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雷雨》教案
教材分析:
《雷雨》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本文以精炼的文字、自然简朴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虽然篇幅 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己经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但能力尚弱,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认“压 、蝉 、垂 、户、扑”四个生字,会写“雷、迎”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挂、垂、压等字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难点)
3.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挂、垂、压等字的好处,并练习运用(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雨声音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观察过生活中的雨吗?认真听过它们的声音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猜一猜吧!
(播放一段视频)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小能手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雷雨》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
2.指导认字读词:蝉鸣、窗户、迎面扑来、压下来、垂下来
(1)正音:“蝉、垂”翘舌音;“户”在“窗户”中读轻声。
(2)交流识字法:
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用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熟字加偏旁,并借助图片识字“蝉”,就是“知了”。
出示蜘蛛垂下的图片识记“垂”字
扩展识字:有目就睡,有手就捶,
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户”:无方之房(户)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扑”:扌+卜=扑
区别:扑——朴——仆
3.巩固识字
(1)开火车轮流读生字
(2)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音、形、义的结合,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整体感知, 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认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1)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8个自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第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
第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
第7--8自然段描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3.请学生说一说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
4.分小组朗读课文,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此环节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的读,理清思路,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四、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雷”跟“迎”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1)“雷”注意字形的大小和比例。雷字的头部较小,身体较长,尾部较短
(2)“迎”竖略微长点,难点是走之底,点偏高,横折折撇改横加s弯,横到点下再拐,s弯第一个弯缓和且跨度略大,第二个弯很小或不明显。
3.全班展示写得较好的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观察重点笔画的特点,促进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对于难写的字示范写,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字的笔顺,并通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板块一:研读课文,感受画面
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请同学拿起书默读课文 1——3自然段。
(一)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师出示问题。(作者描写雷雨前的哪些自然景物
用笔圈出来。这些景物又有怎么的变化呢?用横线画出来。)
2.品读第一自然段
(1)在这一段中,你喜欢哪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压”“黑沉沉”的妙处。让学生说一说“乌云低低地压下来的感受”。
这又多又厚的乌云,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难受)作者用了哪个字来描述的呢?(学生回答:“压”)大家一起做一个压下来的动作吧!
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过渡:不止小朋友们感到难受,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2)引读: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说明周围一片寂静,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
①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 这词读让你觉得当时的风怎样?(学生答:风很大。)“忽然”说明当时的风来得很一一 (学生答:急。)
② 引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指出“垂” 字在这里用的巧妙,我们能不能换成“落”或者“掉”呢?(生回答,不可以。垂表示一头向下,有东西连着,就叫做垂下来)能否换成“爬”?(生回答,不可以。“垂”字描述出蜘蛛逃得慌忙。)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文中“越来越 .......” 的作用描达出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过程。
②(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音乐)再朗读。
③ 你能用越来越......说出雷雨前其他景象的变化吗?
雷雨要来了,乌云越来越( ),天越来越( ),风越来越( ),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 )
3.配乐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4.根据提示词尝试背诵。
(二)学习4 ——6自然段雷雨中景象
1.同桌合作读4——6自然段,体会雷雨天气中的变化
(1)读带有 “渐渐地” 的句子。这些应该怎样读?
“渐渐地” 说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要读得稍慢一些。声音也要越来越小。
学生闭眼(听雨声)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指导朗读。同学们自己读一读4—— 6自然段,感受一下雨的变化
(三)学习7——8自然段,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7—8)自然段,并提问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象
预设生答:太阳、彩虹
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重点语句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这句话哪个字用的好?(“挂”字用的好。挂字能表现出彩虹生动立体的美)
②出示美丽的彩虹图,指导读句子
(2)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引导学生读,并提问认为哪个字用得好?(坐字)
②你能体会蜘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3.指导朗读,读出雨过天晴景象的赞美之情。
4.齐读课文,读出雷雨后的美。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生动,观察细致入微。
六、拓展练习。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什么雨呢?大家尝试一下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一下吧。
七、课堂小结
本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
夏日雷雨图,打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欣赏了作者描绘雷雨的情景,也积累了许多写雨的好词好句。在大自然中,天气是变化多端的,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希望同学们做个学习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八、布置作业
模仿《雷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