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共1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共1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21: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9张PPT)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课标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册
第5篇 三峡(2021与课外文对比、2013单篇考查)
北魏·郦道元
【背诵提示】朗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八年级上册
.&1& &2& &3& .
课下注释
①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③自非:如果不是。
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
⑥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⑦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⑧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⑨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⑩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 (yǎ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之情。
【写作特色】①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作者先总写三峡地貌,突出三峡山势雄奇的景象,再按季节特点分别描写三峡的水。②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特征。如“隐天蔽日”的“隐”“蔽”,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绿”形容潭水,既写出潭水之深,又写出潭水之静。③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相得益彰。例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从正面描写了夏季
水势的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描写了水流的迅疾。④本文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音韵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013


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1)【F】王命急宣
古义:______ 今义:表示选择关联词
有时
(2)引凄异
古义:______ 今义:(意念)集中在一点
连接
3.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御风
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飞奔的马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则素绿潭
原意为:湍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急流
(3)名词用作动词
每至晴初
原意为: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下霜
(4)名词作状语
谷【F】传响
原意为:空旷的山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在空旷的山谷中
4.一词多义
(1)自:①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亭午夜分 ______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如果
(2)绝:①沿溯阻 ______
&4& 多生怪柏 ________
③哀转久【F】 ______
阻断
极高的
停止
(3)清:①回倒影 ______
荣峻茂 ______
清波
清澈
(4)至:①【F】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F】晴初霜旦 ____
与“于”连用,表示另提一件事

5.重点实词
(1)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_
完全没有
(2)隐天【F】日 蔽:______
遮蔽
(3)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__________
亭午:______
夜分:______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4)不见月 曦:__________________
日光,这里指太阳
(5)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____________
襄:____________
陵:______
水漫上山陵
冲上、漫上
山陵
(6)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2021
溯:__________2013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7)其【F】千二百里 间:____________
中间、间距
(8)虽乘奔【F】风 御:______
驾着
(9)不以也 疾:____2021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_
素:________2013
湍:______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白色的
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____________
回旋的清波
(12)绝 多生怪柏 绝 :____________
极高的山峰
(13)飞漱其间 飞漱:________________
漱:______
飞速地往下冲荡
冲荡
(14)清峻茂 荣:______
茂盛
(15)多趣味 良:________
甚,很
(16)每至晴初 晴初:__________
旦:______
天刚放晴
早晨
(17)林寒涧 肃:____________
肃杀,凄寒
(18)属引凄异 属引:__________
属:______
引:______
凄异:__________
接连不断
连接
延长
凄惨悲凉
(19)空谷传 响:______
回声
(20)哀转久绝 哀转:______________
声音悲凉婉转
(21)【F】渔者歌曰 故:____________2013
所以,因此
6.文言虚词
(1)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这两地
(2)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假设,即使
(3)不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认为,以为
(4)春冬时 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5)故渔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相当于“……的人”
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021安徽、2020重庆B卷、课下注释)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13安徽、2022海南)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13安徽、2020重庆B卷)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用原文语句填空)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内容理解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021安徽)
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句话写出了水的______。“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这句话写出了水的______,运用了______描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手法。
凶险
湍急
侧面
对比
4.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
与前文中写猿声的 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013安徽)
____ ____


5.第1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2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2013安徽)
山的特点:连绵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6.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课后习题)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写作手法
7.第1段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山势之高峻、江面之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8.文章在描写三峡春冬之景时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素湍”“回清”是动态,写出水的明净轻快;“绿潭”“倒影”是静态,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9.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课后习题)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5第5篇《三峡》练习题
第6篇 答谢中书书(近15年未考)
南朝齐梁·陶弘景
【背诵提示】朗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5& &6& .
课下注释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 斑斓,交相辉映。
②四时:四季。
③歇:消散。
④颓:坠落。
⑤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⑥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⑦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特色】①意境优美,动静结合。如高峰为静,流水为动;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②结构缜密。以精心布排的总领、具叙、总括的结构体现出缜密的特点。③语言凝练,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文学常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将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晓雾将
古义:______ 今义:休息
消散
(2)夕日欲
古义: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
坠落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五色交
原意为:光辉,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辉映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未复有能与其【F】者
原意为:罕见的;特殊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奇丽的景色
3.一词多义
欲:①夕日颓 ______
②实是界之仙都 ______
快要
欲望
4.重点实词
(1)山川之【F】 美:______
美丽
(2)古来共谈【F】 共谈:__________
共同谈论
(3)高峰【F】云 入:______
耸入
(4)五色交辉 交辉:__________
交相辉映
(5)四时俱【F】备 四时:______
俱:____
四季

(6)晓雾【F】歇 将:______
将要
(7)猿鸟【F】鸣 乱:__________
此起彼伏
(8)沉鳞竞【F】【F】 沉鳞:_____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
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9)【F】是欲界仙都 实:______
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在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
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10)【F】康乐以来 自:____

(11)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5.文言虚词
(1)山川美 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2)自康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到现在
(3)未复有能与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省略句)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句)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文中写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
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清流见底
2.文中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内容理解
3.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与“青林翠竹”)。③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为动)。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凝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
5.《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课后习题节选)
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6.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主旨情感
7.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6第6篇《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近15年未考)
北宋·苏轼
【背诵提示】朗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课下注释
①念:考虑,想到。
②相与:共同,一起。
③中庭:院子里。
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⑤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⑥盖:大概是。
⑦但:只是。
⑧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月下庭中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接着再议论抒怀,月下感叹,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写作特色】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①叙事简洁,语言凝练却跌宕起伏。②写景如绘,庭中景物浑然一体,简单几句话就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幻似真的美妙境界。③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骈散结合,节奏舒缓,给读者一种散漫自然的感受。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为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月色入【F】
古义:____ 今义:人家;住户

(2)无与为乐者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想念;念头
考虑,想到
(3)竹柏影也
古义:________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大概是
(4)但少闲人【F】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与事无关的人
清闲的人
2.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F】于中庭
原意为:脚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散步
3.重点实词
(1)解衣【F】睡 欲:____________
想要,打算
(2)欣然【F】起【F】 欣然:____________
行:____
高兴的样子

(3)【F】【F】承天寺【F】张怀民
遂:______
至:__________
寻:______
于是
来到,到
寻找
(4)怀民亦未【F】 寝:______
睡觉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
共同,一起
院子里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
形容水的澄澈
(7)水中藻、荇交横【F】 交横:__________
纵横交错
(8)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但:______
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文言虚词
(1)念无为乐 与:____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相当于“……的人”
(2)相与步中庭 __________
介词,在
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2021郴州)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2贺州、2021甘肃、2020聊城)
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本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内容理解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怀。
月光
竹柏的影子
比喻
清明澄澈(空明)
旷达(乐观)
4.你是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两句话的?
月亮与竹柏都是很常见的景物,但正因为有了苏轼和张怀民两个“闲人”的夜游,为景物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感情。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对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与人生的感慨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5.本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表明两人心意相通。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表明两人友情深厚。
6.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之“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陶醉其中、乐从心生。更有友人相伴、悠闲漫步,孤寂之情顿消,喜从心来。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作者情趣的高雅。
◆写作特色
7.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0云南省卷)
示例: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主旨情感
8.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课后习题)
①“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有自许,表现出逆境中自解自适的生活态度。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一)
【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余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时④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时:这时候。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尝 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
2.如 由是挂钩之鱼 庭下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
3.虽 兵阵相接 故有名马(《马说》) ______
曾经
像,如同
即使
◆文意对比练◆
4.【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抒发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乙】文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自我排遣的思想感情。
景物(环境)
心理
5.有人评苏轼是“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甲】【乙】两文恰是他被贬黄州和惠州两地时所写的作品,我们却读不出痛苦幽愤之味,试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的心境冲淡了贬谪的悲哀。【乙】文从“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自我开解,又自喻为“如挂钩之鱼”获得解脱,写出大悟后的欣喜心态。
(二)
【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儋耳夜书①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④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⑥,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儋耳夜书: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为1097年苏轼人生中最后一次被贬之所,时为荒蛮之地。本文写于作者贬官的第三年。②民夷: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③屠酤:卖肉的,卖酒的,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舍中:仆人。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侯喜》诗:韩愈(字退之)有《赠侯喜》诗,说自己自晨至昏仅钓得一寸长的小鱼,“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意在表明仕途正如这垂钓,时光虚掷,功名甚微,但自己仍不放弃追求,还要去“钓大鱼”。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从 予欣然之 民弗也(《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
2.孰 为得失 若孤(《孙权劝学》) ____
答应,顺从

◆文意对比练◆
3.《记承天寺夜游》写月光抓住了它“______”的特点,《儋耳夜书》表现月色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填空)
空明
良月佳夜
4.《记承天寺夜游》和《儋耳夜书》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眼分别是什么?从两文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别是“闲”和“笑”;热爱自然、安闲自适、随遇而安、旷达乐观。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7第7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第8篇 富贵不能淫(近15年未考)
《孟子》
【背诵提示】背诵“居天下之广居……此之谓大丈夫”一段。
古今对译
.&8& &9& .
课下注释
①诚:真正,确实。
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④焉:怎么,哪里。
⑤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⑥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⑦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⑧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⑨夫子:这里指丈夫。
⑩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章中心】本文写景春与孟子关于“何谓大丈夫”的争论的故事,孟子通过对景春观点的反驳,提出了自己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要坚守“仁”“礼”“义”;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结构图解】
【写作特色】①善用类比来说理。文中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②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
【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实行“王道仁政”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与《论语》《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女子的配偶
成年男子
3.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富贵不能
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
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
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使……屈服
4.一词多义
(1)得:①是焉【F】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
【F】志 ______
能,能够
实现
(2)戒:①之曰 ______
②必敬必 ______
告诫
谨慎
(3)道: ①妾妇之也 ______
②独行其 ______
规则
道路
(4)居: ①天下之广居 ______
②居天下之广 ______
居住
住宅
5.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
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 熄:______
停息
(3)丈夫之也 冠:________
行冠礼
(4)父之 命:____________
教导、训诲
(5)【F】之女家 往:________________
女家:____________
去,到(某地)
这里指夫家
(6)无违夫子 夫子:____________
这里指丈夫
(7)以顺为者 正:______
常法
(8)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____________
喻指“仁”
(9)立天下之正位 正位:____________
喻指“礼”
(10)行天下之大道 大道:____________
喻指“义”
(11)与民之 由:______
遵循
(12)此之【F】大丈夫 谓:______
称作
6.文言虚词
(1)一怒诸侯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便”
“然后”等,或不译
(2)为:①是焉得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
②以顺正者 ____________
表判断,是
动词,当作
(3)是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4)之:①丈夫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父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居天下广居 ______________
④与民由 ______________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代词,指行冠礼的男子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正道
(5)顺为正者 __________
介词,把
(6)独行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相当于“自己的”
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020河南、2020广东省卷、2020通辽)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021龙东、2020广东省卷)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021抚顺、2021衡阳、2020滨州)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怎样才能做到“大丈夫”之道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内容理解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课后习题)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写作特色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课后习题)
示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拓展探究
5.《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课后习题)
示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理由:这句话勉励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都要自强不息,达己达人。不得志时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发挥己长,多做于社会有益的事,始终保持向善向美之心,这是我想要达到的人生境地。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8第8篇《富贵不能淫》练习题
第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5单篇考查)
《孟子》
【背诵提示】熟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课下注释
①发:兴起,指被任用。
②畎(quǎn)亩:田地。
③举:选拔、任用。
④筑:捣土用的杵。
⑤士:狱官。
⑥市:集市。
⑦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⑧空(kòng)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⑨拂:违背。
⑩乱:扰乱。
曾(zēng)益:增加。曾,同“增”。
恒过:常常犯错误。
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入:指在国内。
法家拂(bì)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出: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然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写作特色】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使论证层层深入,富有说服力。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论证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通过“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人恒过……而后喻”等,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通过个人经历磨炼获得发展和国家耽于安乐导致灭亡的正反对比论证,充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三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使文章具有说服力。②善用排比。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历史人物,运用了主谓并列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最后一段也运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说理透彻。③语言简练,骈散结合,有节奏感。如运用骈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等,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论点。
【文学常识】同第8篇《富贵不能淫》,P28。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2015


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辅佐
2.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
古义:______ 今义:军人
狱官
(2)所以【F】动心忍性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用来……的办法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F】其心志
原意为:痛苦,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使……痛苦
【F】其筋骨
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使……劳累
饿其体肤
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其身
原意为:财资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受到贫困(之苦)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
“动”原意为:震撼,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忍”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使……受到震撼
使……坚忍起来
(3)动词作状语
则无法家拂士
原意为:进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指在国内
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为:出去,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015
指在国外
(4)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
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
犯错误
4.一词多义
发:①舜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______
于声 ____________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5.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______
田地
(2)百里奚 举:____________2015
市:______
选拔、任用
集市
(3)故天将降大【F】于【F】人也
任: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责任,使命
这,这样
(4)必先苦其心志【F】 心志:______
意志
(5)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
乱:______
违背
扰乱
(6)人过 恒:______
常常
(7)困于心,衡于,而后 虑:______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虑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8)于声,而后 征:____________
色:______
发: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2015
征验、表现
脸色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9)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______________
拂士:________________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____________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匹敌、相当
6.文言虚词
(1)于:①舜发畎亩之中 __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__________
③困心 __________
④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从
介词,给
介词,在
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
(2)必先苦心志 ____________
代词,他的
(3)而:①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______________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4)入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015安徽、2020阜新)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020常德)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2015安徽、2020恩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课后习题)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课后习题)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安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
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者
◆内容理解
3.文章第1段从个人角度阐述“生于忧患”的观点,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论证的?
从身体、生活、行为、思想四个方面,论证了“只有经历艰苦磨砺方能担当大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生于忧患”的中心论点。
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015安徽)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5.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连用六位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2021贵港改编)
提出了“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观点。
◆写作特色
7.《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举例做具体分析。(课后习题)
示例:文章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本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先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最后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拓展探究
9.结合文中的事例,请简要谈谈你对人才成长的认识。
示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可能会饱经磨炼,在磨炼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最后成就伟业。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卫人束氏,举世之物,无所好,唯好畜狸狌①。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已,与与②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③,又磔磔然④,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节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注]①狸狌:泛指猫。②与(yú)与:行步徐缓的样子。③鬣:老鼠嘴角的胡须。④磔磔然:吱吱地叫。形容老鼠的叫声。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咸 无所好 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________
2.日 束氏市肉啖之 主人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
3.故 以啖肉 公问其(《曹刿论战》) ______
4.食 食已,与与如也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____
全,都
每天
原因

◆文意对比练◆
5.【甲】【乙】两个语段共同阐述了什么道理?它们分别是如何阐述这一道理的?
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语段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来进行阐述;【乙】语段运用借事喻理的写法,借“猫只顾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却丧失了本领的事”来说理。
6.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你对【乙】语段中狸狌的看法。
狸狌是捕鼠之兽,因为被束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最后反被老鼠所咬,阐明了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9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