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
学习目标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 据。
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政治因素: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自然因素: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策倾向:④南方政府
重视生产
经济因素: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宋在人口峰值阶段,全国人口达到8,500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 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提高;
耐旱、早熟的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太湖流域成为天下的粮仓
秧马:据王祯《农书》记载一种拔秧工具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宋·楼璹《耕织图诗》
纺织业
北宋,四川、江浙丝织业生产发达;
南宋,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种类繁多。
手工业的兴盛
宋·皇后服
(复原)
宋朝织机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材料:“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景德镇瓷
中国 China
瓷器 china
(1)著名瓷都是哪里?
(2)南宋时,哪个地区是我国制瓷业中心?
江西景德镇
江南地区
制瓷业
概况:
名地:
专业性:
技术高:
造船业
造船水平很高,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南宋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先进指南针
相关史事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商业城市
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临安)
商业繁荣的表现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货郎图》(局部)
唐长安城平面图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夜市
晓市
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①,张咏②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八十一
《食货志》第一百三十四
① 真宗: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成就:澶渊之盟。
②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被誉为“纸币之父”。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称作“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海外贸易图
广州、泉州
近至朝鲜、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
市舶司
外贸所得成为南宋重要财政收入。
高丽、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泉州
广州
海外贸易繁荣
①大商港:
②范围:
③管理机构:
④作用:
材料1:(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丰,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材料2:(北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北
南
魏晋时期
北
南
唐中期
材料3:
北
南
南宋
①魏晋时期,中原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②唐朝,安史之乱,北方遭到破坏,南移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③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
南
唐以前
北
南
唐中期
北
南
南宋
经济重心从唐中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课堂小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原因: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表现:
农业
垦地面积扩大,
水稻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发展和推广
手工业
丝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品种多
制瓷业,江西景德镇——瓷都
造船业,领先世界
商业
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早市、夜市和草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世界大商港,市舶司设置
货币,纸币的出现——交子
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A
2、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