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向红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的答案应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鄜州摄官。雍熙中,召授殿前承旨,屡遣鞫狱,迁供奉官、閤门祗候、天雄监军。淳化中,转作坊副使、剑门都监。李顺之乱,分其党趋剑门,时疲兵数百人,正奋励士气以御之。会成都监军宿翰领兵投剑门,与正兵合,因迎击,大破贼数千众,斩馘殆尽。奏至,太宗嘉之,诏书娾粒?⒋拖?隆⒔鸫???????埂⒔V荽淌贰⒊浣C挪渴穑?沧怨┓罟龠?缫鞘埂⒘煺阎荽淌贰J?拢??患玻?胙耙剑?零凇<灿??攵裕?侠臀示弥??辞不谷嗡??鸵越鸬ぁ⒘家?⒁麓??捉鹎Я健⒙砣?ィ?谝苑铰裕?钫懈Р心酰?棵闱仓??
初,川贼甚盛,朝议深以栈路为忧,正以孤军力战挫贼锋,自是阁道无壅,王师得以长驱而入。贼众三百馀,败归成都,顺怒其惊众,尽斩之,然自此沮气矣。后贼既诛,馀寇匿山谷,恃险结集,剽劫为患。王继恩百计召诱不至,正谕以朝廷恩信,皆相率出降。未几,加峯州团练使,与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代王继恩。
正木彊好凌人,自谓平贼有劳,受人主知,无所顾忌。数面攻两川官吏之短而暴扬之,众积怨怒,多上章诉其不法者。太宗谓近臣曰:“人臣可任用者,朕常欲保全。正婞直而失于谦和,每谤书至,朕虽力与明辩,然众怒难犯,恐其不能自全。”乃赐手札戒谕曰:「言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不可不慎也。夫遇事辄发,悔不可及。傥自恃无瑕,而好面攻人之短,岂谓喜怒不形于色耶?当以和辑远民为念,斯尽善矣。」正上表谢。
真宗即位,改庄宅使。是秋,广武叛卒刘旴啸聚数千辈,逐都巡检使韩景祐,略汉蜀邛州、怀安永康军。正与钤辖马知节领兵趋新津,抵方井,击败之,斩旴,平其党。迁南作坊使,赐锦袍、金带。咸平初,召还,擢拜东上閤门使、勾当军头引见司,俄权户部使。二年,出知沧州,徙高阳关副都部署,真拜洺州团练使。车驾北巡,以为行营先锋钤辖。
寻知青州,未行,会王均叛蜀,命为峡路都钤辖,移知梓州。又历沧、瀛、镇、贝四州,高阳关部署。以足疾,求知磁州,手诏慰勉。会邢州地震,民居不安,徙正典之。移潞州。景德中,以河北新经兵革,慎择守臣,以正知贝州,迁洺州防御使,复知沧州,移同州。再表引年,授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分司西京。寻以本官致仕,赐全奉,仍以见缗给之。四年,卒,年七十五。子璨至内殿崇班。
(《宋史》节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少举三传,后为鄜州摄官。 举 学习
B领昭州刺史。 领 兼任
C寻知青州,未行。 知 管理
D会邢州地震,民居不安,徙正典之。典 主持,主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上官正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 )
①宿翰领兵投剑门,与正兵合,因迎击,大破贼数千众,斩馘殆尽。
②正木彊好凌人,自谓平贼有劳,受人主知,无所顾忌。
③后贼既诛,馀寇匿山谷,恃险结集,剽劫为患。
④正与钤辖马知节领兵趋新津,抵方井,击败之,斩旴,平其党。
⑤人臣可任用者,朕常欲保全。
⑥正以孤军力战挫贼锋,自是阁道无壅,王师得以长驱而入。
A.③⑤⑥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李顺被诛杀之后,残余躲藏于山谷,依靠险要地形啸聚在一起,成为地方之害。王继恩和上官正向他们宣扬朝廷的恩德和信誉,残余一起全部归降。
B、上官正质直刚强,多次宣扬官吏的短处,遭致很多官员怨怒。太宗亲自手写书信给上官正,告诫他要团结和睦,这才算是尽善之人。
C淳化年间, 李顺作乱,分派党徒攻打剑门关,上官正和成都监军宿翰合并攻打,叛军数千人被斩杀殆尽,受到太宗褒奖。
D真宗皇帝即位后,广武叛军刘旴聚集数千人,驱逐都巡检使韩景祐,占领汉、蜀、邛三州,上官正与钤辖马知节率军赶往新津,击败叛军,斩刘旴,平定其属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面攻两川官吏之短而暴扬之,众积怨怒,多上章诉其不法者。
(2)寻知青州,未行,会王均叛蜀,命为峡路都钤辖,移知梓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8、诗中主要运用哪些意象,写出了禅智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__________ 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 _____。
(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_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3)彼童子之师, , 。
(韩愈《师说》)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当玫瑰开花的时候
〔智利〕佩德罗?普拉多
??? 老园丁培育出了许多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
???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当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囔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彤彤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如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那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行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女人的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的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的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的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
“至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采摘的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处算作花萼,又从何处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构思奇特,简要地交代之后就转入对故事的叙述,讲述一个老人专心饲养玫瑰花的故事,用玫瑰花来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
B.“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这是老园丁对漂亮“夫人”的心灵告白,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C.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他们代表着老人身上的各种缺点,老人是个能够自我批评的谦虚的人。
D.本文被称为小小说的经典之作,对老人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
E.老园丁对玫瑰花的热爱超出了通常的表现,他因此招来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因为,这些玫瑰花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
(2)试分析“老园丁”这个人物形象。(6分)
?
(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6分)
(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8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杰克?伦敦的悲剧
蜀 生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和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侧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选自《人物》1983年第5期)
【注】①马克?吐温(1835-1910),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幽默大师、著名演说家。他出身贫苦,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做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通过《马丁?伊登》我们看到,杰克?伦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才被毁灭是有着很强的预见性的,但自己也免不了这样的结局,说明他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B.二十几岁的杰克?伦敦是以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穷苦人的满腔同情开始的文学创作,因此,他始终都是一位鄙视资产阶级世界,敢于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大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酷无情的社会主义者。
C.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使青年杰克?伦敦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性格逐渐消退,直至成为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的重要的思想根源。
D.对于饱尝人世艰辛、思想混杂的杰克?伦敦的一生,作者是抱有批判和惋惜之情的。但作者也认为,杰克?伦敦及其所留下的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研究方面深具价值。
E.这篇传记语言简明流畅,结构清晰,并采用倒叙的写法,将传主从童年直到自杀身亡的短暂的一生清晰、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通读全文,请分条简要概括杰克?伦敦的一生。(6分)
(3) 作者为杰克?伦敦作传,开篇却写了同时代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4) 你从杰克?伦敦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与其后来的蜕变、堕落中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见解。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B.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一些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
D.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期河南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较去年同期是否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B.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把为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D.美国底特律市的人口已经由鼎盛时期的185万人下降到 71万人,成为美国近60年来人口减少最多的城市,这反映出该市的经济已经陷于低迷状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①⑥②③④⑤?? B.⑥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⑥⑤④③??? D.⑥②①③⑤④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新郑王老师欲五一假期去深圳旅游,拿不准坐飞机还是乘火车,为此他咨询了新郑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结合相应时刻表,简要说明推荐该种交通工具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亲切得体,言之成理。(理由叙述不超过50字)(5分)
深圳航空ZH9946新郑国际机场—深圳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
起飞时间
终点
到达时间
票价
ZH9946
新郑
09:50
深圳
11:40
1060
郑州东站—深圳列车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站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票 价
K48/K47
新空调快速
郑州东站
22:05
次日22:32
软卧:504.5
如果选择?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作文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河南商报:2014年3月17日晚上在花园路21世纪小区路上出现这样一幕:郑州七十六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14岁的郭阿宝,骑车撞到一辆汽车,他自己摔倒了,摔得也很惨,自行车座都摔歪了。 经过查看,阿宝认为被撞汽车情况有点严重,就没敢立刻走,不过等了快二十分钟也不见有人过来。于是他留下了一个纸条,写上了联系方式。
记者问他为什么想起写纸条,“还急着回家写作业呢,就想先走了。”他说,“是看到了扬州一名中学生剐蹭私家车后留书致歉的新闻得到了启发,人家都可以这样勇于承担,我为什么就不行?做错事了,给人家造成损失就得承担责任!”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高一语文答题卷
题 号
二
三、四
五
六
总 分
复查
得 分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则简称”不当)
2、D(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
3、B(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举 考中
5.B
6.A “王继恩和上官正向他们宣扬朝廷的恩德和信誉”错,由第二段 “王继恩百计召诱不至” 可知。
7(1)上官正多次当面指责两川官吏的短处且公开宣扬,众人怨气和愤怒集聚,很多人上奏折控诉其违法行径。(数、短、暴扬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不久任命管理青州,尚未上任,适逢王均在四川叛乱,上官正被任命为峡路都钤辖,调任管理梓州。(寻、知、会各1分;句子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
意象:蝉、松桂、青苔、白鸟、暮霭、斜阳;(2分)
特点:静寂幽深(1分)
情感:孤寂、凄凉、忧伤。(2分)9. “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稀,烘托了气氛之冷清;“暮霭生深树”字描绘了一幅空寂迷离的画面,沉沉暮霭笼罩,远处的树影隐隐绰绰,“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渲染了环境的凄清。(本小题6分。写对一个得3分,满分6分。分析要点:采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0. 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答案】BE(5分对一个给3分)
【解析】A,借玫瑰花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不是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C,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拥有钱财,健康、容貌、和忠厚善良,并不是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D没有外貌描写。
(2)(6分)【答案】曾是一个富有、健壮、英俊、忠厚的年轻人,如今是辛勤劳动,做事认真细心、爱花如命却又孑然一身的养花老人。
辛勤劳动,做事细心,“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他谈起玫瑰花细致入微,了解她的每一部分。(从种花角度回答)
热爱美好的事物,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从爱花角度回答)
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不送给任何人玫瑰花,不采任何一朵玫瑰花。(从护花角度回答)
适当地解说即可。(三点并解说,每点2分)
【解析】欣赏作品的形象。可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分析概括。正面角度包括人物本身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侧面角度包括人物在自然或社会环境中的处境、地位、身份,他人的评价感受等。从身份看,老人是一位园丁。从他人反应和评价看,引起了那些不肯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可知老人勤劳,善于养玫瑰花;说他自私、讨人厌,是因为他从不送花给人,哪怕是美貌的夫人到来。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爱花、惜花、护花,如同自己的生命;从他本人的言行来看,做事细心认真,爱花如命。
?(3)(6分)【答案】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全文围绕着玫瑰花来写,可以说标题也是线索。
从主题的角度思考:玫瑰花的开放隐喻人生的美好的完美存在,人们应该象喜爱玫瑰花一样,呵护我们的人生。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玫瑰花也是老人的化身,美好,喜爱美好,又经不起有意无意的伤害。(每点2分)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当玫瑰开花的时候”是标题,关联话题或主题。应从全文结构、构思技巧、作者情感、文章主题等角度入手思考探求作者用它作标题的意图。小说还要注意从人物、情节、环境与句子的关联入手思考。
(4)(8分)【答案】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了维护生命而付出代价的人的高贵的灵魂。热烈奔放的玫瑰花是生命的体现和昭示,也是老人生命与灵魂的载体。(2分)正因如此,尽管有不少辛勤劳动的人为之嫉妒,也有不少爱花者风闻而来以期求得一朵两朵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与喜好,可他从未摘过一朵送人,即使地位显赫的美貌夫人,因而他招来许多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对别人“把他看成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的窘状也不放在心上。(4分)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对生命呵护的美好心灵的赞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珍爱生命,用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刻,通过努力,让生命更加完美,并为追求美好的事物尽心尽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的结尾往往与主题有关,应该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有创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B D(B“从一开始就是”暗示始终都是;D“但作者也认为”没有根据。)(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
(2)(6分)(1)他少年和青年时曾历经磨难,顽强拼搏,以求走出贫穷的处境;(2)他热爱读书,求知欲强,自信坚毅,虽屡屡碰壁,而不自暴自弃;(3)后来以写作谋生,创作了不少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作品,因此成名,跻身上流社会;(4)成名后,陷入拜金主义泥淖,为挣钱而写作,粗制滥造,青年时期叛逆性格日渐消褪,变得唯利是图和玩世不恭,极端个人主义和“超人”哲学,使其精神世界充满矛盾,最后自杀。(答出3条即可满分)
(3)(6分)(1)总起全文,简要说明了杰克?伦敦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的结局,采用对比手法,以马克?吐温的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与杰克?伦敦的四十岁壮年吸毒自杀于豪华大牧场形成鲜明反差,(2分)点扣标题中的“悲剧”这一题眼;(2分)开篇即道出传主生命的悲惨结局,设置悬念,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4) (8分)思路:(1)从他的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可见出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或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源泉”)与广泛的阅读(或说“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泉源”)。
思路:(2)“创造是痛苦的大济和生命的慰藉”,苦难的命运,艰辛的生活,对于强者而言不是绊脚石,而是助推器,它更能激发强者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唤醒其创造力,使他的内心更强大。
思路:(3)杰克?伦敦在告别苦难之后,其创造力和写作质量迅速下降,在失去精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空虚和孤独面前变得异常脆弱,这表明:文学注定是一项受苦的事业,过于舒适和奢华的生活往往是文学创作的末日。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能立足于文本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C.大言炎炎:夸大口的言论非常猛烈。
(A.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望文生义。
B.丰姿绰约: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
D.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含褒义。)
14. A.( B. 成分残缺,在“胃肠病”后加“功效”。
C.句式杂糅,把“把”改为“以”,或把“为目标”改为“作为目标”。
D.偷换主语搭导致配不当,在“成为”前加“该市”。)
15.【答案】C? 【解析】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D项,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16.【答案】轻微的风呵,欢快些吧,只有你迅速地吹绿了大地。飘荡的船呵,乐观些吧,只有你默默地承载了归思。
【解析】仿写的时候一要把握住拟人修辞,二要注意句式特点,三要仿写内容要贴切生动。从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对一种事物的赞美。
17示例一:如果选择飞机,您早上9:50起飞,11:40到,既能快速到达旅游地,又能游蓝天,看云景,是不错的选择。
(突出其快捷,3分,亲切礼貌的用语2分。超过规定字数不得分。)
示例二:如果选择火车,您最多只需花机票一半的钱,还能舒服地休息一天,是不错的选择。
(突出其便宜,3分,亲切礼貌的用语2分。超过规定字数不得分。)
六、写作(60分)
参照2013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 译文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年青时考中三传科举,后来在鄜州临时任职。雍熙年间,被朝廷授予殿前承旨,后多次受差遣审理冤狱,升迁为供奉官、阁门衹侯、天雄监军。淳化年间,转任作坊副使、剑门都监。李顺作乱,分派党徒攻打剑门关,当时守候的士兵仅数百人,且疲惫不堪,上官正鼓舞士气抵御叛军的进攻。恰逢成都监军宿翰率领手下支援剑门,双方合兵,迎击叛军,叛军数千人被斩杀殆尽。奏折上,太宗大为赞许,下诏书予以褒扬,并赐给二人袭衣、金腰带,破格提拔上官正为六宅使、剑州刺史,担任剑门驻军首领,宿翰从奉官提升为崇仪使、兼任昭州刺史。几个月后,上官正染病,为寻找医生而来到京师。病好后,面见太宗皇上,太宗慰问时间很长,再次派遣他回到剑门任所,赐给金丹、金丹、良药、衣带、千两白金、三匹马,教授他治理的策略和办法,命令他寻找、安抚残疾人、孤儿,安慰勉励之后方派他赴任。
刚开始时,四川叛军非常强盛,朝廷议论非常为出蜀的栈道担忧。上官正孤军奋战,挫败叛军锋芒,从此剑阁通道没有阻滞,朝廷军队得以顺畅入川平叛。攻打剑阁的叛军三百多人,失败后退到成都,叛军大为震惊,李顺暴怒,将他们全部斩杀,然而正是从此之后叛军情绪开始低落。后李顺被诛杀,残余躲藏于山谷,依靠险要地形啸聚在一起,因抢夺、劫持成为地方之害。王继恩多次设计引诱而不归顺,上官正向他们宣扬朝廷的恩德和信誉,一起全部归降。不久,兼任峰州团练使,接替王继恩,和雷有终同时任西川招安使。
上官正质直刚强,喜欢以势压人。自认为平定叛乱有功,又为皇帝所信任,因而没有任何顾忌。正多次当面指责两川官吏的短处且公开宣扬,众人怨气和愤怒集聚,很多人上奏折控诉其违法行径。太宗告诉亲近的臣子说:“大臣可以任用的,我常常要保全他们。上官正刚直但不够谦虚温和,每次控诉他的奏折上报,我都要尽力进行明白的辩解,然而众怒难犯,恐怕他将来不能全身而退。”于是亲自手写书信赐给正,告诫说:“语言,是君子的中心的机密所在,言语一出,荣耀与羞辱具来,不能不慎重之。如果看到任何事情都发表言论,后悔都来不及。”倘若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而喜欢当面揭发他人的短处,难道这就是喜怒不形于色吗?应当以和众人团结和睦为惦记,这样才算尽善之人。”正上表表示感谢。
真宗皇帝即位,正改任庄宅使。当年秋天,广武叛军刘旴聚集数千人,驱逐都巡检使韩景祐,占领汉、蜀、邛三州,怀安、永康二军。上官正与钤辖马知节率军赶往新津,到达方井,击败叛军,斩刘旴,平定其属下。升迁南作坊使,赐锦袍、金腰带。咸平初年,召回朝廷,擢拜为东上阁门、勾当军头引见司,不久代理户部使。第二年,出任沧州刺史,改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实授官职洺州团练使。真宗巡视北方,正为行营先锋钤辖。
不久任命管理青州,尚未上任,适逢王均在四川叛乱,上官正被任命为峡路都钤辖,调任管理梓州。。后又历任又历沧、瀛、镇、贝四州刺史,高阳关部署。因为脚疾,请求任职磁州,真宗亲书诏书以示安慰勉励。恰逢邢州地震,百姓惶惶不安,迁正主持邢州事物。又迁任潞州刺史。景德年间,以河北地区刚刚经历战争,朝廷选择知州非常谨慎,上官正任贝州刺史,升职为洺州防御使,复转沧州刺史,又改任同州。两次上表要求养老,授予左龙武军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分司西京洛阳。不久以分司正式退休,朝廷以任官之礼,赐给全部俸禄,仍旧以现钱给与。真宗四年,离世,终年75岁。其子璨,官至内殿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