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4张PPT)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课标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九年级下册
第18篇 鱼我所欲也(2009与课内诗对比)
《孟子》
【背诵提示】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1& &2&
&3& &4& &5& .
课下注释
①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恶(wù):讨厌,憎恨。
③患:祸患,灾难。
④辟:同“避”,躲避。
⑤如使:假如,假使。
⑥是心:这种心。
⑦丧:丧失。
⑧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⑨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⑩尔:用作后缀。
蹴(cù):踩踏。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①精妙的比喻。分别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②精当的对比。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正反对比论证,观点鲜明,层层深入,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③逻辑严密,说理精当。④文风气势充沛,议论犀利。
【文学常识】同第8篇《富贵不能淫》,P28。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辟
避
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辩
辨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①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得
德
感恩、感激
②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与
欤
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乡
向
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
(1)一豆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豆子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古代的一种量器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益处
3.一词多义
得:①二者不可得【F】兼 ___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
③则凡可以得【F】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
得到
取得
保全
4.重点实词
(1)二者不可得兼【F】 兼:______
同时
(2)舍【F】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______
舍弃
(3)故【F】不为苟得也 故:______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苟:______2009
所以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
意思
苟且
(4)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____________2009
讨厌,憎恨
(5)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
祸患,灾难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F】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2009
甚:____________
假如,假使
超过,胜过
(7)则凡可【F】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______
能够
(8)非独【F】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______________
是心:________
不仅,不只是
这种心
(9)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
丧失
(10)一箪【F】食,一豆羹 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
的粥状食物
(11)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
踩踏
(12)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____________
优厚的俸禄
(14)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___________
有什么益处
(15)妻妾之奉 奉:______
侍奉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____________
乏:______
贫困,贫苦
缺乏
(17)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
停止
(18)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5.文言虚词
(1)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②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连词,表顺承,然后
(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__________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
介词,比
介词,对、对于
(3)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之则生 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承接,那么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承接,却
(4)为: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__________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____________
动词,做
介词,表目的,为了
动词,接受
(5)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
动词,给
(6)之:①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
②为宫室之美 ______________
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7)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作“呢”
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判断句|2009安徽)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021邵阳、2009安徽)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022南充)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判断句)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有些人“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本文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安徽)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内容理解
4.孟子认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他通过__________的取舍、箪食与豆羹的取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受与不受,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鱼和熊掌
万钟(优厚的俸禄)
5.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课后习题)
①“本心”侧重指人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但“贤者能勿丧耳”;②“本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6.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写作特色
7.本文第2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情感强烈。
排比
反问
8.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9.文章第2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举例论证。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阐述了要固守羞恶之心的道理。②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作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贪求富贵、舍弃“义”的可耻,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将先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的行为,和现在为了豪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的感激,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羞恶之心的观点。
◆主旨情感
10.“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不义行为的鄙视和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甲】《鱼我所欲也》全文。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游说。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辞 孔子辞不受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______
2.闻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村中闻有此人(《桃花源记》) ______
推辞
听说
◆文意对比练◆
3.【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叙述的事例,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的论据。(请用【甲】文语句填空)
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文的不同。
【甲】文以议论为主,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乙】文以叙述为主,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22第18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2008单篇考查)
元末明初·宋濂
【背诵提示】熟读课文,背诵前两段。
古今对译
.&6& &7&
.&8& &9& .
&10& &11& &12& .
课下注释
①致:得到。
②假借:借。
③走:跑。
④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⑤以是:因此。
⑥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⑦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⑧趋:快步走。
⑨叩问:请教。
⑩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填:挤满。
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稍,略微。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表示专心而恭敬。
叱咄(duō):训斥,呵责。
至:周到。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俟(sì):等待。
负箧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穷冬:深冬,隆冬。穷,极。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客舍。
支:同“肢”。
媵(yìng)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汤:热水。
沃:浇。
和:暖。
逆旅:旅店。
食(sì):供养,给……吃。
被:同“披”。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
缨:系帽的带子。
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容臭:香袋。臭,香气。
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
慕艳:羡慕。
耄(mào)老:年老。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宠光:恩宠光耀。
缀:跟随。
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
遗(wèi):给予,赠送。
馁(něi):饥饿。
诸:相当于“之于”。
流辈:同辈。
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51.谒(yè):拜见。
52.贽(zhì):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53.论辨:议论辩驳。辨,同“辩”。
54.诋:诋毁,毁谤。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文章以叙事起笔,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求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又从回忆转到现实,以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引出了“劝学”的主旨,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望其有所成就。
【写作特色】①对比鲜明、说服力强。作者用自己粗朴衣食与同舍生玉食锦绣相对比,得出“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的结论。②叙议结合、突出中心。本文以记叙为主,写自己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与题旨有关的事情。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议论来表明自己的看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志趣。③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
【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支
肢
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被
披
穿着
(3)与之论辨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辨
辩
辩驳
2.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
古义:____2008 今义:行走
跑
(2)主人日再食
古义:______ 今义:又一次,继续
两次
(3)右备容臭
古义:______ 今义:臭味
香气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2008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热水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寓逆旅
原意为:住的地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寄居
②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在腰间佩戴
③主人日再食
原意为:食物,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供养,给……吃
(2)名词作状语
①手【F】自笔【F】录
“手”原意为:人体腕以下的指掌部分,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笔”原意为:写字画图的用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亲手
用笔
②主人日再食
原意为:太阳,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每天
4.一词多义
(1)慕:
①益慕【F】圣贤之道 ______
仰慕
②略无慕艳意 ______
羡慕
(2)至:
①礼愈至 ______
周到
②至【F】舍 ____
到
5.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F】嗜【F】学 即:____
嗜:____________2008
就
喜欢,爱好
(2)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
得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____
借
(4)计日【F】以还 计:______
日:____________
计算
日子,日期
(5)弗之怠 弗:____
怠:____________
不
懈怠,放松
(6)走送之,不敢稍【F】逾约 稍:____________
逾:______
约:__________
稍稍、稍微
超过
约定期限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
因此
(8)既加冠 既:______
已经
(9)益【F】慕圣贤之道【F】 益:______
道:______
更加
学说
(10)又患【F】无硕师名人与游【F】 患:______
硕师:________________
游:______
担心
学问渊博的老师
交往
(11)尝【F】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______
趋:________
先达:____________________
叩问:______
曾经
快步走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请教
(12)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______
挤满
(13)未尝稍降辞色 稍:______
辞色:____________
略微
言辞和脸色
(14)援疑质理 援:__________
质:______
引、提出
询问
(15)俯身倾耳以请 倾:______
请:______
侧着
请教
(16)或遇其叱咄 叱咄:____________
训斥,呵责
(17)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8)俟其欣悦 俟:______
等待
(19)卒【F】获有所闻 卒:______
最终
(20)负箧曳屣 负:______
曳:______
背着
拖着
(21)穷冬烈风 穷冬:____________
穷:____
深冬,隆冬
极
(22)足肤皲裂而不知 皲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3)至舍 舍:____________
这里指客舍
(24)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沃:____
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浇
(25)以衾【F】拥覆 衾:______
被子
(26)久而乃和 和:____
暖
(2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逆旅:______
旅店
(28)同舍生皆被绮绣 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绣:____________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花的衣服
(29)戴朱缨宝饰之帽 缨:____________
系帽的带子
(30)右备容臭 容臭:______
香袋
(31)烨然若神人 烨然:________________
光彩鲜明的样子
(3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______
敝:____
乱麻
破
(33)略无慕艳意 慕艳:______
羡慕
(34)今虽耄老 耄老:______
年老
(35)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______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
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36)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__________
恩宠光耀
(37)缀公卿之后 缀:______
跟随
(38)日侍坐备顾问 侍:______
问:______
侍奉
询问
(39)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谬:________
错误地
(40)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____________
廪稍: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朝廷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4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裘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遗:____________
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泛指四时衣服
给予,赠送
(42)无冻馁之患矣 馁:______
饥饿
(4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博士:________________
都是古代学官名
(44)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________________
相当于“之于”
(45)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______
同辈
(46)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______
拜见
(47)撰长书以为贽 撰:____
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48)与之论辨 论辨:__________
议论辩驳
(49)言和而色夷 和:______
夷:______
谦和
平易
(50)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____________
诋毁,毁谤
6.文言虚词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
(2)以:
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②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修饰,不译
③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④以衾拥覆 __________
介词,用
⑤以中有足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表因果,因为
(3)之:
①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笔录”,抄书
②录毕,走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所借之书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④当余之从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若:
①烨然若神人 ____________
副词,好像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如,比得上
③不必若余之手录 __________
动词,像
(5)而: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却
②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6)其: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 ________________
指示代词,他的
②俟其欣悦 __________
代词,他
(7)则:
①则又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句子翻译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2022吉林)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008安徽)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020贵港)
已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021黔东南州)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021株洲)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021成都、2020天水)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020天水)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儿不羡慕他们。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21十堰、2020青海省卷)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008安徽)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10.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021兰州)
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送东阳马生序》开篇即点出作者“______”与“______”的矛盾,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作者能“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家贫
嗜学
不敢稍逾约
2.文中表现作者不屈不挠、执着请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和“无师”这两个困难的?
(1)解决“无书”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2)解决“无师”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内容理解
4.从第1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作者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地求教。
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008安徽)
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2008安徽)
①得书之难。②求师之诚。③求学之苦。
◆写作手法
8.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请找出一处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课后习题改编)
示例: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主旨情感
9.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课后习题)
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求学之难。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人物形象
10.文章第1段两次提到“不敢”,分别写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的品质;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恭敬、谦和的态度。
◆拓展探究
1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课后习题)
示例: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
12.读了文章1、2段,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008安徽)
示例:①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③学习要敢于发问。④学习要有主动性。⑤学习要勤奋刻苦。⑥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一)
【甲】《送东阳马生序》第2段“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①灰丝②,时蒙卷轴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素蟫:白鱼,指书里的蠹虫。②灰丝:指虫丝。③卷轴:书册。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致 家贫难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
2.固 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求之下流,固颠(《河中石兽》) ______
得到
本来
◆文意对比练◆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具体分析。
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重点将自己从师学习时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乙】文既有“我”借书读之专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
4.从【甲】【乙】两文看,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勤奋;刻苦(能吃苦);专一(心无旁骛)。
(二)
【甲】《送东阳马生序》第1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因①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公卿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逊避②,不与相见,不知者或以为傲,弗恤也。
(节选自《元史·刘因传》)
[注]①因:刘因,元朝著名理学家、诗人。②逊避:谦逊回避。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者 弟子造其门者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__________
2.谒 往往来谒 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
……的人
拜见
◆文意对比练◆
3.【甲】【乙】两文都有对老师的描写,其中【甲】文中“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体现了老师对待学生态度的______;而【乙】文中“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刘因独特的教学方法。
严厉
随材器教之
4.结合【甲】【乙】两个文段,说说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需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需要老师因材施教。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23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第20篇 曹刿论战(2018与课外文对比、2012与课内文对比)
《左传》
【背诵提示】熟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13& &14& &1
课下注释
①师:军队。
②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③间(jiàn):参与。
④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⑤以:凭、靠。
⑥安:指安身。
⑦专:独自享有。
⑧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⑨遍:遍及,普遍。
⑩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bó):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孚(fú):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从:跟随。
之:指曹刿。
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既:已经。
作:鼓起。
再:第二次。
竭:穷尽。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体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色】①运用史家笔法,精当裁剪史料,详略得当。本文详写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在战场上注重蓄养士气,冷静细心地判断战机,在战后论述取胜之道,略写长勺之战的规模和具体过程等,重点呈现曹刿的战争理论。②对比手法。以曹刿和“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鲁庄公和曹刿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③语言简洁精练,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人物形象】曹刿:①具有抗敌御敌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如“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国家被外敌侵略时,曹刿主动进谏并要求奔赴战场。②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作战指挥才能。如“小惠”“小信”“忠之属也”等句,可看出曹刿能清楚地认识到“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在战场上可指挥鲁国军队以少胜多。③精明干练,做事谨慎,机敏果断。曹刿在“齐人三鼓”后才让击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让驱车追赶,最终取得胜利。
鲁庄公:①政治见识鄙陋。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等,可看出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②行事轻率。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看出他在战场上行事急躁、冒进。③礼贤下士,广开言路。鲁庄公接见了非“肉食者”的曹刿,并耐心回答他的“三问”。④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作战中,他听取了曹刿的意见。⑤虚怀若谷,谦虚好学。战后他主动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文学常识】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内容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粗俗;低下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监狱
指诉讼事件
(4)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 今义:能,行
可凭借
(5)再而衰
古义:________2012 今义:又一次
第二次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赐福,保佑
②齐人三鼓【F】
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击鼓
(2)名词作状语
下视其辙
原意为:下面(跟“上”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向下
3.一词多义
(1)从:
①民弗从【F】也 ______
听从
②战则请从 ______
跟随
(2)信:
①必以信 ______2018
实情
②小信未孚 ______
信用
(3)故:
①公问其故【F】 ____________
原因,缘故
②故【F】克之 ____________
连词,所以
4.重点实词
(1)齐师伐【F】我 师:______
伐:______
军队
攻打
(2)又何间焉 间:______2018
参与
(3)衣食所安 安:________
指安身
(4)弗敢专也 弗:____
专:__________
不
独自享有
(5)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6)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2018
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8)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
虚夸,夸大
(9)小信未孚 孚:________
使信服
(10)虽不能察 察:______
明察
(11)必以情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2)忠之属也 忠:__________________
属:____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13)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
大败
(14)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2012
驱车追赶
(15)下视其辙 辙:________________
车轮碾出的痕迹
(16)登轼而望之 轼:____________
车前的横木
(17)遂逐【F】齐师 逐:____________
追赶,追击
(18)既克 既:______
克:______
已经
战胜
(19)一鼓作气 一:________
作:______
第一次
鼓起
(20)三而竭 竭:______
穷尽
(21)彼竭我盈 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2)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
推测,估计
(23)惧有伏焉 伏:______
埋伏
(24)望其旗靡 靡:______2012
倒下
5.文言虚词
(1)以:
①何以战 ______________
介词,凭、靠
②必以分人 __________
介词,把
③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根据、按照
(2)之:
①公与之乘 ______________
代词,指曹刿
②肉食者谋之 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这件事
③小大之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④公将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
⑤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
代词,指齐军
(3)乃入见 ________________
副词,于是,就
(4)战于长勺 __________
介词,在
(5)其:
①其乡人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称代词,他的,指曹刿的
②吾视其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称代词,指齐军的
(6)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
(7)虽不能察 ____________
连词,即使
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22广安、2021哈尔滨)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021益阳)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021枣庄、广东省卷、云南省卷)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022营口、2021南充)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020北京、重庆A卷)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022鄂州)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8.彼竭我盈,故克之。(2012安徽、2021广东省卷、2020重庆A卷)
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022抚顺)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020北京)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内容理解
5.本文第2段,叙述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安徽)
齐鲁长勺之战
鲁
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6.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课后习题)
.&18& .
7.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2021云南省卷)
①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做了铺垫;②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8.在长勺之战中,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①鲁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正确指挥。
◆写作特色
9.文中第2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鲁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活灵活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将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形成对比,突出曹刿深谋远虑、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谨慎果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的人物形象特点。
10.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课后习题)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三次对话,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人物形象
11.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课后习题)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识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能够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曹刿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他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甲】《曹刿论战》第1段。(画线句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②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 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去 公令疏军而去之 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______
2.及 及孟门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____
离开
到
◆文意对比练◆
3.【乙】文写了文公伐原时表现出的战争智慧与远见卓识:在得知准确的谍报时依然撤兵,这是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而“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则是他智慧与远见的必然结果。
信守承诺(恪守信义)
(而)
原请降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战争中的决策,两处画线句子中所做的决策有何异同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①相同点:无论是战斗还是撤兵,其决策依据都是取信于民;②不同点:【甲】文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取信于民而做出“可以一战”的决策;【乙】文晋文公认为违背信义继续作战将会失信于民而做出了依然撤兵的决策。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25第20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2012与课内文对比)
《战国策》
【背诵提示】熟读成诵。
古今对译
&21& &22& &23& .
课下注释
①修:长,这里指身高。
②昳(yì)丽:光艳美丽。
③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④窥镜:照镜子。
⑤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⑥旦日:第二天。
⑦明日:次日,第二天。
⑧孰:同“熟”,仔细。
⑨美我:认为我美。
⑩私:偏爱。
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莫: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面刺:当面指责。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时时:常常,不时。
间(jià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期(jī)年:满一年。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邹忌含蓄地规劝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客观真实的眼光看待事情,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写作特色】①类比说理。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遭受的“蔽”进行类比,先从自己“比美”之事侃侃道来,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使艰涩的道理浅显易懂,具有极强的说服力。②运用“三叠”式结构,体现别致精美。文章“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比美”中邹忌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的对称之美。
【人物形象】邹忌:①有自知之明,善于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不轻易受谎言蒙蔽,并能从日常小事中悟出治国道理。妻、妾、客三人都回答“邹忌美于徐公”,但他并未轻信,而是在见到徐公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如远甚”,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有求于我也”,可看出他能理性思考,并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②有勇有谋,敢于进谏,讽谏方法得当。邹忌用自身经历设喻,类推到“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齐王明白治国之道,并接受群言。
齐威王:虚心纳谏,赏罚分明。齐王虚心接受了邹忌的劝说,并设置了不同等级的赏赐标准。
【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写战国时期各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由刘向编订,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孰视之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
孰
熟
仔细
2.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诽谤,嘲讽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窥镜而自视
古义:____ 今义:暗中察看
照
(3)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次日,第二天
(4)臣之妻私臣
古义:______
今义:个人的,自己的;不公开的
偏爱
(5)今齐地方【F】千里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所在的地方
土地方圆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______2012
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指责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朝服衣冠
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穿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原意为:美丽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认为……美
(3)名词作状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原意为:面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当面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为:听见,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使……听到
4.一词多义
(1)朝:①朝服衣冠 ______
②于是入朝【F】见威王 ______
③皆朝于齐 ______
早晨
朝廷
朝见
(2)上:①受上【F】赏 ________
②上【F】书谏寡人者 ____________
上等的
呈上,进献
(3)下:①受下【F】赏 ________
②令初下【F】 ____________
下等的
颁布,下达
5.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F】谏 纳:______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___________
长,这里指身高
(3)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_______
光艳美丽
(4)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________
第二天
(5)吾与徐公孰【F】美 孰:____________
谁,哪一个
(6)弗如远甚 弗:____
不
(7)臣诚【F】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
确实,的确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妇:__________________
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9)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
当面指责
(11)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责讥刺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12)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
常常,不时
间或、偶然
(13)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
满一年
(1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______
胜利
6.文言虚词
(1)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___________
②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
③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月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徐公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
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可不译
(2)而:①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于:①欲有求于我 ______________
②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__
③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对,向
介词,在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
(4)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
动词,认为
(5)客从外来,与坐谈 ______________
介词,跟,同
(6)虽欲言 ____________2012
连词,即使
句子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宾语前置)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省略句)
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省略句)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倒装句·定语后置|2012安徽)
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齐王虚心纳谏,在治理国家上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对于这样的结果,作者称之为“战胜于朝廷”。(用原文语句填空)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群臣吏民”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面刺
上书
谤讥于市朝
◆内容理解
3.本文第2段,邹忌分析了______________的原因,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安徽)
齐威王受蒙蔽
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
4.邹忌认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宫廷嫔妃和君主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5.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课后习题)
第一问: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第二问:邹忌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6.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课后习题)
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②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写作特色
7.本文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赏析。
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人物形象
8.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
9.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齐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能从齐威王身上学到什么?
示例:齐威王是一个善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明君。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课内外对比拓展练
(一)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3段。
【乙】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觳也。”王曰:“何谓也 ”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觳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备 王驷已备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______
2.使 王使人为冠 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____
齐全
让
◆文意对比练◆
3.邹忌见齐威王,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王斗见齐宣王,以“王驷已备矣”“王之走狗已具矣”“王宫已充矣”回答齐宣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问。(用原文句子填空)
王之蔽甚矣
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4.【甲】【乙】两文最后都提及齐国的良好局面,请结合两文,分析齐国大治的原因。
齐威王和齐宣王都有敢于进谏的大臣,能够听取并接受邹忌和王斗的建议,兴利除弊,使齐国大治。
(二)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 ”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 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字词迁移练◆
迁移字词 课内链接 释义
1.趋 趋而出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
2.好 而好为大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______
快步走
喜爱
◆文意对比练◆
3.【甲】语段中邹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方式)来达到劝谏齐威王的目的,【乙】语段中春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方式)来达到劝谏齐宣王的目的。
从自身经历类比,讽谏齐威王认识到所受蒙蔽之深
楚王放弃先王礼乐而楚国无人敢进谏的情形类比齐王广修宫室而齐国无人敢进谏的情形
4.请简要分析【甲】【乙】两个语段中的君主和劝谏者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有革除弊端、改革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坚定决心。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齐宣王:喜好奢华、知错能改、善于纳谏。春居:机智勇敢、敢于进谏、懂得巧谏。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27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第22篇 出师表(2019与课外文对比)
三国蜀汉·诸葛亮
【背诵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古今对译
.&24& &25&
&26& &27& &2
课下注释
①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②秋:时候。
③内:朝廷。
④外:这里指疆场。
⑤追:追念。
⑥殊遇:特殊的礼遇。
⑦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⑧光:发扬光大。
⑨恢弘:发扬,扩展。
⑩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陟(zhì):提拔、晋升。
臧否(pǐ):赞扬和批评。
异同:这里指不同。
刑:罚。
平明之理:公平清明的治理。
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简拔:选拔。
愚:我,谦称。
咨:询问。
裨补阙(quē)漏:弥补缺失疏漏。
淑:善。
均:公正、公平。
行(háng)阵:行伍,部队。
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痛恨:痛心、遗憾。
躬:亲自。
闻达:有名望,显贵。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猥(wěi):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感激:感奋激发。
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尔来:自那时以来。
夙(sù)夜:早晚,日日夜夜。
不效:没有效果。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奖:鼓励。
庶:表示期望。
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铲除。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告:祭告。
慢:怠慢,疏忽。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诹(zōu):询问。
51.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52.涕零:流泪,落泪。
【结构图解】
【文章中心】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写作特色】①议论、叙事、抒情巧妙结合。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本文第1~5段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抒情,既叙述先帝对贤臣的“殊遇”,又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②语言率直质朴,表述恳切忠贞的感情。如文中多次提到“先帝”“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感情恳切忠贞。语言率直质朴主要表现在既不借助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过去的典故,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情真意切。
【人物形象】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了托孤和兴复汉室的重任,可见他知恩图报,忠君爱国。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等句可看出他为兴复大业殚精竭虑。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颇具政治远见。
【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战国时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知识盘点
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__
今义:店铺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扩大
(2)不宜异同
古义:______ 今义:不同和相同
不同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__2019 今义:十分憎恨或悔恨
痛心、遗憾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品格低劣,不道德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5)猥自枉屈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卑鄙;下流
辱。谦辞
(6)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感动并产生谢意
感奋激发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
原意为:光芒,光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原意为:奸邪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②此皆良实
原意为:忠良的、诚实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奸邪事情
忠良诚实的人
(3)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F】小人
原意为:距离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疏远
(4)名词作状语
北【F】定中原
原意为:北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
向北
3.一词多义
(1)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F】崩殂 ______
②以咨诹善道 ______
路途
方法
(2)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F】陛下 ______
②深追先帝遗【F】诏 __________________
给予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3)行:①然后施行【F】 __________
②性行淑均 ______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 ________________
做,执行
品行
古代军队的编制
(4)能:①先帝称之曰能【F】 ______________
②必能【F】使行阵和睦 ______
能干,有才能
能够
(5)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
②临【F】表涕零 ______
将要,快要
面对
(6)效:①恐托付不效 ______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
效果
功效
(7)兴:①此先汉所以兴【F】隆也 ______
②兴【F】复汉室 ______
③若无兴德之言 ______
兴盛
复兴
发扬
4.重点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____________
指帝王之死
(2)益州疲【F】弊【F】 疲:__________
弊:__________
人力疲惫
民生凋敝
(3)此诚【F】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______
秋:______
确实
时候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______
朝廷
(5)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外:____________
这里指疆场
(6)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______
殊遇:____________
追念
特殊的礼遇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____________
发扬,扩展
(8)不宜妄自菲薄 薄:______
看轻
(9)引喻失义 引喻:____________
失义:__________
称引、譬喻
不合道理
(10)陟罚臧否 陟:____________
罚:______
臧否:____________
提拔、晋升
处罚
赞扬和批评
(11)不宜异同 宜:______
应该
(12)宜付【F】有司论其刑赏 付:______
有司:________________
刑:____
交给
负责专职的官员
罚
(13)以昭【F】陛下平明之理 昭:____________
平明:__________
理:______
昭示,显示
公平清明
治理
(14)使内外异法也 异法:______________
赏罚标准不同
(15)志虑忠纯 志:______
忠:______
纯:______
志向
忠诚
纯正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______
选拔
(17)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__________
我,谦称
(18)悉【F】以咨之 悉:________
咨:______
都,全
询问
(19)必能裨补阙漏 阙:______
漏:______
缺失
疏漏
(20)有所广益 广:______
益:______
启发
帮助
(21)性行淑均 淑:____
均:____________
善
公正、公平
(22)晓【F】畅军事 晓:______
通晓
(23)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____________
行伍,部队
(24)此后汉所以倾颓【F】也 所以:__________2019
颓:______
表示原因
衰败
(25)未尝【F】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______
曾经
(2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贞良:__________
忠正贤明
(27)愿【F】陛下亲之信之 愿:______2019
希望
(28)躬耕于南阳 躬耕:__________
躬:______
亲身耕种
亲自
(29)苟【F】全性命于乱世 苟:______
苟且
(30)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______________
有名望,显贵
(31)猥自枉屈 枉屈:__________
屈尊就卑
(32)遂许【F】先帝以驱驰 许:______
驱驰:__________
答应
奔走效劳
(33)后值【F】倾覆 值:______
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34)奉命于危难之间【F】 间:______
期间
(3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____________
自那时以来
(36)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__
早晚,日日夜夜
(37)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
开垦的地方
(38)兵甲已足【F】 足:______
充足
(39)当奖率三军 奖:______
鼓励
(40)庶竭【F】驽钝 庶:__________
竭:____________
驽钝:______________
驽:__________________
钝:____________
表示期望
竭尽、穷尽
比喻才能平庸
劣马,跑不快的马
刀刃不锋利
(41)攘除奸凶 攘除:____________
排除,铲除
(42)至于斟酌损益 斟酌:__________
损:______
益:______
考虑可否
损害
益处
(43)以告先帝之灵 告:______
祭告
(44)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____________
怠慢,疏忽
(45)以彰其咎 彰:______
咎:______
揭示
过失
(46)以咨诹善道 诹:______
询问
(47)察纳雅言 雅言:__________________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48)临表涕零 涕零:____________
流泪,落泪
5.文言虚词
(1)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着”或不译
(2)之: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
②悉以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人称代词,指郭攸之等人
结构助词,的
(3)以:①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愚以为宫中之事 ____________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目的,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的意思
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介词,用,拿
(4)于: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
介词,到
(5)则:①则汉室之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那么”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句子翻译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省略句)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合道理,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判断句|2021遂宁)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倒装句·状语后置|2021德州)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021达州、贺州、呼伦贝尔)
因此我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倒装句·状语后置)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问题探究
◆句子摘录
1.《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同。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的历史教训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第5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019安徽)
汉室之隆。
4.本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着“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作答)的至诚忠爱之情。
报先帝而忠陛下
◆内容理解
5.课文第6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2021河南)
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
6.请从第7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出师北伐。
7.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②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8.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课后习题)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最重要。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致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人物形象
9.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担忧:堵塞忠谏之路;赏罚偏私,使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
性格特点:深谋远虑、忠心耿耿、任人唯贤。
◆主旨情感
10.本文第6~8段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对刘备父子的忠心;③兴复汉室的决心。
◆拓展探究
11.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
品质: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国,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
启示: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典范,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去学习。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值得家长们去效仿和学习。
温馨提示 请完成《刷分小卷》P27第22篇《出师表》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