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 分,32题共 48分)
1.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的范畴,其能与脑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并且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关于脑脊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中既含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也含有信息分子等
B.脑脊液与脑细胞、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都是双向的
C.脑脊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这些物质不参与渗透压的维持
D.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还有组织液、血浆等
2.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3.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测量动作电位时,需将微电极分别置于膜上同一位点的内外两侧
D.动作电位传导至轴突末梢时可转化为化学信号
4.睡眠主要依靠脑部多个脑区的胞外腺苷含量来调节,胞外腺苷与受体结合后降低神经元的兴奋,促进睡眠。浓茶中的咖啡因是腺苷的类似物,能干扰人的睡眠;研究表明,咖啡因可
使脑内腺苷受体数量上升,但不改变细胞内腺苷受体mRNA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胞外腺苷可以激活脑部神经元Na+通道
B.胞外腺苷受体位于神经元细胞膜外表面
C.咖啡因可与胞外腺苷竞争结合腺苷受体
D.咖啡因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增加腺苷受体的数量
5.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老年人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发生与神经细胞分泌的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有关。Aβ蛋白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如图)。Aβ蛋白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同时发现Aβ蛋白可以促进自由基产生,造成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既能激活APP蛋白基因的转录,又能增强APP的酶切过程。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D患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会受到影响
B.AD患者体内Aβ蛋白的产生和沉积属于负反馈调节
C.AD患者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损伤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D.向早期AD患者注射抗Aβ蛋白的抗体能减缓病情发展速度
6.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7.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正常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下丘脑产生的TRH刺激垂体分泌TSH, 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8.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9.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骑行过程中需要增加散热,骑行运动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B.因为骑行过程中血糖消耗增加且收缩肌群对胰岛素利用增加,机体胰岛素含量会减少C.因为骑行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D.因为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骑行前后血压能保持稳定,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
10.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11.人体体液免疫中,B细胞同时受到抗原和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而活化,进而进行增殖与分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C.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
12.2021年,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新冠病毒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德尔塔毒株,该毒株的传染性更强。如图是德尔塔病毒入侵人体后,T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一旦受物质X的刺激即可增殖分化
B.该毒株侵入人体后,首先会诱发机体发生图示免疫反应
C.该毒株侵入人体会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受基因控制
1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C.植物幼叶和发育的种子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
15.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正其行,通其风;通风见日,实大而美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D.种萝卜,宜沙糯地。五月犁,六月种,锄不厌多,稠即小间,拔令稀
16.植物的生命活动比如种子萌发,依赖于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后可诱导GAMYB基因的表达,GAMYB蛋白可以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
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I5基因与α-淀粉酶基因大量表达都会抑制种子萌发
B.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它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
C.赤霉素和脱落酸对GAMYB基因的表达具有对抗作用
D.上述研究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17.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8.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
退型
4
19.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
A.a B.b C.c D.d
20.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21.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2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23.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
5
2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2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26.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6
27.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的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近邻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60天后测定植株干
重并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处理值/对照值-1)。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
B.在薇甘菊种内存在化感促进作用
C.鸡矢藤对其他种生长均表现为抑制
D.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28.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29.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
D.第3年狼的数量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7
30.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个优势种与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同构成了森林群落
B.调查乔木年龄结构时应采用样方法,选取1 m × 1 m的正方形
C.香果树和野核桃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余3种接近衰退型
D.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31.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关系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位置称为生态位。如在同一个池塘生物群落中,鲢鱼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常栖息在水的中层,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下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影响鲢鱼、鳙鱼和青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氧气
B.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减少了生态位的重叠
C.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
D.生态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和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3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
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5题共 52分)
33.(11分)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 (1分)(神经/体液/神经—
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
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 ,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 。由
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
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
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 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
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 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
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34.(10分)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进行清除,科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并获得如下资料:
资料1:科学家发现T细胞中存在PD-1基因,其表达的PD-1分子分布于T细胞表面,并证实PD-1分子与其他分子作用后,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凋亡。
资料2: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存在于吞噬细胞表面的蛋白——PD-L1。在活化的吞噬细胞表面PD-L1分子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定量研究了PD-L1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如图)。
注:PD-1-/-表示敲除PD-1基因小鼠,PD-1+/+表示野生型小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主要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分析A和B曲线,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3)PD-L1分子和PD-1分子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现有两种推测:①两种分子分别抑制T细胞增殖;②二者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你支持哪一种观点 请据图分析并阐述理由:
。(4分)
35.(9分)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1分)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 (1分),出现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3分)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分)
36.(12分)为研究东北某草原水淹后恢复过程中植物优势种及其主要伴生种的数量变化,同步开展人工建立不同初始比例羊草和寸草苔实验种群研究,连续五年(2003~2007)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取样和检测。部分数据如图所示(图中比例为羊草和寸草苔初始数量之比)。
图1
10
图2
(1)调查题述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羊草和寸草苔均可进行营养生殖(产生
分蘖株),取样时 (填“应该”或“不应该”)将全体植株的地上部分连同地下部
分一同挖出。
(2)结合图1分析, 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图2中,羊草分蘖株生物量总体上呈下
降趋势,原因是
。
(3)调查发现,水淹后恢复演替初期植物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土壤含水量高、部分裸露土地盐碱化。在演替中后期随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腐殖质作用于土壤,土壤盐碱化降低、肥力提高。恢复演替初期羊草等植物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和繁殖,不断产生定居的母株,分蘖株产生率低。演替中后期母株会不断通过分蘖株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大小不同的无性系斑块。这些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很小的比例,不足1%。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结合演替过程中羊草繁殖方式的变化,分析有性生殖的优
势: 。
②请从进化与适应、营养供应与幼苗生长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演替后期无性系斑块内部来源于种子的实生苗占比不足1%的原因:
、
。
37.(10分)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11
养殖 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 。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
。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 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
(答出两点即可)。
12
新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
1.C 2.A 3.B
4.A 胞外腺苷可以关闭脑部神经元Na+通道,抑制Na+内流,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促进 睡眠,A错误;胞外腺苷受体位于神经元细胞膜外表面,胞外腺苷与受体结合后降低神经元的兴奋,促进睡眠,B正确;咖啡因是腺苷的类似物,咖啡因可与胞外腺苷竞争结合腺苷受体,C 正确;咖啡因可使腺苷受体数量上升,但又不改变腺苷受体mRNA的含量,推测咖啡因可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增加腺苷受体的数量,D正确。
5.B 由材料可知,Aβ蛋白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所以AD患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会受到影响,A正确;根据材料“Aβ蛋白可以促
进……增强APP的酶切过程”,再结合图中Aβ蛋白是由APP酶切形成的,可知AD患者体内Aβ蛋白的产生和沉积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线粒体供能,故AD患者神经细胞的线粒体膜损伤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C正确;向早期AD患者注射抗Aβ蛋白的抗体,能减少Aβ蛋白的积累,因此可减缓病情,D正确。
6.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正确;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面部运动出现功能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向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7.A 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不符合反馈调节的含义,A错误;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鱼性鱼类乙时,会导致乙减少, 而随着乙减少,甲又会因食物乙的减少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下丘脑产生的
TRH刺激垂体分泌TSH,TSH的增加抑制TRH的释放,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慢,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D 本题通过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激素调节中的稳态与平衡观。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也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A、B、C错误;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性腺后,与性腺中的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D正确。
B 骑行过程中代谢加快,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因此骑行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A错误;因为骑行过程中血糖消耗增加且收缩肌群对胰岛素利用增加,血糖下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机体胰岛素含量会减少,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 经垂体释放,C错误;血压调节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D 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为特异性免疫,二者的机制不同,B错误;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的细胞是记忆细胞,C错误;抗体、干扰素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A B细胞与T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在胸腺中成
熟,A正确;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的基因种类不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B错误;活化的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但不能产生抗体,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不识别抗原,也不能增殖分化,只能产生抗体,D错误。
C 细胞甲可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故甲为抗原呈递细胞,A错误;图为细胞免疫, 病毒毒株侵入人体后,首先会诱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错误。
13.A
A 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但不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此会消耗能量,B正确;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的部位主要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其中在植物胚芽鞘、芽与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根与茎的形成层、发育中的果实与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分布较多,其他部位相对较少,D正确。
C “正其行,通其风;通风见日,实大而美”与光合作用有关,A错误;“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与固氮作用有关,B错误;“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描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赤霉素等激素有关,C正确;“种萝卜,宜沙糯地。五月犁,六月种,锄不厌多,稠即小间,拔令稀”与光合作用有关,D错误。
C 据题干可知,α-淀粉酶基因大量表达会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脱落酸可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ABI5基因表达ABI5蛋白,ABI5 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B错误;赤霉素可诱导GAMYB 基因的表达,脱落酸可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二者具有对抗作用,C正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属于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17.D。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的数量受自然资源和空间等影响而呈现S型增长,A项正确;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数量增长越慢,B项正确;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 增长速率也会不同(密度大的增长得慢),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项正确;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项错误。
18.C。该区域中的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的增长率先大于0,后小于0,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正确;图中a、b两点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D 错误。
19. B 20. B 21. D 22. B 23. B 24. C 25. A
26. A 27. C 28. C 29. B 30. D 31. A
32.B。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5题共 52分)
33.(11分)
(1)神经—体液(1分) (2)①低 高 ②甲状腺激素 抑制 ③B
解析 本题借助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考查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要素。(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可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其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2)①据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组织中的二倍体细胞比例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②基因工程小鼠的心脏细胞因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而不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无甲状腺激素调节,基因工程小鼠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大幅增加,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③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A组不加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A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强,而B组相应的再生能力弱,可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抑制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与其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34.(10分)
(1) 特异性免疫 免疫监视 (2)PD-L1分子能抑制T细胞增殖
(3)支持观点②,理由:对比A、C、D曲线可知,PD-1和PD-L1分子单独存在时,抑制T细 胞增殖效果不明显,而B曲线结果显示PD-1和PD-L1分子均存在时,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二者是通过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的
解析 (1)人体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来裂解肿瘤细胞,故人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主要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清除,这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2)由图可知PD-L1分子可使T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说明PD-L1分子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3)由图可知,A、C、D曲线分别为PD-1单独存在时、PD-1和PD-L1都不存在时、PD-L1单独存在时的作用曲线,对比3条曲线可知,PD-1和PD-L1单独存在时抑制T 细胞增殖的效果均不显著,而B曲线为二者均存在时的作用曲线,此时,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说明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后发挥抑制作用,即支持观点②。
35.(9分)
(1)增强(1分)(2)降低(1分) 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3分) (3)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
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4分)
36.(12分)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图1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解题思路设问② 有性生殖的优势是什么
(12分)(1) 应该 (2)羊草 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分蘖株获取的空间和光照等资源减少 (3)①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②经过自然选择,植物已经形成与现有环境相协调和适应的特性,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这些
优良的遗传特性 分蘖株能从母本植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生长旺盛,而实生苗生长
的营养来自种子中储备的少量营养物质,生长速度慢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一定范围内,与寸草苔初始数量比,羊草起始数量较少时,其分蘖株数能在一段时间后赶上寸草苔,所以推测羊草可能是该草原的优势种。
设问② 有性生殖可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再通过配子的随机结合,形成多种组合性状的后代,所以有性生殖的优势为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占优势。
37.(10分)
(1)样方法 (2)种间竞争 (3)使水体氮磷总量提高,使水体浑浊度上升 (4)①③ (5)考虑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考虑引入物种是否影响当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