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基于情境创设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基于情境创设培养核心素养的
课堂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内容概要
1
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
2
教学设计案例
3
收获与反思
情境创设与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的特性
参与性、真实性、实践性、区域性、思维性
情境
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真实情境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设条件来支持学生深度思考。应该让学生在事件中去观察、体验、发现、感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真实情境。真实情景的创设,具有激发学生动机、产生认知冲突,实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设计
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秉承传统教学优点,尝试更多的运用问题式教学、实验实践教学、项目调查式教学等,从而实现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实验目标: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对比实验
实验设计:材料共6个。
具有坡度的发泡板、一个平整的发泡板
小瓶装水(瓶盖钻小孔可出水);大瓶水(自带十字星出水瓶口)
质量相同,自然状态下的土石与铺在粗糙抹布上的土石。
实验要求:根据课堂上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选择实验所需材料,完成泥石流的模拟实验。
利用所给材料,演示在生态措施、工程措施的防治下,泥石流发生强度变化,并与泥石流形成实验形成对比。
泥石流模拟、对比试验
便于学生操作,又能够直观反映地理现象的模拟实验是最能接近现实的学习方式。
设计模拟实验
1、材料选择: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中三组材料中,选择出所需材料,即倾斜的发泡板、大容量且带十字出水口瓶装水、自然状态的土石。
2、控制变量,保持坡度一致、尽量保持降水量、降水大小一致;
3、设计变量:改变下垫面性质,土石地面变为草被地面,即采用生物措施防护;增加工程措施,即栅格板、拦沙板和引导槽。
4、进行数据分析与对比。
5、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思考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对泥石流的防护功能与关系,以及植被对水土保持,在防护地质灾害中的作用。
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
实验结果记录表
水量 集水槽内水土状况 发泡板上水土状况
实验一:土石地面
实验二:草被地面
实验三:土石地面+栅格板工程措施
实验四:草被地面+栅格板工程措施
图层叠加思维与问题链设置
掌握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空间分布
结果直接呈现
VS
学生自己绘图
01
02
03
04
思维冲突与突破
信息处理与提取
图层叠加与应用
目标引导与分解
图层叠加思维与问题链设置
绘制我国泥石流空间分布图
1.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
2.水源的主要有哪些?
满足条件1的区域?
如何绘制空间分布图?
问题链
3.不同地形的地势起伏特点如何?
满足条件2的区域?
满足条件3的区域?
在给出的专题图中如何选择?
目标引导与分解1
1
目标引导与分解2
1
信息处理与提取
图层叠加与应用
……

分别找出三幅图中符合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水源、地表状况条件的区域

通过区域叠加,得到同时符合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的区域。
思维冲突与突破
接近真实,揭示本质
模拟与现实时间尺度
情境与现实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实验改善,水量控制
下垫面的模拟
完善模拟实验
核心素养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
问题链
预设与生成
效果与收获
综合思维
单开放式实验、
图层叠加 思维层级
思维性与趣味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自我进阶
螺旋式上升
项目式
调查组
专家组
防治组
结果
自主性、开放性、发展性、综合性
加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提高调查、表达能力,树立地协调观念
培养核心素养
实现德育功能
效果与收获
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与担当。
A
B
C
A
B
C
依据①、②、③号土的差异性,讨论其可能的出处?
并讨论影响的成土要素?
找一找
收获与反思
真实情境的应用
真实情境是载体,关联度高
实验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
研学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
每种设计重点落实的素养是哪些
学生习得与
教师成长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聚焦问题,利于解决与发现问题。实践过程中带来很多的思考,甚至不完美之处,这些实践才激发出的思考更是难能可贵的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