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的一项是( )
A.发愁(chóu) 晾晒(liàng)
B.发怒(nù) 萝卜(bō)
C.猜中(zhōng) 担保(dān)
D.子弹(dàn) 差不多(chā)
2.“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句中的“好像”表示( )
A.猜测 B.联想 C.比喻 D.拟人
3.“瓣”的部首是( )
A.辛 B.瓜 C.十
4.课文《花钟》中,下午5点开的是( )
A.睡莲 B.万寿菊 C.紫茉莉
5.下列对“关键语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关键语句都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C.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D.关键语句可以在一段话的中间
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 )
A.顽皮的雨滴最喜欢在雨伞上跳舞。
B.柳树笑弯了腰。
C.他像大哥哥似的,很会体贴人。
7.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错乱的语句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①看起来十分美丽。
②我家隔壁李叔叔养了两只鸽子,雪白的羽毛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
③眼球的周围还镶嵌(xiāng qiàn)着一圈黄色的金边。
④它们都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红色的眼球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莹的红宝石。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二、填空题
8.多音字组词。
闷 mēn________ mèn________
散 sàn________ sǎn________
将 jiāng________ jiàng________
9.比一比,组词语。
跨________ 检________ 查________ 确________
挎________ 验________ 渣________ 触________
10.填入反义词
减少( ) 超常( ) 逆风( ) 陌生( )
危险( ) 准确( ) 生气( ) 附近( )
11.词语搭配,看谁填得最好。
( )的记忆力 ( )的卵 ( )地摆动
( )的小喇叭 ( )的关系 ( )的花蕾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蜜蜂》这篇课文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写的。
(2)听说蜜蜂有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飞到哪里,它________。“我”通过实验证实了________。蜜蜂的这种能力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请你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________
(3)法布尔做试验先在蜂窝捉了一些蜜蜂,然后在蜜蜂背上做________,接着________,最后自己走了两里多路________
(4)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用加点词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蜜蜂就在蜂巢上方跳________;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蜜蜂就在蜂巢上方跳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请从中选择一个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柔软的阳光》 《帽子的秘密》 《团圆》 《躲猫猫大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件事难道不是你做的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被一块巨石挡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蜜蜂(节选)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5.法布尔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_____ 叫女儿在蜂窝旁等 _____ _____ 放蜜蜂
17.法布尔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请完成填空。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_____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_____
从表格中,我发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布尔。
阅读短文.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这样结成的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到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尼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颜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8.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
19.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用“﹏﹏﹏”在短文中画出关键句。
20.短文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去掉,显得啰嗦。
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21.读短文第5自然段,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快乐习作。
你平时做过什么小实验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吧。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要3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A.全部正确。
B.萝卜(bō)——萝卜(bo): 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是普通蔬菜。
C.猜中(zhōng)——猜中(zhònɡ): 部分地或完全地得出
D.差不多(chā)——差不多(chà):1.相差有限、相似。2.大概、大约、几乎。3.表示即将完毕、将尽。
2.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
“好像”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些像、像”,另一个是“表示不十分确定的判断和感觉”。此处的“好像”是指作者不确定蜜蜂是不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表示作者对于蜜蜂行为的一种猜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3.A
【详解】本题考查部首。
瓣:读音:bàn;部首:辛;总笔画数:19。
“瓣”的部首是辛。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花钟》的第一段介绍了各种花的开花时间,原文: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课文《花钟》中,下午5点开的是紫茉莉。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认知能力。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文中那些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把握了关键语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所以,古人说:“观书贵要。”那么,怎样在阅读中准确而迅速地扫描到关键语句呢?文体不同,关键语句的表现特征也不大相同,因而找寻它的角度应该有所变化。
关键语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根据以上解析可知道,有一些关键语句在段落中间 ,起转折作用,所以B项错误。
6.C
【详解】本题考查拟人句的理解和辨析。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A分析句子通过“顽皮、跳舞”等词可知将“雨滴”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属于拟人句。
B分析句子通过“笑弯了腰”可知将“柳树”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属于拟人句。
C分析句子“像”不是比喻词,没有喻体,因此不是比喻句,也没有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因此不是拟人句。
7.B
【详解】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从整体内容来看,这几句话描写的是李叔叔家养的两只鸽子的外形,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第②句引出描写对象,进行整体描写,放在第一位;
局部描写时,先写眼球,再写眼球周围。所以第④句和第③句排在第②句后面;
第①句是概括性的语句,但缺少主语,所以第①句排在最后。
正确答案是②④③①,选B。
8. 闷热 烦闷 分散 懒散
将来 大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闷”读作mēn时可组词为:闷热、闷气;读作mèn时可组词为:纳闷,郁闷。
“散”读作sàn时可组词为:散会、散开;读作sǎn时可组词为:散漫、懒散。
“将”读作jiāng时可组词为:将来、将军;读作jiàng时可组词为:将士、大将。
9. 跨越 检查 查找 确定 挎包 实验 残渣 接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跨:跨越、跨度;挎:挎包、挎斗。
检:检讨、检查;验:实验、验证。
查:查找、查看;渣:碎渣、残渣。
确:正确、确实;触:触角、触须。
10. 增加 失常 顺风 熟悉 安全 模糊 高兴 远处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减少:减去一部分。反义词有:增长、增加等。
超常:意思是超过寻常;超出一般。 反义词有:一般、失常、寻常、平常等。
逆风:1.迎面对着风;2.跟行进方向相反的风。反义词有:顺风等。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生疏的。反义词有:认识、了解、熟习、熟识等。
危险: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反义词有:安全、平安、保险、安然等。
准确: 正确,精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反义词有:错误、大致、大约、谬误等。
生气:1.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反义词有:高兴、和气、容忍、满意等。
附近:1.属性词。靠近某地的;2.附近的地方。反义词有:远处、遥远等。
11. 超常 圆圆 一翘一翘 紫色 密切 淡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辨析。仔细分析词组的特点,写出相匹配的词语进行搭配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2. 法 法布尔 辨认方向 无论 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超常记忆力 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他不是不聪明,而是太懒惰。 记号 把蜜蜂放入纸袋中 把蜜蜂放飞 尽管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仍然坚持下来了。 圆舞 摆尾舞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蜜蜂》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2)出自课文《蜜蜂》,语段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我”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不是……而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并列关系通常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不交叉。
使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前者否定一种情况,后者肯定一种情况即可。
(3)由课文内容“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可知答案。
(4)“尽管……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使用写话时,要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后面的状态。
(5)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密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他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13.《躲猫猫大王》可能写有一只猫大王非常喜欢与老鼠玩躲猫猫的游戏。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书名,大胆猜测书中的内容,语言通顺,情节合理即可。如:《帽子的秘密》可能讲帽子里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的故事。
14. 这件事是你做的。 一块巨石把我挡住了。
【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改写句子的能力。
(1)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原句改为: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将“不是”改为“是”;句末的问号改为“是”。
(2)本题考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如下: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
原句改为将“我”和“一块巨石”互换位置,将“被”改为“把”,其余部分照搬下来。
15.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16. 捉蜜蜂放进纸袋带 到四公里外 做记号 17. 蜜蜂向四面飞散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分析】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可知,法布尔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可知,先捉蜜蜂放进纸袋带,接着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可知,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最后放蜜蜂。
1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知,蜜蜂向四面飞散,此时,法布尔内心想的是蜜蜂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从“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可知,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法布尔内心想的是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从“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知,“好像”表明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表格中,我发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法布尔。
18. 风 水 昆虫 昆虫 19.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些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这样结成的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 20.C 21. 制造了香甜的花蜜 装上艳丽的花冠 散出芬芳的香气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提取信息填空即可。
本题结合句子“花要结果子,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 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可知,花朵可以找风、水、昆虫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昆虫。
19.本题考查了短文阅读理解和提取信息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即可。
本题结合短文内容“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些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这样结成的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可知这是花朵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即可。
20.本题考查了词语表达效果的正确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结合具体语境“花要结果子,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分析,可以看出花除了请昆虫做媒,还有其他媒人传粉,“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只是作者的推测,“大概”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故“大概”一词不可以去掉,所以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对短文段意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本题结合第5自然段句子“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颜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可知这是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所作出的努力,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即:①制造了香甜的花蜜;②装上艳丽的花冠;③散出芬芳的香气。
22.范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今天,我想做一个小实验,我先准备了一个玻璃杯,再找了几枚硬币和一把小勺子。
我先把杯子里倒满水,然后用小勺子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舀,直到再舀水要溢出来,随后我拿出一枚5分的硬币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硬币竟然浮在了水面上。我想:5分的硬币竟然能浮在水面上,那1元的硬币应该也能浮在水面上。
于是,我拿出1元的硬币,把水放到同样的样子,把硬币放上去,说来也怪,硬币竟然沉下去了,我想:难道我放的力气大了,我再试一次。可是结果都是一样,我想同样是硬币,为什么有的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却不能呢!
我去问爸爸,爸爸说:“如果硬币的重量小于张力,硬币就会浮起来。如果硬币的重量大于张力,硬币就会沉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硬币能浮在水面上,而有的不能的原因。”我会意地点点头。
【详解】本次作文首先明确这是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你做过的一次实验。在写作文之前,想想自己做过的哪些实验,这些实验让你有什么体验或收获,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实验去写。写时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注意将实验过程写具体,详细,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