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22: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 《朝花夕拾》
基础夯实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原名《 旧事重提 》,是 鲁迅 (作者)的回忆性散文集。
2.“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 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3.“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 阿妈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 阿长 ”。
4.“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 《二十四孝图》 ,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 、 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 肉麻当作有趣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二十四孝图〉》中,“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 _封建孝道 思想的著作。
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迎神赛会 。在出发去东关前,父亲让“我”背 《鉴略》 (书名),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东关。
8.“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句话描写的是 藤野先生 。
9.“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句话描写的是 范爱农 。
10.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三篇散文,分别记叙了“我”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D.《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狗 猫 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琐记》中的沈四太太,不仅唆使“我”偷家里的东西变卖,而且让“我”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大声呼唤父亲,使父亲没能安详离世。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C)
A.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思想和不合理的习俗。
B.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C.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指出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阅读《〈二十四孝图〉》时,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反复提到“白话”一词有点难以理解,后来通过查找背景资料,结合原文认真思考,有了如下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从原文来看,鲁迅不是反对白话,他反对的是反对白话者。
B.“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句话其实是摆出了鲁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此时,白话已不再仅仅是白话,更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言词。
C.鲁迅由童年回忆引出诅咒是有原因的,《二十四孝图》中所宣扬的孝道,完全把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扭曲,只有白话文读物才能满足儿童对新形式书籍的喜爱。
D.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封建传统道德、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三、简答题
1.《狗 猫 鼠》中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结局: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仇猫的原因:①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再吃下去;②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③它们配合时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④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⑤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2.《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人间没有公正,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3.《父亲的病》中,作者最后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4.《〈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儿童“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
①图文并茂,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特点的书。②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③内容丰富贴近孩子生活,能够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书。
5.《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书中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淳朴的长妈妈、亲切的藤野先生、孤傲的范爱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②擅长撷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写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中考链接
一、班级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邀请你一起完成任务。(10分)
1.【任务一 人物巧描】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人物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2分)
人物白描 对应人物
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① 陈莲河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 范爱农
2.【任务二 人物巧联】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最有可能是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哪位女性塑造的?理由是什么?(4分)
衍太太。两者都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是典型的庸俗、市侩的小市民形象。
3.【任务三 书名巧解】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4分)
短语:人性的冷与暖/痛苦与觉醒
理由:以衍太太为代表的自私冷漠的人,使鲁迅感受到人性的“冷”;以藤野先生为代表的给予鲁迅温暖关怀的人,使他体味到人性的“暖”。/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歧视,并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这一切让他备感痛苦,于是毅然觉醒,决定弃医从文,要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
二、(2022 连云港中考改编)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1~3题。(10分)
资料助读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1.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这两篇文章中都写了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4分)
①“先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②“父亲”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在孩子兴致勃勃将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
2.你喜欢【乙】文的父亲形象,还是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说说理由。(3分)
示例: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因为傅雷虽有严厉的一面,却不乏爱心,对儿子循循善诱,平等交流,从家书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而【乙】文中的父亲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扫人兴致。
3.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的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①直到今天,封建教育的影子还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仍像上文中的“先生”和“父亲”一样,教育简单粗暴,孩子缺少自由阅读、自由成长的空间。②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学习占据,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严重不足。③有些老师和家长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忽视了孩子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2题。(6分)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文段中的“她”是 衍太太 。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 《父亲的病》 (篇名)里出现过。(2分)
2.结合原著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4分)
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任答四点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9分)
选段【A】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B】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 “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C】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A】【B】选段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2分)
《山海经》《天演论》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示例:《狗 猫 鼠》,理由:这篇文章借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与猫有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等。
3.写作是鲁迅和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4分)
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麻木和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轻视与偏见,使他意识到只改变国人的体质是远远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改变国人的精神和灵魂。而能改变人的精神和灵魂的,首推文艺,所以,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
保尔: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无法再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和建设,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拿起笔,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2题。(4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选段中,鲁迅对长妈妈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 阿长 ”;多年后,忆起她 曾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这件事,鲁迅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长妈妈”。(2分)
2.《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自选其中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2分)
示例一:《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会买一个“吹都都”,吡吡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便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六、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2题。(4分)
【甲】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选自《朝花夕拾》)
【乙】
历经种种变迁,谭波尔小姐始终担任着这所学校的学监职务。我所获得的绝大部分学识,都得归功于她的教导。她的友谊,她跟我的交往,一直是我的安慰。她担当的是我的母亲、我的家庭教师,后来,又成了我的伴侣。就在这个时候,她结了婚,随她的丈夫(一位牧师,一个很好的人,几乎可以说配得上有这样一位妻子)一起搬到一个很远的郡去了,因而从此我失掉了她。
从她离开的那天起,我就不再是原先的我了。一切稳定的感觉一切使我觉得洛伍德有点像我的家的联想,全都随着她一起消失了。我从她那儿学到的她的一些品性和许多习惯——较为和谐的思想,较有节制的感情,已经在我的心中扎了根。我忠于职守,恪尽本分;我安然文静,相信自己已经心满意足。在别人眼里,通常甚至在我自己看来,我似乎都是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
(选自《简 爱》)
1.【甲】文中的“他”指的是 藤野先生 ,【乙】文中的“我”指的是 简 爱 。(2分)
2.【甲】文作者的仙台之行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乙】文中的“我”在洛伍德学校的经历使“我”的人生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
【甲】文作者经过仙台的几件事之后,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乙】文中的“我”在洛伍德学校当了六年学生、两年教师,为“我”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奠定了基础。
新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10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A)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B)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全班共同阅读《朝花夕拾》后,进行了任务式专题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 整本阅读】《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多次写到自己与父亲的生活小事,除去父亲让“我”背书这件事,请再概括出两件事。(2分)
①听父亲讲墨猴的故事;②为父亲延医治病;③父亲去世时大声呼喊。〔写对其中两点即可〕
2.【任务二 深入探究】读《朝花夕拾》,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可爱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自省的“大鲁迅”。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是从怎样的视角来写的?从中你读到了鲁迅当时怎样的情感和后来怎样的思考?(4分)
A句是从“小鲁迅”的视角来写的;B句是从“大鲁迅”的视角来写的。“小鲁迅”的视角写出了儿时父亲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痛苦、无奈,令“我”厌烦的情感;“大鲁迅”的视角含蓄地否定了父亲的做法,批评了封建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任务三 勾连比对】同样是中国式的严父,《朝花夕拾》中父亲的形象和《傅雷家书》中傅雷这位父亲的形象是否有相同之处?结合原著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者有相同之处。《朝花夕拾》中父亲在“我”兴高采烈要去看会时让“我”背书,让“我”非常无奈和厌烦。《傅雷家书》中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给儿子的童年带来痛苦。由此可见,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中式严父的相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的选段,完成1~3题。(10分)
【A】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B】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班级正在进行《朝花夕拾》专题阅读活动,请你帮助小拾完成以下活动。
1.阅读整本名著后,请你帮助小拾将作者以下的生平事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2分)
①南京求学  ②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③南京教育部任职  ④日本求学
①④②③
2.在阅读《父亲的病》一文时,小拾发现了影响作者学医思想的重大因素,请你帮他概括。(2分)
《父亲的病》一文中,作者在为父亲延医治病时,亲眼看见了中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事实,对中医彻底绝望。这一经历影响了作者的思想,长大后他便决定要学习西医,想要通过学习科学的西医拯救像父亲一样的病人。
3.在专题阅读活动中,小拾对“作者是不是孝子”这个问题不太清楚,请你帮他做简要分析。(6分)
作者是孝子,是发自内心、符合人性的孝顺父母的孝子,并不是封建孝道中塑造的泯灭人心、虚伪残酷的孝子。《〈二十四孝图〉》里作者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自己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是因为封建孝道是反人性的,并不是真正的孝道。《父亲的病》一文中,作者四处延请名医,搜集偏方,无怨无悔地为父亲治病,这是发自天性的自然行为,是顺应人心的真正的孝道。所以,作者是有别于封建传统孝道的真正的孝子。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10分)
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A)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
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B)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然而虽说是“下等人”,也何尝没有反省?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样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没有“放冷箭”么?无常的手里就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阅有知】
1.无常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D)(2分)
A.冷漠、不苟言笑 B.谨小慎微,胆小如鼠
C.阴险恶毒、阿谀奉承 D.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阅有法】
2.对比是《朝花夕拾》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原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比达到突出文章主旨的效果。(4分)
示例一:《五猖会》中,通过“我”背书前后心境的对比描写,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 示例二:《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示例三:《狗 猫 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折磨弱者又谄媚无耻之人的厌恶,对遭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同情。
【阅有思】
3.有人说:“《朝花夕拾》追忆往事,也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请结合选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4分)
A句是作者对童年看无常情景的回忆,属于追忆往事的内容。B句中作者分析了人们喜欢无常的理由,嘲讽了“正人君子”的虚伪,属于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