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复习语文冲刺押题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复习语文冲刺押题卷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22:11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复习语文冲刺押题卷一参考答案
1B(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家德文化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对后代子孙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并未涉及“自然也就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2.A(“与家训、家德相比,钱氏世家更为注重家风的培育”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钱氏世家极为重视家风培育”。)
3.B(根据材料-第三段内容可知,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宗族”“义塾与公田”“亲朋”可以推知,B项强调处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4.材料一主要从家训、家德、家风三方面具体论述钱氏家文化的内容及影响,(2分)材料二则从整体上介绍了钱氏家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状况。(2分)
5.①家庭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②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是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③良好的家文化有利于化育家庭成员和后代子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④重视家庭建设,重建家文化不仅涉及一家一姓的福祉,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若答出“为国家培育人才”“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亦可酌情给分)
6D(A.“注重外貌描写”说法有误,应是“细节描写”,且“突出当时生活条件极差”说法不恰当,应是突出了运粮
支队的不易。B“正反对比”说法有误,应是“正侧结合”,女护士的表现是侧面描写。C.根据“一心想着赶紧把伤员抬下阵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可知,“不想让伤员遭受任何痛苦”说法有误。)
7.D(根据原文“伤员醒来后,见她是个女的,吃这么大的苦抬他,眼泪夺眶而出,非要从担架上下来爬着走”可知,伤员心疼董力生抬着自己走路太过艰难,希望能够减轻她的负担,所以不愿躺在担架上。)
8①通过描写风大雪急的恶劣天气,交代了运粮支队所遭遇的困难。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朱永兰身先士卒的勇敢行为。③烘托了以朱永兰为代表的运粮支队民工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强化了他们的英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9.①二人都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朱永兰带领百姓推小车运粮,她不怕困难,忍受艰辛,完成任务;董力生抬伤员时扭伤了脚脖子却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②二人都有无私奉献的美好精神:朱永兰不惧磨难,不怕牺牲,为运粮队探路;抬着伤员下陡坡时,董力生为了让伤员少受痛苦,跪着向前挪动。③二人身上都有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朱永兰接到送粮任务时毫不犹豫,她牺牲小我为革命做贡献;董力生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再苦再难也要运送伤员,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每点2分,若答勇于担责、意志坚强可酌情给分)
10.A(原句标点: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11.D(“效臣遁”的“效”指仿效,“斯用兵之效也”的“效”指效果,二者含义不同。)12.D(子囊最终选择了伏剑自尽,并非是被楚王赐死。
13.(1)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钼去杀害他。(“骤”“患”“贼”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击”“辱”“亏”各1分,句意1分)
14.目夷认为立自己为太子不合礼义。(1分)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
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他不愿意做不符合礼义的事,所以出逃卫国。(2分)
15.D(这首诗并未运用夸张的手法,日本诗沉郁伤感,不能算作“岑参边塞诗歌的典型代表”。)
16.①颈联叙述诗人从事公职已历两年,两度经过阳关,简洁朴素,明白如话,“看似平淡”。(3分)②如此平常的话语中表现时间延滞、路途之遥,写出诗人对外生活已经厌倦出诗人乡之苦、愁苦之深。(3分)
17.(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浊酒一杯家万里 往往取酒还独倾
18.①俯拾即是 ②脱颖而出 ③盛极一时 ④两其美(每空1分)
19.讲究情商和表达技巧的现代社会轻何地表达不满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3分)
20.林黛玉式的经典语录带有调侃意味,有利于年轻人委婉地宣泄不满情绪与缓和气氛,所以受到他们的欢迎。(4分)
21因为自和鼻的读音相同因此“自”又有了自己(或“我”)的意思 ③形成了“鼻”字(每空 2分)22示释说明示说示转示说话中
【参考立意】①我在成长,也见证着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3紧跟时代伐,牢记强国有我。④立鸿鹄之志,助国之盛昌。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教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 ”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实行其中一条,所以我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
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喜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把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 ”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现在弟弟立为剐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
“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
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祖麂去杀害他。组魔早晨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假装睡觉。麂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就头撞槐树而死。
楚国将与吴国开战,楚军兵少而吴军兵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感,使国十
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他便罢兵撤退。到了国都郊外,他派人向国君复命说:“请求赐我一死”国君说“你之所以逃跑,是为了对国家有利。而今看来确实有利,你不必死。”子囊说:“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如果像这样,那么楚国终究会成为天下的弱国了。我请求赐死。”他退下来就伏剑自尽。国君说:“果真如此,就让我成全你的大义。”于是就为他做了三寸厚的桐木棺材。把铁砧放在棺材之上,以此在国都向众人宣示,曲靖二中兴教中学2023年高考复习语文冲刺押题卷一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德、家风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传统家训,整体看是父祖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世、齐家睦族等的教育指导和行为规约,是居生活的家庭教科书,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吴越王钱镠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等。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镠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这在帝王家训中别具特色,为其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实现民族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三是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这篇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流传甚广,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族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从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极为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
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因、情感归宿。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家风败坏、家德缺失、家规无序的家庭,很难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幸福生活。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钱氏家族世代的家训教化、家德培有和优食家风熏陶,为钱氏的人才迭出、文化赓续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钱氏家族的精神和文支柱。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促进孩子的康成长,使家庭这个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更加牢固。
(摘编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以后,朝廷开始推行“科举制”,门阀士族所占据的政治、经济优势被打破了,门阀士放的大部分成员开始向社会底层流动,成为新的寻常百姓家,因此,这些门阀士族积蓄的家文化自然被寻常人家所接续、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寻常人家通过某个时期一两位杰出子孙的光宗耀祖、鼎力门户而显赫一时,为了告诚子孙后代积极上进,也撰写家训、家规,以明确齐家的理,开创家族的家文化。
以吴越钱氏为例,吴越王钱镠在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中占据吴越之地,后来钱镠的孙子钱弘俶“爱兵恤民”,纳吴越版图于赵宋。虽然钱镠、钱弘俶的豪门大户后来散落成了众多的钱氏寻常人家,但这些钱氏后裔在传承祖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独特的家文化。其文化特色并不以高官厚禄作为成功标准,而以道德、学问、文章、艺术等乐“道”为追求,使得后代子孙中饱学之士层出不穷,成为一道异于其他姓氏家族的靓丽风景线。例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明代阳明心学主要传承人钱德洪、清初文章泰斗钱谦益、民国国学大师钱穆等。民国以后,学风浓厚的钱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培育出了一百多位国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包括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吴越钱氏独特的崇文重教的家文化,从赵宋开端一直到近代,很好地适应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规则,子孙们多以读书做学问为己任,培养出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令人钦佩和叹服,也为其他姓氏家文化构建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在近现代,经历了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中国的家文化的主动传承与建设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人们对家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规的记忆日渐模糊。但家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一刻也没有远离。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第一所学校都应该是自己的家庭,要使家庭成为一所合格的、优秀的学校,就必须用优良的家文化作为教学内容。
要打造优良家文化,传承传统家文化的优秀成分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否则家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结合现实的国家情势、社会发展,对家文化进行必要的新陈代谢,赋予新时代的新风范;最后,家文化要有效化育家庭成员和后代子孙,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体力行、积极奉行。
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此建家文化不仅涉及一家一姓的福社,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摘编自鲁畅(中国“”文化前世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文化源自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主要包括家训、家德和家风,能够体现中民族的特质 和精神风貌。
B.一个家族的优良的家德文化能够维护这个家族的稳定和发展,自然也就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C.寻常人家的家文化,既对代阀士族积蓄的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自己独立撰写的家训、家规。
D.吴越钱氏家文化追求道德、学问、文章、艺术等,而不是高官厚禄,这可以为其他姓氏室族家文化的构建提供借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家训、家德相比,钱氏世家更为注重家风的培育,因为家风有利干钱氏家族的繁衍生息。
B.我们要汲取钱氏世家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建设和谐家庭服务,而不是不加筛选地全盘接受。
C.吴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这与其崇文重教的家文化密不可分。
D.尽管中国的家文化受到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家文化已远离实际。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钱氏世家文化中“家德文化”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B.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C.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宽厚
D.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钱氏家文化,但二者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进入新时代,我国为何还要重视家庭建设,重建家文化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推着小车去支前(节选)
铁 流
朱永兰接到送粮任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她急急赶回家中,对父亲朱寿全说:爹,我们要去前线送粮食了,夜里就走,你给我把车子收拾一下。
这次的任务是往前线送9万斤大米,区里很快就发动了1000多个民工、907辆独轮车,还专门成立了运输大队,大队下设3个中队,朱永兰是一中队一分队队长。
队伍刚刚上路,天上就飘下了雨,大家都把雨布和外衣盖在粮食上。入冬以后,天上就零零星地飘过几次小雪,可大兴区运粮队刚到睢宁地界的时候,阴沉的天空就落下了大片大片雪花来。风很大,雪也越来越密集,漫天飞舞着,前几日的雪大都化了,泥路上只冻了表层,落在上面.泥水就一下子漫过了鞋子。大家开始试探着往前走,后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都甩开了步子。没走两天,队伍分了三路,各自向战地东南的3个接收站赶去。到了下半夜,朱永兰中队副队长高全忠带着一路人马到了张湾河。朱永兰说:你们先不要下来,我先试一试。说提着马灯就往前走,河岸坡度很陡,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朱永兰刚走了几步,就踉跄着一下子滑了下去,河底的淤泥顿时没过了她的膝盖。永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对岸,又深一脚浅一月地走了回来。她大声说:河里没水,就是淤泥太深,我探了探,这段浅,还硬些,我在前边带路,抓紧过吧。
快到目的地了,大家的裤子被剐得破烂不堪,有的裤腿还短了一截。朱永兰也是一样,她要在树丛和冰河里指挥,还要来来回回探路,两个棉裤腿都被树枝和锋利的冰块剐没了,露着两条光溜溜的大腿,站在冰天雪地里格外显眼。天刚亮,车队终于到了目的地,恰遇上一辆军车拉食,战士们都赶来帮着卸粮,有的还拿来了棉衣和鞋子给民工穿,粮站里也有医生护士,一个护士看到永兰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样子,一下子把永兰拥进了怀里,哽咽着说:妹子,你真是苦了!说完,她拉着永兰的手,把永兰推进了驾驶室,接着很快找来一身棉衣和一双鞋子,让换上。民工们也穿上了棉衣,正高兴地笑着。恰好陈毅司令员从这里经过,他下了车快步走来老远就喊:民工同志们,你们好哇,你们辛苦喽!大家见来了个大首长,都纷纷围了上来。陈握着朱永兰的手道:你一个女娃子,可真是不简单!要是到了队伍里,肯定也是个能冲锋陷阵的花木兰。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 80 万部队,解放军60 万兵马,可最终国民党以失败告终。在解放军的后面,还有543 万民工构筑的强大补给线。正是因为这样,作战官兵在壕沟里才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淮海战役后,朱永兰在支前中荣立了一等功,她的事迹至今还陈列在淮海战役纪念馆。
(有删改)
文本二:
解放战争中的巾帼英雄
1947年春,为支援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向鲁南发动的重点进攻,董力生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是担架团4000多名民工中唯一的女性。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后,董力生带着她的担架班上了前线。沂蒙山峰又高又陡,沂河水深浪急,正好又是连着阴天,山路崎岖泥泞,行走十分困难。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弹片四处乱飞,山头硝烟弥漫。这一切董力生全然不顾,一心想着赶紧把伤员抬下阵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们把担架藏在麦地里,跑步到阵地上把伤员背上担架,再往后方医院送。天下着蒙蒙细雨,董力生他们把蓑衣和斗篷都盖到伤员身上。山高路滑,她的鞋跑掉了,就冒雨赤脚艰难地走着。有一次,她抬着一个右腿被打断、昏迷不醒的解放军连长拼命地赶路,遇到下陡坡倾斜得快要竖起来,走在后面的董力生为了让伤员少受痛苦,能平稳地躺着,就咬着牙,跪着向前挪动。伤员醒来后,见她是个女的,吃这么大的苦抬他,眼泪夺眶而出,非要从担架上下来爬着走。董力生对他说:“你身负重伤,怎么能爬得动呢 即使你能爬,我也绝不让你爬着走!你们在前线打仗流血,我们吃点苦值得。”有一回,夜里抬着伤员爬山,董力生扭伤了脚脖子,肿得像个小水罐,加上满脚的水泡,走起路来火辣辣的疼,她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孟良岗战役进行了18天,董力生就在峙岖泥泞的沂蒙山奋战了18个昼夜。支前结束,力生被滨海支前司令部评为特等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支队状况时,特别指出他们的裤子都破烂不堪突出当时生活条件极差。
B兰精神,又通过女护士的表现从反展现了朱永兰的形象。
C烟将伤员往后方医院送,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伤员遭受任何痛苦。
D.员的担架都蕴解放战争时期后方人民克服千难万险支援前线的精神
7.关于文本二中伤员不愿躺在担架上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董力生是个女的,伤员只是不想让一个女的抬着他走路。
B.伤员自感身负重伤,已没有生还的希望,不愿意拖累董力生。
C.伤员看到董力生因腿部受伤只能跪着挪动,因此不愿意躺在担架上。
D.伤员心疼董力生抬着自己走路太过艰难,希望能够减轻她的负担。
8.文本一描写了运粮途中风大雪急的恶劣自然环境,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作为人民的英雄,朱永兰和董力生的身上有着共同的美好品质。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内容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 ”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桓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 ”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钼贼之。钼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钮麂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B.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C.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D.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过之”与“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含义相同。 B.“公许之”与“杂然相许”(《愚公移山》)两句中的“许”含义不同。
C.“兹父乃反”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反”含义不同。
D.“效臣遁”与“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途经陈国西门,子路对孔子的失礼行为感到不解。孔子解释说,这些人不知、不忠、不廉,不值得向他们表示敬意。
B.兹父请求宋桓公改立公子目夷为太子,但遭到了目夷的反对。直到三年后兹父又被立
为太子,目夷才返回国家。
C.钼早上去赵宣子家,却发现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他被赵宣子的行为感动,
不愿杀害他,于是选择撞树而死。
D.因敌众我寡,楚将军子囊主动撤回军队,并向国君请死。楚王为了成全子囊的大义,决
定赐死子囊,并在其棺材上放上斧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钼贼之。(4分)
(2)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4分)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目夷拒绝当太子而逃往卫国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宇文判官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西行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回首东望,突出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沉痛之情。
B.成天面对狂风和暴雪,满眼都是沙漠山丘,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之极端恶劣见诸笔端。
C.结尾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互思念却不得相见,自从二人分别后自己两鬓都已斑白。
D.这首诗采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边塞壮阔景色,堪称岑参边塞诗歌的典型代表。
16.前人评价此诗说:“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真情。”请以颈联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通 过对社日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3)酒,是一种文化。中国古诗词如果无酒,就会少很多味道,可以说,“酒”往往承载着诗人的诗情,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随着“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网络,各类模仿体成了一些聊天界面的调侃语料,短视频平台更是掀起了一波“创作热”,高流量作品 ①_。伴随“梗文化”互联网文学狂欢的,是讨伐声四起的“庸俗说”质疑:经典作品不容被拿来娱乐与消费,偏执一端的大众创作拉低社会文化水准等。继“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等之后,此番诘难再次引发新一轮网络文学热议。
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经几代人的反复玩味、经时间的大浪淘沙后,终于② ,成为经典。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饱满、性格鲜明,既有曲高和寡的孤傲,也有情意缠绵的柔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对经典文学人物的理解,“林黛玉发疯文学”的 ③ ,表明现如今广大网友正瞄准其敏感、直爽的一面,借她之口言己之志。在讲究情商和表现技巧的现代社会,让年轻人如何体面地表达不满是重要的一种生活技能。林黛玉式的经典语录带有天然的文学色彩,饱含浓厚的调侃意味,在宣泄情绪与缓和气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此看,若文学作品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亦服务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岂不 ④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林黛玉式的经典语录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①,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应该说,自的本义就是鼻子。人们说到自己时常指着自己的鼻子, ②_,成了第一人称代词。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义——鼻子了,因此人们另外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之下加了一个声符“"畀”, ③_.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因为自引申“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先、创始人就被称为“鼻祖”
21.文线写语句文字语意完整贯内容贴切辑严密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B.今年的行情一直不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广东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鲁大海:“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科技十年巨变
2012年
“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
“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
“四纵四横”高铁网初具规模,高铁里程 9000
杂交水稻亩产超900公斤
2022 年
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天宫空间站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中国迈入三航母时代
“奋斗者”号完成 21 次万米下潜
高铁网扩展到“八纵八横”,高铁里程突破4万公里 多公里
杂交水稻亩产达1581公斤
每一项科技创新,都凝结着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攻关克难;每一次科技进步,我国都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更近一步。也许你今天只是这些成就的见证者、享受者,但未来的中国需要更多、更大的成就,将来你也会成为中国成就的参与者、推动者。
中华中学准备举办以“我和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