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有效性—河流专题为例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复习有效性—河流专题为例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以河流专题知识梳理为例
目 录

依据课标,梳理教材知识

选择素材,突破核心考点

强化训练,实现举一反三
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高三地理复习课的误区
“再新授”模式,教师变身为“服务员”
情境导入—知识传授—思维加工—讲练结合
“炒冷饭”模式,教师变身为“厨师”
设置知识拓展—梳理知识联系—高考模拟试题
知惑—激趣—诱思—归因—落实—善后
十校考试失分表现
得分率:4.7
(1)分别说出选择彭亭河和柔佛河作为水源地调水到新加坡的优势和不足。(6分)得分率:4.3
简述 从各个具体要素描述,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分析 因+果的格式,解释原因和理由(注)用逗点分析方法。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注)与B相比,A……,回答A。
意义 正面+负面,(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工程+技术+生物+管理措施,(注)当地+合作措施。
变化 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等变化动词。体现“因果、前后、时间、主次关系”等。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分布 总体分布,具体分布,(位置、疏密、走向)。
落实试题答题要求
梳理知识答题要点
特征类答题要点
位置 半球、纬度、海陆、相邻、交通
地形 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高低及起伏;③特殊地貌
气候 气温、降水、水热组合;光照、风
河流 水文、水系、河流地貌(侵蚀、堆积)、补给
分布 点(位置、疏密、大小—中心地)、线(一组、一条)、面
整体性 要素分布,要素变化及其影响(例如:植被破坏后的影响)
产业结构 三大类产业及内部的比例(农业、工业结构)
生产特征 农业(种类、产量、生产方式、水平)工业(结构、水平、类型)
交通方式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的特点及其比较
分布规律 总体分布,具体分布,空间分布、时间分布
成因类、条件类、区位类、影响、意义、效益、作用、必要性类、启示、建议、措施类、形成过程类、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类、环境保护类、海洋资源类、核心素养类
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大小微专题)
夯实基础、全面复习、拓宽挖深----全、熟
二轮复习:强调重难点 ?
专题复习、提纲挈领、提升能力----精、稳
摒弃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方式
立足特定主题,梯度设计问题
精选典型区域,培养人地协调观
重视变式拓展,培养综合思维
重点知识重点复习,核心知识反复复习,重点专题重点突破;
找到学习漏洞和模糊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困惑的问题。
一、依据课标,梳理教材知识
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I-1.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I-1.6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依据课标,寻找教学突破点
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重新组合,形成专题。专题可大可小,既可以是知识专题,也可以是能力专题。专题设置不按照教材的循序,不考虑知识的完整和连续性。
一、依据课标,制定教学专题
河流袭夺
河流阶地
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安集海河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原因一:分水岭迁移
分水岭两侧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前
袭夺后
高位河
溯源侵蚀
低位河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一、知识梳理—河流袭夺
原因二:新构造运动
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一、知识梳理—河流袭夺
一、知识梳理—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产生的条件:
1.两条河流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2.其中一条河流的侵蚀或溯源侵蚀强烈。
3.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河流袭夺带来的影响:
1.袭夺河 2.改向河 3.断头河
4.风口:在被袭夺的哑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
5.袭夺湾: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呈现突然转育的现象。
6.跌水: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由于袭夺湾位于这两河之间,落差甚大,易形成瀑布跌落式的水流)。
一、知识落实—河流袭夺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出现倒淌河、断头河、袭夺湾等地貌形态。图 1 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据考证,云南红河东源溪沟河曾经袭夺鱼泡江。茨坪村以上溪沟河段曾经为鱼泡江源头(注入祥云盆地)。茨坪村附近为古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茨坪村以南,溪沟河下切于宽谷之中,形成套叠的 V 形峡谷。鱼泡江被袭夺后,水量大幅减少。为保障祥云盆地的灌溉用水,20 世纪 50 年代筑小官村水库蓄水,经干渠引水至祥云盆地。图 2示意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区域背景。
(1)简述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必要条件。

(2)分析茨坪村以南溪沟河“谷中谷”的
形成过程。

(3)分别说明溪沟河袭夺鱼泡江未形成
倒淌河、袭夺湾的原因。

(4)推测引水干渠未沿鱼泡江故道修筑
的原因。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 1.4 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约 300 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
(1)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6 分)
一、知识善后—河流袭夺
(2)说明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6分)
(3)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4 分)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
河漫滩
A
B
C
D
图中A、B、C、D分别表示河流什么地貌?
一级阶地
二级阶地
三级阶地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判读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组成
1.阶地面:是原有河谷底部的露出遗留部分。
2.阶地坡:是河流下切留下的痕迹。
3.阶地前缘:阶地面与该阶地坡的交界处。
4.阶地后缘:阶地面与上一级阶地坡的交界处。
5.阶地高度: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
注:
河流阶地是曾经的河床或河漫滩;
阶地面形成时,河流的侧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
阶地斜坡形成时,河流的下切侵蚀占优势。
河流阶地是由不同时期的地壳抬升运动(间歇性)和河流侵蚀作用(持续性)
共同形成的,其中地壳运动起主导作用。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形成
气候变化
构造升降运动
侵蚀基准面
下降
气候暖湿
气候干冷
由干转湿
水流量增加,含沙量减少,河流加速下蚀
纵比降加大,河流下切侵蚀
河流阶地高差大,说明该时期地壳抬升幅度大,构造活动活跃。
植被旺盛
含沙量小
下切作用强沉积物粒径大
水量减少
含沙量小
下蚀减弱
沉积物粒径小
地壳稳定期
河流下切
河漫滩
河漫滩
阶 地
地壳抬升
海平面下降
下游疏通河道
阶地
成因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形成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结构分以下四类:
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一般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这里水流流速较大,侵蚀作用较强,侵蚀阶地面上往往只有一些坡积物和残积物
②堆积阶地:由河流冲积物构成,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蚀,当河流下切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时,形成堆积阶地。
③基座阶地: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深度超过原冲积层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侵蚀阶地
堆积阶地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类型
河流阶地
(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2)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利于人类居住。
(4)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
二、考点突破—河流阶地意义
(2016·浙江)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C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B
二、考点突破—真题落实
 (2018·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 0 、T 1 、T 2 、T 3 ,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 3 >T 0 >T 2 >T 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 0 。据此完成 3~5题。
3.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 0 B.T 1
C.T 2 D.T 3
4.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 3 形成时期 B.T 2 形成时期
C.T 1 形成时期 D.T 0 形成时期
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A
A
D
二、考点突破—真题落实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
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
积岩,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3.导致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抬升的( )
A.高度差异 B.速率快慢 C.规模大小 D.年代差异
C
C
B
二、考点突破—典题落实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及其附近等潜水位线图,图示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年内最大径流量A处大于E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位于湖泊的下游
B.数值关系是dC.EF河段流向为由南向北
D.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为潜水补给河水
C
三、强化训练—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2.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3.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C
B
三、强化训练—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4.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5.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D
D
三、强化训练—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2020·山东)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奧赫里德湖面积34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5米,平均深度144.8米,湖水透明度21.5米,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18.7米,湖水透明度1.5~7.2米,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6.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C
三、强化训练—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发源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是天山南麓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唯一向塔里木河干流常年输水的源流,其补给水量约占塔里木河源流补给量的73%。据统计,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约380.1平方千米,冰川总储量共减少了约15.79立方千米,相比之前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三、强化训练—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3.推测未来阿克苏河上游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指出阿克苏河下游绿洲地区的水资源未来会面临枯竭,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1.说出阿克苏河流域干流源头附近和下游的气候特征。
2.分析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多变的安集海大峡谷
①观察安集海河流域示意图,描述其水系特征;
②从补给角度说明安集海河自上游到下游水量的变化特点
③总结安集海河的主要突出特点。
材料1:安集海河又叫巴音沟河,是新疆乌苏市境内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天山北坡高山带,安集海河流量很不稳定。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此课例为张潞潞老师分享




冲积扇



大峡谷
任务1:安集海河流经巨大的冲积扇,试分析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当河流流出谷口后,摆脱侧向约束,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
材料2:安集海河发源于天山山脉,通过长年冲刷,在通古特附近冲出天山峡谷,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冲积扇,河谷冲积扇规模宏大,以伞形向北张开,甚称地质奇观。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任务2:一般峡谷一般为“狭而深”,横剖面呈“V”字形,而该地峡谷却呈“U”字形,说出其形成过程。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任务3:峡谷内有密集冲沟,试说出其形成过程。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任务4:说明图中阶地的形成原因。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思考:同一地点的河岸两侧阶地不对称,同一范围内阶地的阶梯也不同。
东岸
西岸
西岸
侵蚀差异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任务5:说明辫状河流的形成原因。
材料:辫状水系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流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
1.河道展宽、平直(弯曲度小);2.两岸土质疏松易侵蚀;3.水流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4.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
四、巧设专题—完善主干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