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8分)
1.下列物体的尺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质子、电子、银河系、太阳、地球、月球
B.质子、原子核、中子、太阳、地球、月球、银河系
C.电子、原子核、原子、月球、地球、太阳、银河系
D.原子、原子核、质子、月球、太阳、地球、银河系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带正电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亩的中心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3.对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
C.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D.正电荷数量大于负电荷数量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桂花飘香 B.柳絮飞扬 C.尘土飞扬 D.雪花飘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下列四种情景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左边肥皂膜戳破后棉线被拉向右边
C.抽去玻璃板后,空气瓶内也慢慢变成红棕色
D.注射器里的空气很难被压缩
7.下列关于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扩散现象
B.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手捏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8.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哥白尼——地心说 B.伽利略——观察天体运动
C.爱因斯坦——量子力学 D.牛顿——相对论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质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二、填空与作图题(34分)
1.物质是由 组成的,它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外带负电的 在绕核转动;质子和中子都是 (选填“可”或“不可”)再分的微粒。
2.物理学史上,汤姆生发现 ,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值。
3.校园内消毒后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 现象;在天宫课堂《液桥》实验中,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将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多次后,水和油均匀地混在了一起,这一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其病毒在空气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气溶胶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5.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 , 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 , 这种观点就是 。
6.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如下左图)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选填“行星”或“恒星”);
(2)“祝融号”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时,相对于火星表面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7.如上右图所示,虚线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请在此图上完成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要求:标明原子核、电子的电性.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若干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a和图 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3)图c实验表明, 。
2.把50 cm3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50 cm3的水的试管中,加盖后颠倒几次使其混合,如图所示:
(1)完全倒入并混合后,观察试管中混合液体的体积,你会发现 。这一现象说明 。
(2)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混合液体不能被无限压缩是因为 。
(3)如把50 cm3的水倒入装有50 cm3的酒精的试管中,此操作 (不合理/合理),原因是 。
四、综合题(16分)
1.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在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1)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2)原子结构的行星绕日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 ,虽然占有的体积很 (填“大”或“小”),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卢瑟福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反弹回来的α粒子是因为撞击到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这种粒子最可能的是 ( )
A.核外电子 B.原子核
C.原子核或核外电子 D.夸克
2.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1)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 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使用酒精时,有时需要对酒精进行稀释,在稀释过程中发现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2)N95口罩的过滤效率高主要是因为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 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由于熔喷布有很好的 (选填“绝缘性”或者“导电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
(3)如图是某小型喷雾器工作的原理图。当推动活塞时,管口的空气流速增大,管口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瓶中的药液就在 的作用下被压上去,随流动的空气而喷成雾状。
答案
一、1.C 2.D 3.D 4.A 5.C 6.B 7.D 8.B 9.B
二、1.分子;电子;可 2.电子;卢瑟福;托里拆利 3.扩散;引力;不能
4.不属于;地球 5.地球;地心说 6.(1)行星 (2)运动
7.如图:
三、1.(1)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可以
(2)e;引力 (3)分子之间有间隙
2.(1)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空隙 (2)温度;分子间有斥力
(3)不合理;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导致实验结果有异议
四、1.(1)A (2)中心;小 (3)B
2.(1)不是;空隙 (2)负;绝缘性 (3)减小;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