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风的专题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风的专题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8 21: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950年11月27日——12月24日
北京
长津湖
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1950年11月27日朝鲜半岛及周边气温
1.从位置角度说明长津湖区域多风的原因?(3分)
1.从位置角度说明长津湖地区多风的原因。(3分)
材料一:朝鲜盖马高原素有“朝鲜屋脊”之称,北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属于盖马高原上的河谷湖泊,其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连接长白山的缺口。长津湖地区全年多风,冬春季风力强劲。
位于亚洲东部,水平气压差异季节变化明显,季风明显;
位于河谷湖区,水平气压差异昼夜变化明显,多湖陆风、山谷风。
一、有何风?
水平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宏观尺度
微观尺度
一、有何风?
水平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2.根据下图,画出当时长津湖地区近地面的风向,并标出受力情况。
(D)地转偏向力
(f)摩擦力
(T)水平气压梯度力
(V)风向
f
T
D
V
一、有何风?
由于朝鲜半岛东侧海域摩擦力 ,形成的风向更接近 。
A.大 西南风
B.大 东南风
C.小 西北风
D.小 东北风
东北风

材料一:朝鲜盖马高原素有“朝鲜屋脊”之称,北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属于盖马高原上的河谷湖泊,地势低洼,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连接长白山的缺口。长津湖湖区全年多风,冬春季风力强劲。
材料二:图为1950年11月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形势图(单位:hpa)
3. 结合材料,分析战役时长津湖地区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强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西、北侧平原,风力阻挡小;冰雪覆盖、地面摩擦力小
离风源地近
二、为何大风?
河谷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强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西、北侧平原,风力阻挡小;冰雪覆盖、地面摩擦力小
离风源地近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动力因素
阻力因素
地形状况
地理位置
3. 结合材料,分析战役时长津湖地区风力强劲的原因。(4分)
二、为何大风?
狭管效应:峡谷、海峡、城市建设等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阻挡、摩擦力:地形、冰面、水面、植被覆盖率、背景风的抑制等
大气环流、离风源地近远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动力因素
阻力因素
地形状况
地理位置
二、为何大风?
4.从风的角度分析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暴雪的原因。(2分)
三、大风何为?
偏北风影响,冬季气温低;东北风带来海洋水汽,经过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水。
4.从风的角度分析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暴雪的原因。(2分)
偏北风影响,冬季气温低;东北风带来海洋水汽,经过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水。
三、大风何为?
热量
水汽
尘埃
污染物
干洁空气
......
风能
风蚀
风暴潮
洋流
......
气候
地貌
洋流
污染
交通
产业区位
城市规划
三、大风何为?
材料三:盐风化是陆地上普遍存在的物理风化作用。通过降水方式,含盐溶液从岩石表面通过碎屑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向岩石内部渗透,然后从岩块四周的下方渗出,并在岩块的某一侧下部因水分蒸发而盐类结晶、结晶体产生的张力将靠近表面的碎屑颗粒撑开、脱落,逐渐形成凹槽,被称为盐风化穴。右图为砂岩盐风化机理示意图。
5.简述风在盐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 分)
风携带盐类粉尘和水汽;
加速岩石表面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
吹走盐风化脱落的粉末
三、大风何为?
朝中社日前报道,朝鲜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和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能源资源解决电力问题,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6.长津湖地区拟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5分)
可行。理由:①该地风能资源丰富;②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③该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④地价低;⑤人口稀少,发电场地大
或不可行。理由:①风能不稳定;②该地区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少;③离国家主要市场远;④经济落后,资金缺乏;⑤技术落后
风向
风力
风的影响
风的开发

位置:大气环流、热力环流
气压分布形势图
位置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阻力
狭管效应等
运:热量、水汽、尘埃、污染物、干洁空气、......
动:风能、风蚀、风暴潮、洋流、......
社会经济:风能特点、市场、资金、技术、风电用地、政策等
自然:风能资源
自然
人文
宏观尺度
微观尺度
有关长津湖冬季山谷风、湖陆风均比较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覆盖率高
B.气温年较差大
C.冬季积雪,区域内温差小
D.海风强劲,掩盖局地风
C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500/hPa
498
496
494
492
490
北半球 N
与等压线平行
高空的风
High-altitude wind
990/hPa
980
970
960
950
940
北半球 N
近地面的风-N
Wind near the ground-N
与等压线斜交
两力影响
三力影响
三、大风何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