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2013化学中考命题说明及2014后期复习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2013化学中考命题说明及2014后期复习建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5-19 15: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命题说明 及2014年后期复习建议 李忠元
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第一部分
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成绩分析
及试卷命题情况说明

第二部分
2014年初中化学后期复习建议第一部分
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成绩分析及试卷命题情况说明
一、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题量及分值调整
二、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难度调整
三、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考点覆盖率增加
四、2013年徐州市中考县(市)、区成绩
五、最近四年中考化学试卷均分对比
六、2013年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成绩分析
七、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
八、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试卷题型特点
九、2013年中考学生答题暴露的主要问题
一、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题量及分值调整说明:增加2道选择题,意在降低难度,提高均分。一卷选 择题加上二卷变相的填空型选择题,全卷选择题总分达34分二、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难度调整考后反思:一卷选择题的选项指向太明确,大大降低了难度,选择题得分率太高。二卷难题没能拉开差距,容易题送分没能送到差生手里,高分段学生多,整卷偏易。2013年比2012年新增考点20个,知识点分配合理,
覆盖面更广。选择题全部体现“一题多点”的特色。三、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考点覆盖率增加四、2013年徐州市中考县(市)、区成绩五、最近四年中考化学试卷均分对比启示:市区均分始终超越县区均分,市区化学教师队伍整齐,整体实力较强,市区化学成绩较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钙奶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B.MgO中Mg元素显+1价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CO3
【设计初衷】
主要想重点考查NaCO3的化学式书写
【考点分析】
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B级)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A级)
知道化石燃料(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A级)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B级)
【启示】
化学用语仍是学生薄弱环节,后期应加强化学用语的强化训练 例题 均分1.56,难度系数0.78例题 均分1.30,难度系数0.65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A.淀粉和葡萄糖——碘水 B.稀盐酸和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
C.硬水和蒸馏水——肥皂水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水
【考点分析】
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等)。(A级)
知道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A级)
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B级)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B级)
认识溶解现象。(B级)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B级)
【启示】
实验鉴别题仍是学生中考中的弱项,后期应加强此类小专题复习例题 均分1.20,难度系数0.60
2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l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考点分析】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A级)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B级)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B级)
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C级)
【启示】
常见常练的熟题,得分率却很低。此题能力要求较高,区分度较好,压轴题23.(6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干冰 B. 食醋 C. 小苏打
D.氢气 E.蛋白质 F.塑料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为人体补充 ▲ 。
(2)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 ▲ 。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 ▲ 。
(6)材料种类繁多,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
复习启示:整题难度0.948,均分5.69。填空型选择题,去除了干扰项,一一对应,降低了难度,目的是为了达到稳定军心、送分的作用。题目主要源于生活常识,师生应多关注近一年来发生的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23题考点分析】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级)
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等)。(A级)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A级)
知道常见的塑料及其应用。(A级)
了解使用氢气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B级)
酸、碱的化学性质。(B级)
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B级)
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级)
能用常见的四种反应类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C级)
了解小苏打等盐类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B级)24.(4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发生如图所示 转化关系。
(1)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属于 ▲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2)写出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 。
(3)写出从生石灰得到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 。
复习启示:书后题,整题难度0.615,均分2.47。第一问是填空型选择题,目的是降低难度,结果40%考生仍得0分,物质分类是复习重点,仍需强化。简单方程式的书写仍有44%考生得0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人人过关。难度系数0.615【24题考点分析】
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A级)
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B级)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B级)
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C级)25.(11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 ,b ▲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 。
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右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 。
改进后的优点是 ▲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 ,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复习启示:整题难度0.755,均分8.30。
第1问是填仪器名称,送分基本送到手,但应强调专有名词不能出现错别字。
第2问简单方程式的书写满分率仅58%,方程式的书写亟须加强。
第3问是填空型选择题,而且三个答案全选,不存在选错的问题了,目的是降低
难度,结果近50%考生仅拿到平均分。
第4问开放性试题,答题符合题意即给分。【25题考点分析】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A级)
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A级)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B级)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B级)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级)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级)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级)26.(10分)合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已知某合金粉末除含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
一种或两种。小明利用右图装置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进行探究时,误把氢氧化钠
溶液当成稀硫酸加入到锥形瓶中,他惊奇地发现有无色气体放出,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提出问题】难道NaOH溶液也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吗?
【查阅资料】(1)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NaAlO2易溶于水,溶液显无色)。
【进行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 。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见表1)仅供选用的试剂:20%的硫酸溶液、30% 的NaOH溶液
表1 实验记录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1.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
有特殊的性质。铝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反应。
2.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稀硫酸由浓硫酸稀释得到,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把 ▲ ,并不断搅拌
3.若小明向合金粉末中加入的是足量的稀硫酸,则最终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 。
【拓展与分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复习启示:整题难度0.534,均分5.34。
前面填写猜想、反应类型,送分基本送到手,但浓硫酸的稀释步骤错误率较高。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得分率较低,学生答题符合题意的不足半数。可见,实验问题,仍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实验是制约学生中考成绩的瓶颈,后期应加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探究方面的专题训练和综合性训练。【26题考点分析】
初步学习运用所给资料解决实际问题。(A级)
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C级)
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C级)
能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C级)
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C级)
能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C级)
能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C级)
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B级)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级)
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B级)
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C级)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C级)
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C级)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C级)27. 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全卷得分率最低题
2Na + 2H2O = 2NaOH + H2↑
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见右图),
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复习启示:整题难度0.528,均分2.64。
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方程式直接给出,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涉及的数据也是最简单的,学生只要会根据方程式计算,基本上应该拿满分,没想到0分率高达43.6%,送分没有送到手。
后期复习,针对差生,一定要强化根据方程式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27题考点分析】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C级)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B级)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级)七、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
1.命题体现基础性,突出考查主干知识,覆盖面广
2.命题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意在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初、高中教
学的衔接。
3.命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注重试题的原创性、
开放性和新颖度
4.命题突出对实验内容的考查,突出信息接收和能力
考查
5.关注初中化学课本作用,充分体现以本为本,意在
引导师生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八、2013年初中化学中考试卷题型特点
选择题:“一题多点”,4个选项至少融合4个知识点,
为了提高均分,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选
择题难度,使答案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填空题:以综合考查基础性化学知识的题目为主。
实验题:以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干考点,较为基础。
探究题:在保持原创性的基础上,设置由浅入深的层次性问题
及开放性问题,保持区分度的同时提高得分率。
计算题:以化学方程式和溶液计算为主,针对学生计算
能力减弱的现状,数据计算难度进一步降低。 九、2013年中考学生答题暴露的主要问题
1. 读题审题能力较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对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不理解,看不懂题目,审题能力较差,读题不认真,审题
不仔细,不会分析问题,无谓失分较多。
2.化学用语掌握较差。化学专有名词写错别字、化学用语混淆不
清,使用不当,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不注意细节,如条件漏写、
错写、忘写,不配平,无谓失分较多,需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3.化学实验技能较差。忽略实验细节,语言表述能力欠缺,有些
问题,学生知道是什么,却不会表述。比如回答简答题或
实验题中有关实验操作时,往往词不达意,层次不清。
4.化学计算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化学解题速度慢,解题步骤混乱、
不注意计算步骤的规范书写。
5.规范书写习惯较差。有些学生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卷面不
整洁,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一、精心安排,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后期复习计划
二、精心准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讲练的科学性
三、关住学困生,降低复习的重心,提高中考平均分
四、强调答题规范,矫正不良习惯,加强考前应试指导第二部分
2014年初中化学后期复习建议一、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后期复习计划
考前倒计时时间表:
1.上课时间:5月6、7、8、9 (4节/周) 10、11(周六、周日)
2.上课时间:12、13、14、15、16(4节/周) 17、18(周六、周日)
3.上课时间:19、20、21、22、23(4节/周) 24、25(周六、周日)
4.上课时间:26、27、28、29、30(4节/周) 31、1/6(周六、周日)
5.上课时间:2、3、4、5、6 (4节/周) 7、8 (周六、周日)
6.上课时间:9、10、11、12、13 (4节/周) (基本停课、自由复习)
6月14、15、16(中考)
其中双休日占10天,上课时间仅有29天,上课节数不足20节课。一、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后期复习计划
离2014年中考还有38天,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这
段时间,是保持整个初三阶段化学良好复习状态和中考取胜的
关键。因此,应提前做好后期复习计划,突出重点,弥补弱点,
查找盲点,力求实现新的跨越。
建议1:把复习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
计划制定越细致,复习针对性就越强,复习效率就越高。

每周安排讲练一套综合试卷和1一2份小专题练习。
综合训练和小专题训练要交插进行,综合训练中出现的共性问
题通过小专题集中突破,以综合带专题。

综合练习及小专题最好安排限时做。
坚持每周限时考试,让学生保持熟练的做题感觉和最佳竞技状
态,以提高应试能力。
训练考试化(限时)、考试中考化(规范)、中考常态化(持恒)建议2: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错题、回归考题、查缺补漏
早编写:现在就要着手准备考前的读书回扣提纲,提前印好。
回扣提纲应以课本中最薄弱的重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热点
知识为主,适当穿插一些易混淆、经常出错的知识为辅。
回扣提纲不宜量大,以查缺补漏为主。做到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
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习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

按时发:6月上旬起,每天分发一份,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
地根据回扣提纲重读教材,参照平时错题记录,把重要物质的
性质、化学方程式及重要实验操作和现象等回忆一遍。

建议3:落实:最后一练(练什么?易错题、热点题、经典题)
最后一考(考什么?打靶题、模拟题、新信息题)
最后一讲(讲什么?读题、审题、规范答题、考前应试指导)二、精心准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讲练的科学性
1.加强集体研究,吃透考纲要求,精心选编讲练内容
建议1:冲刺阶段,应加大集体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力度,吃透考纲要求
准确把握综合模拟和小专题训练应选练的内容及难易程度。
建议2:研究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吃透考点,提高对考题的认识。
明确什么是容易题,什么是中等难度题,什么是难题,明确各
知识点怎样出题,能力怎样体现,把它作为组题的尺度。
建议3: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中考试题年年新,但常考知识点不会离
开考纲和课本。中考试卷中的高频知识点是讲练的重点,组卷
要精心筛选质量高、信息新、中等难度、紧扣考纲的试题,题
量和题型应与中考试卷一致。通过练题,让学生熟知中考知识
点的常见命题形式,明确其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加强考题研究,精心编题组卷,提高讲练的有效性

建议1:研究考题,编组试卷,应研究近几年徐州中考化学卷,梳理出常考的
知识点作为讲练的重点,大胆舍弃近年来中考从不出现的考点,摈弃
偏题、难题和怪题。命题时书后的题我们都嫌难,怕学生答不出来。
建议2:编制综合模拟试卷,一要精选“中考中重现率高的经典题”、
二要精选“学生平时答卷的常错题”、三要精选“新情境下的
信息类试题”等。
建议3:限时考,及时批,统计错误,归类讲评,提高讲评质量。
讲评策略:展示答案、自我纠正、评析共性问题、总结破题方法规
律、针对性二次练习、变式拓展训练。
讲评重点:评知识-评错因-评思路-评方法-评变化-评习惯
建议4:讲评落脚点:重在审题方法和审题策略的指导;
重在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重在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指导;
重在规范化语言表达的指导;重在答题时间科学分配的指导;
重在应试心理调节的指导等等。
建议5: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三练:信息追踪题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
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
抓学生训练:一要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细心算题、规范答题、合理安排时间;二要限时,提高速度;三要准确,提高质量;四要注意规范,做到会的不丢分;五要坚持做题后总结与反思。三、关住学困生,降低复习的重心,提高中考平均分
冲刺阶段的学生处于高原期,很焦虑,既怕考试,又怕受挫折。
什么都想看,却什么都看不心里去,感觉复习茫然无措,心中没底。
暴露出自信心不足。
建议:冲刺阶段,主抓学困生,是提高中考平均分的关键。对学困生教师
应多鼓励、多提问、试卷尽可能面批,以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出错的
原因。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觉到
师生间有温暖、有亲情感,有亲合力。四、强调答题规范,矫正不良习惯,加强考前应试心理指导
好的答题习惯不仅依赖教师的点拨,还有赖于平时的训练。中考
中书写不规范 、表达不完整、答非所问是造成学生无谓失分的主
要原因。矫正不良答题习惯,对于考生尤为重要。
建议1:必须强化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矫正不良习惯。
强调消灭错误就是提高分数,强调中考阅卷中凡涉及到化学用语、化学
专有名词、化学基本概念的考点,有错,一律不给分。强调书写和表达
的正确、规范,决定中考的成败。强调减少过失性失分,能提高考试的
分数。
建议2:加强考前应试心理指导,消除考前紧张心理。培养他们积极迎考、
严肃认真的考试态度,鼓励学生充满自信,轻装上阵,沉着冷静,
缜密审题,从容答题,先易后难,每分必争。让学生感觉中考时有
一种平时考试的延续感、熟悉感,临场发挥争取做到“知而会、会
而对、对而全、少失误、多得分”。2014年初中化学中考命题展望
选择题:可能12道题不变,一题多点不变,4个选项至少融合4个知识
点不变,均分比去年应略有降低,可能出现1道综合性难题
填空题:可能2道题不变,仍以综合考查基础性化学知识的题目为主
难度可能与2013年相当。
实验题:可能2道题不变,第1题仍以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干考点,
较为基础。第2题探究题在保持原创性的基础上,设置由浅
入深的层次性问题及开放性问题,保持区分度的同时提高
得分率。难度可能与2013年相当。
计算题:以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综合计算为主,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减
弱的现状,数据计算难度预计会进一步降低。均分应比2013
年略有提高。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