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
海岸带含义: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是潮间带。广义的海岸带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海岸带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1.海岸带概念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
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特点 :海岸较陡峭,附近多岛屿、礁石。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成因 :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
利用 :海滨浴场。
成因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遭受海水侵蚀。
利用 :港口建设、旅游开发。
特点 :主要由沙子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1)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
海浪、潮汐、洋流、流水以及生物等。
(2)海岸的主要类型
2.海岸
(2)海岸的主要类型
成因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形成。
利用 :滩涂养殖、晒盐。
特点 :堆积物颗粒较细,物质的组成以淤泥为主。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珊瑚礁海岸
作用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红树林海岸
作用 :抵御风浪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
(3)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
海洋 水资源 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些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
海水化学 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的盐场主要有:长芦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海底矿产 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分为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勘探和开采是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资源优势 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已知的鱼类达1.9万种,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和“天然蛋白质仓库”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概况 方向 ①海洋渔业;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存在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导致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大量减少,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几乎绝迹;
②围垦滩涂和填海造陆挤占滩涂、湿地,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锐减;
③海洋污染和大型海洋工程造成近岸海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主要 对策 一方面要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另一方面要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
(3)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
(4)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
答题思路 答题方向 判断依据 答题术语
陆域 条件 地形 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等高线图、地形区分布图等内容 平原地形有利于港口的平面布置;基岩海岸筑港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淤泥质海岸筑港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 腹地 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城市分布、交通线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周边地区相联系,腹地广阔,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水域 条件 航道 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地理位置、等深线图、地形区分布图、气候资料等内容 港阔水深,利于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港湾或盛行风的背风地带,风平浪静
冰期 无冰期,可全年通航;冬季冰期长,通航期短
①港口区位分析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
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
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
总值表。
区域 城市 岸线总长度(km) 深水岸线长度(km)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km)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东岸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港湾多,波浪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人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深水港
泥沙
海岸
来源
沉积条件
基岩海岸
①
②
③
①
③
115°
114°
113°
112°
②
24°
22°
城市
铁路
桥梁
水域
河流
磨刀门
大亚湾
大鹏湾
珠
江
口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
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
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
总值表。
区域 城市 岸线总长度(km) 深水岸线长度(km)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km)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东岸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社会经济
城市:多与少
交通:发达与不便
腹地:广阔与狭小
经济:发达与落后
①
②
③
①
③
115°
114°
113°
112°
②
24°
22°
城市
铁路
桥梁
水域
河流
磨刀门
大亚湾
大鹏湾
珠
江
口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
别占珠江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
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
总值表。
区域 城市 岸线总长度(km) 深水岸线长度(km) 单位岸线货运量(万吨/km)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东岸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港口基础性
岸线:开发与未开发
土地:多与少
①
②
③
①
③
115°
114°
113°
112°
②
24°
22°
城市
铁路
桥梁
水域
河流
磨刀门
大亚湾
大鹏湾
珠
江
口
(1)如果在A建港口,有利和不利条件可能是什么?
(2)分析D建设港口的有利条件?
(3)如果在H处建设港口可行吗?为什么?
(4)由此说明港口地址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不利:海水太浅;河流带来泥沙淤积
海底岸坡较陡,利于建深水港;与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不可行。海域开阔风浪大,陆地不平,交通不便,腹地狭小
海域:海底坡度、海岸形状;陆域:陆上地形、河流、交通、经济腹地等。
有利:港湾浪小;陆域开阔,经济发达
①港口区位分析
拓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国家县域经济百强县某县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H
②跨海大桥区位分析
(1)说出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中首要考虑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原因。
气象灾害
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
中国南方地区的旱涝、高温、山洪、雷暴
中国北方的旱涝、沙尘暴
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
区域位置、季节
台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纬度较低,离台风源地近。
材料三 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虽然该区海运繁忙,但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穿过了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大桥跨越两个深海沟, 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 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三 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虽然该区海运繁忙,但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穿过了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大桥跨越两个深海沟, 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 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2)从自然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投资大、难度高的原因。
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生态保护成本高。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该处海域海水深度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要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隧道对船舶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材料三 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虽然该区海运繁忙,但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穿过了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大桥跨越两个深海沟, 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 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飞机航线
海运航线
隧道
不宜建、建桥梁成本高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
1.大桥弯曲度受海流或潮汐影响;
2.大桥需要根据海底地形有相对应的弯曲度;
3.港珠澳大桥的弯曲建设也是为了司机们考虑。
③海洋牧场区位分析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简单来说,海洋牧场就是一个小型的人工渔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相对于陆地牧区来说,海洋牧场中的“植被区”就是由人工鱼礁、海草床和海底森林组成的。与传统的海水养殖相比,海洋牧场更重视环境与品质,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扩大养殖生物的活动区域,还保证了养殖产品与野生产品具有相同的品质,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海洋牧场区位分析
所在海域具备相应的地质水文、生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条件。
1.地形条件:海底地形坡度平缓,水深较浅,在6米以上且不超过100米。
2.地质条件:海底地质稳定坚硬,海底表面具备一定的承载力。
3.水文条件:水流平缓,水体交换通畅,淤泥质少,具有水生生物集聚、栖息、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4.水质条件:水清而不浊,透明度高,水质较好。
拓展材料:广东省阳江县2022年9月份开始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该项目
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
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水下产出绿色产品和清洁能源。
(1)分析广东省阳江县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海域面积广阔,海洋风力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繁多;经济发达,对渔业产品和清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资金充足;科技发达;政府政策支持。
开发海洋资源
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
政府政策
技术条件
资金条件
拓展材料:广东省阳江县2022年9月份开始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该项目
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
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水下产出绿色产品和清洁能源。
(2)推测该项目施工建设难度较大对的主要原因。
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高;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且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新模式的探索,技术攻关成本高。
自然区位
地质: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带等
气候:气候湿热、多暴雨、台风、大风等
水文:多涌潮,海域宽阔,海水腐蚀性强
拓展材料:广东省阳江县2022年9月份开始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该项目
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
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水下产出绿色产品和清洁能源。
(3)简述风力发电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因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率。
材料四 沙虫分布于水质洁净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区,喜穴居于沙质滩涂,以沙中过滤出的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雷州半岛西侧的广东湛江遂溪县草潭镇(如图)多滩涂,这里盛产沙虫,但因居民过度
采挖,野生沙虫资源逐渐萎缩。20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鼓励渔民人工养殖沙虫,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分析广东草潭镇适宜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并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对该镇人工养殖沙虫提出建议。
海洋环境:位于低纬浅海,光热充足,多浮游生物;工农业活动少,水质良好,污染少;沙质滩涂面积广,适宜沙虫生长。
建议:控制沙虫养殖规模,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合理投放饵料,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④海洋潮汐发电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一天之中,观测点会经过两次涨潮。白天的涨潮我们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
④海洋潮汐发电
望日(每月十五或十六),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地球对太阳的惯性力叠加,地球对月球的惯性力和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朔日(每月初一),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叠加,地球对月球和太阳的惯性力叠加,形成大潮。
万有引力(月)
惯性(日+月)
万有引力(日)
大潮
大潮
大潮
大潮
万有引力(月)
惯性(日)
+
万有引力(日)
惯性(月)
+
下弦月(每月二十三前后),月球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接近90°,引潮力互相抵消,形成小潮
上弦月(每月初七或初八),月球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接近90°,引潮力互相抵消,形成小潮。
④海洋潮汐发电
万有引力(月)
惯性(日)
万有引力(日)
惯性(月)
只用一个水库,仅在涨潮(或落潮)时发电,又称为单水库单程式潮汐电站。
为了使潮汐电站能够全日连续发电就必须采用双水库的潮汐电站。它是用二个相邻的水库,使一个水库在涨潮时进水,另一个水库在落潮时放水,这样前一个水库的水位总比后一个水库的水位高,故前者称为上水库(高水位库),后者称为下水库(低水位库)。水轮发电机组放在两水库之间的隔坝内,两水库始终保持着水位差,故可以全天发电。
④海洋潮汐发电
1.潮差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
2.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1.潮汐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
2.潮汐电站不需要淹没大量农田,不需要迁移人口;
3.潮汐电站不需筑高水坝,大坝受损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影响小。
4.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经济能源。
1.投资大,造价较高,技术要求高;
2.潮差一日内经常变化,潮汐发电不稳定;
3.对建筑材料要求高,结构复杂。
双水库潮汐电站
④海洋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的条件:
潮汐发电的优点:
潮汐发电的缺点:
⑤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是在淤积型潮滩岸段或河口地区,利用一定高度的围堰框围一定范围,利用潮汐带来的泥沙淤积成高于海平面的陆地,或直接用海堤框围潮上带乃至潮间带以由海边取得土地,或在海岸浅水区、海岛周围,把大量海沙石倾入海中造陆或构筑人工岛。
吹沙填海:是在填海点的周围用吹沙的方式堆沙造地,不同于传统的挖土搬运,也不同于挖沙搬运。近距离吹沙不用管道,远距离吹沙需要长短不一的管道,最多延伸十多里。吹沙填海用挖泥船的泵将圈外海底的沙水,一起吹进目标圈内,海水流出圈外,沙就留在圈内,渐渐地圈内的海面就被不断吹进的沙填成了陆地。
⑤填海造陆
④填海造陆
1.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有效制造平地,以供市区发展。
2.美化海岸线,改善沿海景观。
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填海造陆(围海造陆)的优点:
填海造陆(围海造陆)的缺点:
1.破坏海洋生态,影响水中生物生存,出现赤潮现象。
2.过度填海会使海港变窄,水流更急速,波浪波幅更大,影响船只航行。
3.污染物累积在海港内,难以冲去,使港湾水质恶化。
4.水土流失,因海域上增加更多的浪,一些天然的沙及泥土冲走。
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前缘在珠江口之西磨刀门以东。受珠江口和磨刀门的泥沙影响海滩发育旺盛。一般不超过4米的水深,绝大部分都被1~2m 的水下浅滩包围。
填海造陆必须要有大面积浅水海湾,同时社会经济水平高,具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去进行填海造陆作业。其目的是解决地少人多、土地耕地面积少,解决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
⑤填海造陆
①
②
③
①
③
115°
114°
113°
112°
②
24°
22°
城市
铁路
桥梁
水域
河流
磨刀门
大亚湾
大鹏湾
珠
江
口
材料一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北推到,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开发海洋资源
自然条件:资源、气候、地形地质等
社会经济:市场、技术、资金、政策、劳动力等
材料一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2)若图1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 ,原因是受 影响。对受影响国家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 。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北推到,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
海洋渔业
(3)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
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
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围海造田
海湾多,围海成本低
泥沙多,围海工程量小
浅滩多,有利于围海
材料一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4)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北推到,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材料一 2005 年上海东海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连接上海市南汇新城镇和洋山深水港的
桥梁工程,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重要意义。2019 年8 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上海港港区位置迁移及上海临港新片区地理位置。
(1)说出上海东海大桥的建设对南汇新城镇土地利用的影响。
(2)据图指出上海港港区位置迁移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农业用地减少;未利用土地(滩涂和水面)减少;仓储用地和工业用地增多。
上海港区位由浅水水域向深水水域转移;
原因:河港航道水深有限且不断淤积;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船舶与装卸设施不断大型化,为满足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通航要求和装卸场地的土地要求;推进产业合理布局,提升城市品质。
120°
122°
118°
32°
31°
30°
⑥河口三角洲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
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
祝各位同学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