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夏日绝句(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夏日绝句(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20: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夏日绝句
题解:“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感悟古诗意境,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jié



xiónɡ
xiànɡ
我会写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文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品有《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等。
作者诗中的项羽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了解吧。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诗中具体写了谁的事例?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杰:人中的豪杰。
诗的前两句:李清照生活在动乱的年代。她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因此作者认为不论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到现在我仍在怀念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老家。
到现在
怀念
渡过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诗人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在北宋南迁的动荡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当局面对强敌仓皇渡江逃窜的丑态,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判南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
诗的后两句借项羽自刎乌江不肯偷生的历史故事,高度赞扬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不是,诗人借“思项羽”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借古讽今,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思考: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为缅怀、赞美项羽吗?还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夏日绝句
论人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说理
忆霸王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怀古
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文主旨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夏日绝句》。
结合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