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月是故乡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月的诗句
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季羡林:
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贫县康庄镇管庄一个农民家庭。
1918年至1930年,山东济南求学。
1930年至1934年求学于清华大学。
1935年留学德国八年。
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情感?
默读课文,完成任务:
1.思考课文写了作者由月亮想起童年哪些往事以及成年的哪些经历?请简单概括出来。
2.学习并掌握课后要求认读的生字。
新词:
烟波浩渺 晶莹澄澈
无边无垠 巍峨雄奇
风光旖旎 点缀其间
流光如逝
连一连:
烟波浩渺的 沙漠
无边无垠的 湖面
晶莹澄澈的 高山
巍峨雄奇的 月光
徘徊(pái huái)
瑞士
篝火(gōu huǒ)
莱蒙湖
燕(yān)京:北京的旧称。
燕(yān)园:指北京大学校园。
童年往事(3-4):坑边数星星;古柳上捉知了;坑边望月。
成年经历(5-6):在世界各地看的月亮不及朗润园的月亮。
一. 自主学习“童年往事”部分,完成任务:
1.从“童年往事”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哪些描写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关注转折词“但是”,“然而”,注意转折词前后的不同。
2.读一读对比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对比?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成年经历”部分,完成任务: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平凡的小月亮
月夜忆舍弟
[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业小天地:
1.搜集思乡的古诗句,与同学交流
2.阅读《桂花雨》,体会“对比”写法的情感表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