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案 (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案 (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8 19: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记录
主备人: 审核人:
年级 高 二 年级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型 新授 本册第 1 教时 总第 1 教时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1 教具安排 PPT
教学目的 1、知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知道国际法在国际合作与冲突上所发挥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国际法的产生及发展
难点 专制王权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 方法 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利用不同时期的地图,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分析,培养学生时空素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教师:思考1:存在于中世纪的这两个现象是什么? 【展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知有教有侯而不知有国家” 学生:封君封臣制度;二元政治结构 教师:思考2:概括这些历史现象的结论。 【展示】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尼瓮之囚 学生:二元政治结构开始向王权倾斜 【展示】从封建等级制到等级或议会君主制 学生:王权在契约下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 【展示】从英法百年战争到清晰的国土疆域 学生:民族语言+民族融合+国家意志+王权 教师:思考3:中世纪中后期,这些变动下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学生:商品经济+城市自治+市民社会 教师:王权的变动,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观念。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渐变孵化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因。 教师:思考4、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的发展 政治: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世俗权力。 2、表现:英国亨利八世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专制王权国家 【拓展】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三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清末民初;发展阶段——“五四”时期;高涨阶段——抗日战争 四大特征: 1、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2、始终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 3、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本质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 教师:进步:近代民族国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势能:近代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发动机; 隐患:极端的民族性在国家壁垒中发酵; 现实:西班牙和葡萄牙海洋海权的争夺; 课题:如何克服民族国家的对抗与冲突; 格劳修斯的《海洋自由论》主张公海自由航行,为新兴的英、荷提供法律基础,突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海洋贸易的垄断。 学生:格劳修斯的国际法理论:1625年《战争与和平论》,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教师:1618-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为争夺霸权也卷入其中。第一次全欧洲大战爆发。 思考6、阅读教材的“史料阅读”内容,如何实践? 学生:a.1648年,各国签订《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d.确认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外交制度的建立 17世纪,欧洲国家开始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教师: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原有的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动摇了主权与独立的国际法的基础。 3、1815年维也纳体系 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作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各国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和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教师:循环: 平衡——失衡;战争——秩序 电气时代——垄断组织;资本输出——瓜分狂潮 不平衡性——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小结: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 4、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苏俄发表《和平宣言》 不兼并不赔偿原则,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开辟了新途径。 (2)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机构:主权国际参加 的国际联盟 a.缺乏权威性和普遍性 被英法控制,美国置身事外,苏联很晚加入 b.约束性和有效性 决议: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 c.难以落实的非战公约 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并未得到执行。 战争: (4)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a.秩序:雅尔塔体系 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与合作。 局限: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有明确的强权政治而成;严重损害一些国家的利益。 b.机构:联合国 具有普遍性;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上作用突出;“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 国际法的实施。 (5)二战后国际法新动向 a.新的力量:民族国家独立,国际组织激增 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平等参与的全球治理体系。 b.新的领域:裁军-防核武及生化武器扩张-人权-环境-海洋-外层太空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加速推进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的进程。 c.新的矛盾:国际法实施的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或不经联合国授权进行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遭遇单边主义冲击,同时世界大多数国家呼吁要普遍遵循国际法的基本行为规则。 教师:思考7、学习本课内容,试着给国际法的形成发展做个概括。 学生: 1、国际法是伴随着近代主权民族国家的形成所产生的一系列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2、国家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综合力量对比的反映,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合作与冲突中折冲妥协的结果。 3、国际法是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政治性、阶级性、时代性。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整理本课思维导图
预习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