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15: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小嘎子和人shuāi jiāo(    ),一向zhàng(   )着手疾眼快,想qī fù(    )小胖墩儿动转不灵,伸出jiǎo wàn(    )去钩他的脚,结果自己摔了个仰面朝天。
(2)严jiàn shēng(    )wú yí(    )是个吝啬鬼,hóu lóng(    )里说不出话来,用手指向zhí’ér(    )示意,不挑去一茎灯草都不肯死。
2.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桥墩 蹲下 / 绊倒 扳手腕 B.监视 监生 / 揩油 楷书
C.包袱 埋伏 / 陷阱 馅饼 D.刷浆 划桨 / 揪住 铁锹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欺负 破绽 肢体 格局 B.无疑 侄子 侯咙 学徒
C.粉刷 绝活 派头 鼓点 D.衔接 屏障 神圣 侵犯
(3)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胖墩不露一点儿破绽(  ) ②他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③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④小嘎子做事,一向仗着手疾眼快。(  )
A.更加  B.独一无二,没有人能赶上的 C.快,迅速 D.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4)下列词语全是形容人物的一项是(  )。
A.手疾眼快  膀大腰粗 B.精神抖擞  平平整整
C.四四方方  派头十足 D.高大结实  天衣无缝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俩人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B.他就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C.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地。
D.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6)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①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
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③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
(7)“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物形象是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
B.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是想告诉大家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费油。
C.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表示还有两位亲人未见面。
D.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也是一处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爱财如命的丑态。
(8)“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对这句话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对曹小三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 B.刷子李的黑色衣服具有神圣感。
C.这句话从正面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 D.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健步如飞、点头哈腰”是形容人物动作的词语。(  )
(2)“仿佛占了上风”含有“其实并没有占上风”的意思。(  )
(3)“杀进他的腰”意思是把他的腰勒得细一点。(  )
(4)监生是对所有学生的总称。(  )
二、把人物、性格、名著和作者连接起来。
小嘎子    技艺高超        《儒林外史》    徐光耀
祥子 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小兵张嘎》 老舍
严监生 充满活力,性情憨厚 《俗世奇人》 吴敬梓
刷子李 爱财如命 《骆驼祥子》 冯骥才
三、句子练习。
1.(刷子李)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很佩服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术。(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练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写人类文章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的描写,通过对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我们在写作这类文章时要注意:
1.抓住人物主要特点进行描写。 2.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3.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二的思维导图与材料一中第( )条相照应。
A.1、2 B.1、3 C.2、3
2.材料三左侧的“典型事例”中,哪些不能体现“助人为乐”?( 画“X”)
3.(1)照样子,在材料三右侧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其所用的描写方法。
(2)其中有一种描写方法是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的,这种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请你将这种方法总结成一句话,写在材料一中的横线上。
4.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完成下面的片段。
弟弟是个倔小孩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选文一】苏大夫本名苏金散。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选文二】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在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1.对选文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色的规矩”指请苏七块看病必须先备好七块银圆。
B. 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是说明他不仅医术精湛,还精于唱戏。
C.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苏七块行医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2.选文二中写道:“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请你说一说句中“戳”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一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苏七块”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篇选文均选自《俗世奇人》,请你说一说“苏七块”“泥人张”分别“奇”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快乐写作
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或她的面容、声音、举手投足会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请选一位写一写。要求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突出人物的特点,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