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8 19: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及运河。
2. 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及新航路的开辟。
3. 掌握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4. 理解交通改进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时空坐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难点: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响。
【教学内容】
【概念阐释】交通 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驰道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驰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直道 是秦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匈奴的袭扰,令大将蒙恬主持修筑的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的一条“堑山堙谷,干八百里”的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五尺道 秦朝在西南山区修建,是云南与四川的重要商道,因路宽五尺,故名五尺道。
驿道 古时通行传车、驿马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
知识点01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3.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
(1)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的时期其交通
运输业也都是相对发达的。
(2)加强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使货物得到更好的流通,商品经济得
以更好地发展。
(3)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程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 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了联系,影响着国内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
(5)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
思考 课本p67史料阅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秦朝能够建立全国性交通网的背景。
信息:史料介绍了秦朝驰道的范围、规格以及建设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出,秦朝驰道延伸全国,具有严格的建设规范和质量要求。
背景: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思想,法家思想
思考 秦与罗马全国性道路网的共同作用?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知识拓展1】隋朝、元朝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与元代大运河的区别
①年代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执政时期。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忽必烈执政时期。两条大运河前后始建相差600多年。
②路线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是“弓”形。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③长度的区别
隋朝大运河全长约2 700千米。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元朝京杭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缩短约900多公里。
(2)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①个人:满足隋炀帝自身的巡游享乐的欲望
②军事:为运输军队和物资以北征高丽
③经济:沟通南北交通运输
④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3) 元大运河改道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大都成为政治中心
意义:反映了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02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 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②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
③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④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⑤强盛的国力支撑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思考】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的特点?
①受制于航海技术,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②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开凿运河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思考 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1)运河的修建能够加强国际联系和经贸交流,降低物资交流成本改变世界航运的格局,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作用
(2)运河的修建满足了世界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其满足了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衢求,为国际物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加强了物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有利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3)运河的修建对沿线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来稳定的外汇。
【知识拓展】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及启示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相同 开创精神,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同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 主要是经济目的: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掠夺财富
方式 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 经济 没有带动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
政治 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树立起中国人民和平使者的形象 掀起了殖民热潮,对亚、非、拉美地区人民造成严重伤害,使其长期落后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结果的巨大差异对当今中国发展之启示
①最重要的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求真务实”,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②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之际,我们应当更加开放,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③中国是一个拥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大陆国家,“安土重迁”的思想浓厚,但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积极培养本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必须拥有开发海洋、向海洋进军的伟大勇气与坚强毅力。
④谋求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魅力为支撑。我们在积极倡导开展和平友好外交的前提下,必须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军事手段和文化魅力提升并确保自身的大国地位。
知识点03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思考 轮船和铁路为何在早期举步维艰?
守旧势力比较强大,对西方科技持抵制态度:儒家思想重视经义轻视科技创新:统治者观念陈腐,思想落后。
思考 阅读教材P73,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1)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是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端。
(2)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
(3)开风气之先,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招商募股的方式创办大型交通企业的道路。
(4)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了中国航运史上的一次变革。
(5)知人善任,培养和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知识拓展1】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运河运输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私人资本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工业革命也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上和物质上的保证。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之间存在着双向供求关系:工业革命的纵深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近代化交通运输手段,而工业革命进程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则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知识拓展2】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影响
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74,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③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小结
█道路交通的变化:新路线的开辟 新运河的开凿
█交通工具的变化:火车、轮船、汽车
█以上变化的特点原因:
动力上:由人力、自然力发展为机械力;
范围上:由区域性活动发展为全球性活动;
运力上:越来越大。
█变化的原因:科技的进步
知识点04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对社会的影响 史实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 (1)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2)加强了中央集权 (3)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中国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郑州: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2)西方 ①美国纽约: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②英国曼彻斯特: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
(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清朝:①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③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微点拨】中国古代邮驿
中国古代的馆舍和邮驿自周代出现和形成后,不断地发展变化。周代有置、邮两种,置使用驿车,邮使用快车,速度快。春秋时设立邮和传舍,主要用于政治上传递诏命和军事上传递消息。秦汉时期邮驿制度发展,设置邮、驿、传三种。隋唐时期,邮驿机构合并为驿,兼有馆舍的性质,这是邮驿制度的一大变化。元代分为站赤和急递铺。明代邮驿机构和名称基本采用了元代的制度,略有增加。清代邮驿机构发展最完备,有驿、站、塘、台、所、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