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7课《公输》课件5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7课《公输》课件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20 09: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墨子公输盘《墨子》公 输出 处《墨子·公输》
《墨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约前476~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宣传“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等主张,反映劳动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儒家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有说服力。?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期,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 ,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墨斗、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人们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在今天,我国建筑行业的最高的奖项--鲁班奖,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对他的一种怀念。 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2.二读课文,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3.三读课文,思考本文矛盾的双方是谁?
主要人物是谁?墨子采用怎样的方式劝
阻楚国攻宋?结局怎样?4.四读课文,想想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准字音 械( )??? ?轩( )???? 舆( )???? 犀兕( )???
?鼋( )?? ?鼍( ) 鲋( )??? 梓( )??????
?楩楠( )? 请说之( )???
?长木( )??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
守圉( ) 郢( )xièxuānyǔxī sìyuántuófùzǐpián nánshuōzhàngbānxiàn gǔyùyǐng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来攻打宋国。给器械用来子墨子闻之,起 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先生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先生这个消息出发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先生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 借 子杀之。” 先生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侮辱希望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 献 十金。”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通“悦”高兴请允许公输盘曰:“吾义 固 不杀人。”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道义坚决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 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向您解释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两次请让我解释宾语前置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智慧,聪明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 然而对人友善,友爱据理力争,谏诤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据理力争而没有结果,不能说是有能力。(自己说)遵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明白事理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既然这样停止为什么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先生墨子说:“(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为什么已经引见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墨子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舍弃装饰华美的车破车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舍弃自己的锦绣衣裳,舍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看见邻人有粗劣食物便想去偷。华美的衣服粗布衣服好饭好菜粗劣的饭菜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了。” 什么样的病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方圆好像----同----相比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 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楚国有云梦泽,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是天下最丰富的,宋国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野兔、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粗劣食物相比。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梓树楩树楠树樟树(等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 臣以 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类行为一样。” 一样认为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 取 宋。” 楚王说:“好呀!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制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攻打宋国。”虽然这样给制造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作为(防御的)器械。 作为用作为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多次设置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他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巧妙的方式通“拒”抗拒通“御”抵挡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 距 子 矣,吾不言。” 公输盘(虽然)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我不说。” 通“屈”理屈然而用来---的方法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要用什么方法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谁能守卫抵御了,就可以攻下了。缘故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 持 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来入侵了。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即使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明确:墨子见公输,a 先设下圈套,请求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b 引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c 墨子就抓住公输的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的境地。d 然后,墨子用智、仁、忠、强、知类,几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的行为.让公输有口难辩。e “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3.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用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⑴以“智”、“仁”、“忠”、“强”、“知类”的君子标准,指责公输盘,使他折服。(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⑵以“窃疾”作类比,折服楚王。(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⑶巧设守城谋略九距公输盘的攻城机变,并以杀臣不能绝劝告楚王。(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
阅读明确: 1.墨子见到公输盘, 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2.墨子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再从君子的“智”、“仁”、“忠”、“强”、“知类”的标准指责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是不明事理的。这一番巧妙、锋利的言辞使公输盘折服。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 公输盘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是口服心不服。
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阅读第17段,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公输盘惨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准备用阴险手段来威胁。
反映了阴险狡诈的性格。 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人物分析墨子:
机智多谋、能言善辩、无所畏惧、镇定自若楚王:
虚荣、阴险、狡诈、欺负弱小、野心勃勃宋国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
?①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②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言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③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
?④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公输》通过墨子(  )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  )主张,所表现出的(  )和( )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 ),从而说明只有把( )和( )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墨子最终制止了这场战争,他采用( )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善用( ),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 )句,增强了说服力。止楚攻宋“非攻”艰苦实践顽强斗争阴险狡诈道义实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排比请你总结小结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墨子先生的伟大形象。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表现了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本色。 一词多义 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说 公输盘不说(yuè)
请说之 已 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先生。您。通“悦”高兴。解说。停止。已经。见 胡不见我于王
子墨子见王
于是见公输盘 虽 虽然
虽杀臣 引见。召见。虽然。即使。进见。通假字 子墨子九距之。 已持臣守圉之器。 公输盘诎。 “距”通“拒”,抗拒。“圉”通“御”,抵挡。“诎”通“屈”,理屈。虚词 为替。
语气词。
造。
作为。
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夫子何命焉为?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子墨子解带为城。必为有窃疾矣之 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提宾的标志,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 用。
认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出发、动身您 善良坚持道义向来解说停止引见木片通“御”,抵挡通“拒”,抗拒即使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C.必为有窃疾矣。
D.子墨子解带为城。 A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⒈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⒊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楚国土地有余而百姓不足。 坚持道义不杀一个人,却去杀更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我认为楚王派遣官吏去攻打宋国,是和这些患偷窃病的人同一类型的。 ⒉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公输盘之攻械尽
B.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C.公输子之意
D.已持臣守圉之器 B⒊翻译下面的文言的句子。
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⑵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公输盘多次设计了攻城的巧妙战术。⒋上文表现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墨子先生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C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知而不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C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荆 国/有 余 于 地/而 不 足 于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