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雪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雪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 ”
关于
的概念解读
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冬季风影响较大
水汽
降温
凝结核
降水
我国陆地地区(除海域部分)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降雪形成
条件
温低
材料一:下图示意浙江省地形。2022年1月初,我国东南沿海普遍偏暖。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跃,1月21日以来,寒潮来袭,浙江省中北部出现暴雪天气。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1.分析甲地此次暴雪天气发生的自然原因。(4分)
水汽
降温
凝结核
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冬季风影响较大
降水
降雪形成
条件
温低
当地蒸发(腾)、水汽输送(风)、洋流
上升冷却
辐射冷却
水平遇冷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材料一:下图示意浙江省地形。2022年1月初,我国东南沿海普遍偏暖。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跃,1月21日以来,寒潮来袭,浙江省中北部出现暴雪天气。

人类
活动
坡度
风力
2.图中甲地出现12厘米以上的积雪。造成甲地积雪多可能的自然原因(不定项)
①迎风坡,降雪多 ②坡度小,积雪迁移快 ③纬度偏高,气温低
④冬季气温低,雪线低 ⑤大风吹散积雪 ⑥山区地区,气温低
融雪量
降雪量
移雪量
积雪
温度
积雪,是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此后至2月23日,浙江省一共经历了5轮全省性雨雪天气过程。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据报道,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内蒙古通辽市强降雪超50个小时,截至11月9日,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最大积雪厚度达到68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受灾严重。
1-2.根据材料,结合概念,分析通辽发生此次白灾的自然原因。3分
据报道,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内蒙古通辽市强降雪超50个小时,截至11月9日,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最大积雪厚度达到68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右图为2021年11月8日20:00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雪灾
【活动】请批改该同学的回答,并说明理由。
雪灾,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白灾,由于降雪过多, 掩埋了牧草, 使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导致的灾害。
1-2.根据材料,结合概念,分析通辽发生此次白灾的自然原因。3分
据报道,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内蒙古通辽市强降雪超50个小时,截至11月9日,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最大积雪厚度达到68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右图为2021年11月8日20:00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雪灾,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量降雪以至积雪成灾,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白灾,由于降雪过多, 掩埋了牧草, 使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导致的灾害。
参考答案:
①降雪量大,②连续强降雪时间长;(1分)
③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1分)
④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1分)
据报道,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内蒙古通辽市强降雪超50个小时,截至11月9日,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最大积雪厚度达到68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右图为2021年11月8日20:00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凝华成冰晶的固态降水。
①降雪量大,
②连续强降雪时间长;
③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④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
2-3.根据材料,分析通辽此次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4分
①降雪量大,
②连续强降雪时间长;
③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
④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
⑤通辽是农牧业交错带,畜牧业发达,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2-4.根据材料,分析通辽此次发生白灾的原因。5分
2-2.根据材料,简析通辽此次发生雪灾的自然原因。3分
①降雪量大
②连续强降雪时间长
③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
降雪
积雪
融雪
飘雪
低温
积压
隔离
增水
增氮
影响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
凝华成冰晶的
固态
降水。
头脑风暴:结合概念和发生过程,思考暴雪会有哪些影响?
3-2.评价冬春季节暴雪对当地畜牧业的影响。(3分)
材料二:通辽市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据报道,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内蒙古通辽市强降雪超50个小时,截至11月9日,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积雪深度达到59厘米,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
3-1.分析此次暴雪对通辽山区公路运输的危害。(3分)
大气能见度降低;产生雪崩,道路中断;积雪覆盖,掩埋道路;道路湿滑,威胁交通;引发山洪(泥石流),冲毁道路
不利:牲畜冻伤、冻死;牲畜圈(棚)舍受损或倒塌;饲草供给困难;
有利:积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肥力,提高牧草产量。


大气
河流
土壤
次生灾害
降低大气温度(反射率)
融雪增加径流
保温防冻
提供水分
提供养分(氮)
减少虫害
雪崩
洪涝、泥石流
冻死越冬虫害
降低大气能见度
生物
生产
生活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瑞雪兆丰年
首考捷报传
分析暴雪导致气温低的自然原因。(3分)
暴雪天气温 ;积雪 太阳辐射,气温降低;融雪 ,进一步降低气温。
反射
吸热

头脑风暴:结合概念,思考暴雪会有哪些影响?
降雪
积雪
融雪
飘雪
低温
积压
隔离
增水
增氮
影响
是大气中的水汽经
凝华成冰晶的
固态
降水。
材料二:下图示意浙江省地形。2022年1月初,我国东南沿海普遍偏暖。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跃,1月21日以来,寒潮来袭,浙江省中北部出现强降雪天气。
前期气温偏高,空气湿度大;
极端天气影响
冷空气势力强,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
冷气流受南部地形抬升
气温骤降至0℃以下
水汽
降温
凝结核
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冬季风影响较大
降水
降雪形成
条件
温低
当地蒸发(腾)、水汽输送(风)、洋流
上升冷却
辐射冷却
水平遇冷

1.分析甲地此次暴雪天气发生的自然原因。(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