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二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21: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专题二 古诗词曲阅读
三、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方法突破
1.看标题,抓题眼。题目一般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歌主旨的重要切入点。如:2020《咏菊》交代了写作对象——菊,交代了写作缘由或目的——对菊花的歌咏。
2.看作者,知人论世。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性格的外现,也同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境遇密切相关。
3.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为阅读提供暗示,一般有如下几种:①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时代背景;②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情感基调);③解释生僻字词(降低阅读难度);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寓意。
4.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即诗歌中能体现情感的词语。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5.揣摩意象,体会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桃花、梅花等四季物象,柳、月等表意物象。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菊花2020 象征诗人品行的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表达诗人闲适、悠闲的心境。
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抒发作者对春逝花落的惋惜伤感和对旧燕归来的欣慰、庆幸,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杨花子规(杜鹃) 杨花寓意漂泊不定、离散。 子规(杜鹃)象征离别、哀伤、思归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时节和环境,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月 多为思乡、念亲的标志,传达离愁别恨、寂寞孤独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月表现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内心的愁苦之情。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雁 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表达诗人的飘零之感,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燕 表现春光、爱情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思亲之切。也写世事变迁,抒昔盛今衰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写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写出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和对青春易逝的伤感之情。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流水 多喻绵绵愁思。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流露出词人对千古成败的无穷思绪。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游子的孤寂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夕阳 多有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惊喜之情,暗含诗人的孤寂之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酒 多表达豪情、思乡、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表现朋友对李白的深厚情谊,也反衬出李白的苦闷、茫然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抒发了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酒 多表达豪情、思乡、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现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羌笛 边塞诗中传达离别、思乡之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渲染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惆怅之情。隐约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思乡却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哀伤的思想感情。
续表
形 象 意 象 句 子 诗句表达情感
浮萍 多传达惆怅和哀愁。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的哀伤。
草木 多以草木茂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抒发作者忧国伤时之感。
续表
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即诗歌中有来历、出处的词句或引用的古代故事,使诗歌内容丰富凝练,表达生动含蓄,言简义丰。(典故大多会在[注]中说明)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后庭花”是曲名,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为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诗人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委婉含蓄地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黄金台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表明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
铜雀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铜雀台”是曹操所建,供歌舞宴游之用。这里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的失败,认为成功需要某种机遇。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让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得以施展的强烈愿望。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闻笛赋、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借用“闻笛赋”的典故来抒发怀念故友之情,用“烂柯人”的典故来抒发对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蓬山、青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蓬山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青鸟是神话中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用典,含蓄地表达出分别后再难相见的苦痛。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勒石燕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借用“窦宪刻石记功燕然山”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遣冯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引用汉文帝派遣冯唐赦免并重新起用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许,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渴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续表
典 故 句 子 赏 析
八百里、的卢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kǎi)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运用这两个典故,创设出了一个雄奇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
续表
附:古诗词曲常见主题集锦
咏物抒怀 题材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①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③常见意象:梅、兰、竹、菊2020、松柏、牡丹、草、荷花(莲)2020、红豆、丁香、蝉、鹰等。
咏物抒怀 情感主题 ①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②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④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常用手法 ①从具体的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续表
爱国忧民 题材特征 爱国类:忧虑国家命运,抒发报国之志,渴望为国捐躯、奉献。
忧民类:关心民生疾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常见标志 常见意象:山河、风雨、烽火、泪、弓。
续表
爱国忧民 情感主题 ①忧国忧民,心系国运。②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③表达为国杀敌效力的渴望。④效忠君主,渴望建功立业。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常用手法 ①比喻、拟人、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的运用。③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抒情方式的运用。
续表
羁旅思乡 题材特征 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常见标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西)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鸿雁、寒山、烟、日暮、夕阳、酒等。
续表
羁旅思乡 情感主题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续表
赠友送别 题材特征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②常见意象:四大意象(柳、酒、月、水);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等);时间意象(春、秋、冬、黄昏、月夜、清晨等);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帆、流水、西风、草、山、寒蝉等)。
续表
赠友送别 情感主题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③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朋友离去后的境况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续表
咏史怀古 题材特征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登古迹有怀,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或以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②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乌衣巷、乌江亭);特定的历史朝代(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南唐、后蜀等)。
续表
咏史怀古 情感主题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④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望的感慨。
⑤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历史规律等。
续表
咏史怀古 常用手法 ①“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双关。
②“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③“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
续表
边塞征战 题材特征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大漠、雨雪、风沙、碎石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边庭、边城、边关、长城、沙场、关山、阳关、凉州等);器具类(金鼓、旌旗、弓箭、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折杨柳》《关山月》《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征人、胡人、单于等)。
续表
边塞征战 情感主题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⑦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与赞美。
常用手法 ①修辞手法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续表
山水田园 题材特征 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
②常见意象:景物类(溪水、山石、松林、明月、菊花、竹等);动物类(鸡、犬、鸟、归鸿、牛羊、蛙等);人物类(隐士、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樵夫等)。
续表
山水田园 情感主题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手法 ①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写景的表现手法:A.白描;B.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C.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D.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E.动静结合。
③常用的抒情方法:A.借景抒情,融情入景;B.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