味,人人都想吃。最好的冬笋,是藏在土下不冒尖,可怎么才知道它藏在哪里呢?我来告诉你。”
背景中远山苍翠,近景是一片青绿的竹林。常守山先介绍怎么找到竹笋:一是先看竹叶,哪棵竹子的竹叶青葱茂密,它肯定孕育着冬笋。二看竹枝,竹枝的走向便是竹鞭的走向,找到竹鞭就找到了冬笋。三看竹干的颜色,青亮光滑的,说明竹龄短,冬笋就在竹根附近;光泽发暗还有白色斑点的,则是老竹,竹鞭长,冬笋离竹根就远一些。解说中,出现一个一个的画面。接着,是常守山用短柄二齿锄,挖出一只一只肥硕的冬笋,丢进背篓里。结束时,他又敲响几声梆,说:“常家村,家家有竹林,请来这里旅游观光,采购冬笋,体验挖冬笋的乐趣!”
妻子问:“你怎么不说请来我们常家?”
“到哪家不是一样?常家村是一家人。”
这个抖音视频在网上一发出,马上爆红。村民们很感动,赶快转发到各自的微信朋友圈。
沿着云缠雾绕的山区公路,私家小车、电商的货车,一拨一拨地来到常家村,看风景,吃农家饭菜,采买土特产。许多人家还有客房,可以安闲地住宿。
常守山家有四间客房,总是住得满满的。
他领着客人去游山,手里提着木梆。山谷里、岔道边、密林中,不时地敲两下,提醒客人不要走散了。到了快吃饭时,他的妻子在家门前敲三声梆,他也回应三声梆,表示马上会转回来,比打手机还便捷。半夜三更,客人已沉入梦乡,常守山会披衣起床,说是去院墙外巡查,轻轻打几声梆。
妻子说:“还用得着你去敲梆报时吗?”
“不是报时,是报平安。家在梆声里,这个念想就很温馨。”
“老常,你是个人物!”村民们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守山是种田的好把式,是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把屋后的自留山当成储钱、取钱的银行,显示出常守山的生活很有条理。
B.常守山做出一个木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乐此不疲,村里人甚至认为他脑子有问题,突出常守山不能与时俱进。
C.面对妻子的质疑,常守山用“常家村是一家人”回答妻子,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他为全村着想的胸怀,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敬佩。
D.客人们都睡着了,常守山还要起身巡查敲梆子,不是为了报时,而是为了报平安,此处表明他极其看重守护客人的平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选取了几个与主人公相关的生活片段进行剪裁和组合,作品无激烈矛盾冲突,叙事节奏舒缓。
B.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常守山的形象,还运用侧面描写使其形象更鲜明。
C.“你不懂什么叫无用之用!”此处的“无用之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暗示下文木梆的作用。
D.小说描写非常细腻,比如常守山做木梆的过程和常守山挖取竹笋的情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8.小说主人公名字中的“守山”寓意丰富,请依据小说内容加以概括。(5分)
9.“闲笔不闲”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请分析小说中叙写农具式样、常守山喜欢读书这两处“闲笔”的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待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①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薄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薄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文本二: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选自《明史·本纪九》)
【注】①风宪,代指御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
B.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文指前者。
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D.文中“盖”意为大概,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中的“盖”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鉴戒。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2)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
14.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①。
春闺怨
杜荀鹤②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注]①“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②杜荀鹤,出身寒微,勤学苦读,却屡屡落第,苦斗三十年左右。
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闺怨诗,多写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的怨情,张诗却以独辟蹊径著称。
B.张诗结尾止笔“梦渔阳”,对昨夜的梦境和此刻的心情一概不提。
C.杜诗中一“喜”一“悲”,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多愁善感、烂漫多情的闺阁女子形象。
D.杜诗四句却三句含“悲”字,突出悲情,一悲花谢早,二悲青春逝,三悲诗人自己。
16.这两首唐诗都以女性视角抒情,但各自抒发的主要情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并对子路的表现进行点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3)假如你登上了岳阳楼,你可以引用唐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绘登楼所见的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但是平时为什么我们提起一个人,就觉得他是阳刚,而提起另一个人,又觉得他是阴柔呢?这是因为个人心里的猛虎和蔷薇所成的形势不同。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穴口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 ① ,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 ② ,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才能听到暮色潜动。人性的国度里,真正的一只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真正的一朵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一句话, ③ 。
(节选编自余光中《猛虎和蔷薇》)
1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性的国度,真正的一只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真正的一朵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B.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C.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D.在人性的国度里,真正的一只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真正的一朵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
19.语段中引用韩黎的诗和华兹华斯的诗有何作用?(4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自然界中有超过200种真菌会使用特殊的菌丝来捕获线虫。线虫捕食菌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能产生菌丝作为捕食线虫的陷阱。虽说它的菌丝分化是自发发生的, ① ,仅需几个小时就能将陷阱搭建好。
线虫捕食菌的捕食装置可分为两大类——黏性陷阱和收缩环。黏性陷阱的部分或整个表面都被具有黏性的蘸丝覆盖,一旦体型小巧的线虫踏入陷阱,那么就被菌丝黏住无法脱身。② ,“真菌捕获器官”仍会附着在线虫身上并引发感染,导致线虫死亡。收缩环是一种由三个能向内膨胀的细胞构成的环状结构,当线虫不小心钻进这个环状结构时,线虫捕食菌会在极短的时间里, ③ ,像套在脖子上的套索一样挤压线虫。一旦诱捕成功,线虫捕食菌就会用那细长的“穿透钉”来刺穿线虫的角质层,菌丝会分泌生物酶来分解线虫,并将营养物质送回自己体内。
科学家对这些微生物中的“超级恶棍”很感兴趣,正在探索把它们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中。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
22.如果你是科学家,准备如何将线虫捕食菌的特性运用到工业或农业上?试举一例,根据材料内容阐述其原理和产生的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轼历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并没有悲观沉沦,反而是登顶了属于他的文学高峰;史铁生在20岁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他在地坛里深思,用笔书写励志人生,活出了别样精彩;当然也有不少人最终匍匐在挫折面前,被挫折与磨难所吞噬。
人生总要经历各种挫折磨难,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C 4.①材料二总体上运用了递进的论证结构,阐述了考古学的重要性。②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让论证既透彻又生动。 5.①从考古学专业的重要性角度:考古学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道路之上。②从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必要性角度:考古遗产保护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且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相关人才。③从考古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角度:如今考古学受到国家重视,加上科技的应用和公共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的发展前景广阔。
6.C 7.B 8.①守住生活中的大山。②守护温馨的家园。③依靠大山改变生活。 9.①开头叙写常守山用的工具都是老式样,家具是按老规矩打造,对新款式嗤之以鼻,对新材料敬而远之,这既交代了常守山的生活背景,也表明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②中间部分叙写常守山喜欢读书,学习传统国学,体现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丰富了人物形象。
10.C 11.D 12.A 13.(1)百姓饥饿无食,应当像拯救处于水火中的人一样(救助他们),立即下令根据便利条件分发粮食给予百姓。
(2)明太宗曾经多次患病不上朝,随从的大臣,公开请托贿赂,肆无忌惮。 14.①明宣宗仁政爱民,休养生息 ②治理贪腐,任用清官。③重视农业生产,率先垂范。④居安思危,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献《籍田仪注》,皇上看了,对侍臣说:“先王制定籍田之礼,天子公卿亲自耕作,可贵之处在于真心实意。否则,屡次推脱,对事情有什么好处!”侍臣说:“先王制定的礼仪有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式,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户部上书说青州借官粮救济饥民(赈饥),请求再次审核,然后给予。皇上说:“百姓饥饿没有粮食,应当像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一样(救助他们),立即下令根据便利条件分发粮食给予百姓。”
宣德三年六月,皇上对朝臣说:“贪污怎么对付?”杨士奇回答说:“贪污之风始于永乐末年,现在更严重了。太宗曾经几次患病不上朝,随从的大臣,公然请托贿赂,肆无忌惮。”杨荣说:“当时,只有方宾有贪污之名。”皇上就回头看着杨荣说:“现在谁贪污得严重?”杨荣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严重的。”杨士奇说:“御史是用来整饬百官的。都御史这样,那么不贤的御史都会仿效他。御史奉职巡视天下四方,那么不贤的官吏都会仿效他。”皇上叹息说:“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只是刘观离开,谁代替他呢?”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廉洁公正有威名。”杨荣说:“顾佐做京尹,能禁止防范下级官吏,使政治清明、弊端革除。”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能这样!”过了几个月,就命令刘观巡视河道,并让顾佐代替他。不久将刘观下放到监狱。
皇上和侍臣讨论历代人口(户口)的盛衰。皇上说:“人口的盛衰,足以显示国家的治理与忽怠。它的兴旺源于休养生息,它的衰败一定因为大兴土木和战争(兵戈)。汉武帝接续汉文帝、汉景帝之后,隋炀帝接续隋文帝之后,开元盛世后,就有安史之乱,难道不是因为依仗国家富庶而不知警觉、戒备吗?汉武帝到最后才后悔派兵远征,隋炀帝因此亡国,唐玄宗最终到了流亡播迁的地步,这些都足以作后世重要的鉴戒。”
宣德九月庚成日初一,皇上停留暂住蓟州,召见蓟州官员对他们说:“这里是汉代的渔阳郡。从前张堪治理这里,百姓有‘乐不可支’的歌谣(颂扬他),你们要努力!”又召见老年人对他们说:“今年丰收,没有别的忧患,要好好地教诲勉励子孙,一定(让他们)有礼义廉耻之心,不要安于温饱而不知进取。”
宣德四年春,皇上召见大学士杨溥并对他说:“我常常想到创建功业的艰难,保持已有的成就的不容易,朝夕不忘。现在幸运的是百姓稍稍安定,只是祸乱发生在意料之外(不虞)。近来众大臣喜好说阿谀奉承的话,让人不愿意听,你应该努力辅佐我。”杨溥叩头谢恩说:“臣不敢忘记报答皇上。”皇上说:“你直接规劝我的过失,就是报答我很多了。”杨溥又叩头谢恩说:“寻找正直的言论不难,难的是接受它。”皇上说:“是这样。”
文本二:
赞说:皇上即位之后,官吏称职,政治安定,储藏粮食的仓库充足有余,百姓乐业。大抵从明朝建立到现在历时六十年,百姓的精神(民气)渐渐舒缓,国家兴盛,有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气象了。
15.A 16.①张诗以景起兴,引出采桑女子“忘采叶”的情景,最后点明原因,思妇的思念之苦、怨怅之情,虽未明言,却耐人寻味。②杜诗借惜春伤己的女子来象征自己大好年华消磨在这年复一年的赴考途中,表达了诗人无尽的心酸无奈和痛楚之情。
17.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8.B 19.①引用韩诗是证明人心要有猛虎;引用华诗是证明人心要有蔷薇。②引用两首诗是为了得出一个人心中既要有猛虎也要有蔷薇。③引用诗句,更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20.①有人的心原是花园②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③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21.①但菌丝生成时间很快;②即使线虫挣脱菌丝;③使环状结构向内膨胀。
22.示例:在农业上,培植黏性真菌,通过真菌的黏性粘住并消灭害虫,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保证粮食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
23.省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