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下面事例中,不能直接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塑料吸盘挂衣钩能够吸附在光滑墙壁上 B.用嘴把气球吹大
C.眼药瓶拔掉盖子后,药水倒不出来 D.用塑料管从饮料瓶中吸饮料
2.下列关于大气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昆明市的大气压约为1.013x105Pa
D.第一位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3.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倾斜对实验测量结果有影响 B.玻璃管越粗管内水银柱越低
C.该装置从地面拿到高山上,水银柱会下降 D.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空气
4.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内外所受大气压强相等 B.塑料吸盘挂钩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C.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
D.塑料吸盘上所受大气压力大于所挂重物的重力
5.如图所示:用塑料吸管可以把杯中的牛奶“吸”到嘴里,关于其蕴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嘴吸气,气吸牛奶 B.嘴对塑料管中的牛奶具有吸引力
C.嘴吸气后,塑料管内的空气压强比大气压强要大
D.嘴吸气后,塑料管内的空气压强比大气压强要小
6.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其原理如图所示,中空玻璃管与玻璃泡相连,玻璃管中水柱上方密封部分空气,用玻璃泡测量物体的温度。当出现“大气压不变,被测物体温度升高”、“被测物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变小”两种情况时,玻璃管中水柱分别会( )
A.上升 上升 B.上升 下降 C.下降 上升 D.下降 下降
7.学习了“大气压强”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如图甲、乙分别是小枫和小红同学利用一个厚玻璃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做的“气压计”,其中有一个自制的装置不能达到目的,另一个自制的装置能达到目的、于是将此装置从一楼带到五楼的过程中(每层楼高3m),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高度差(cm) 5 5.3 5.6 5.9 6.2
A.甲装置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温度计的原理
B.乙装置上楼后管内水柱升高,说明大气压变大
C.甲装置中,如果选用更细的玻璃管,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大致得到结论:每升高1m,大气压降低10Pa
8.如图所示,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a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9.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中,如图所示,瓶口和瓶颈都被水浸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盆景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气体压强变大
B.几天时间后只要瓶中还有水,盆景中的水位高度不变
C.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的原因是大气压
D.最开始盆景中水位慢慢下降,但瓶口还没有露出水面时,瓶内气压不变
10.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直立圆筒装满水后,置于水平桌面上,筒高40cm,筒的上方用盖完全密封,分别距筒顶10cm、20cm、30cm的a、b、c各处打一个小洞,如图所示,则在常温下( )
A.三个筒中的水都会从小洞中流出
B.只有C筒中的水会从c孔流出
C.只有A筒中的水会从a孔流出
D.因三孔处水压都小于大气压,故三筒中水都不流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1.著名的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____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______;物理学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________Pa;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____.
12.注射疫苗用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时,是利用___________把药液吸取上来的。为了防止医生和病人之间病毒的交叉感染。在重症病房,医生穿上如图所示正压防护头服,防护服内气压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病房内气压,从而有效防止空气中病毒侵害医护人员的健康。
13.如图所示,瓶内盛有一定量水,瓶壁上有三小孔,分别塞有a、b、c三塞子,玻璃管中水面高于b低于a,玻璃管下端高于c低于b、则只拔出a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只拔出b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①向外流水、②向里冒气泡、③没有现象)
14.如图甲所示,玻璃杯中装满水后用硬纸片盖住,水对玻璃杯底的压力为F甲。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杯倒置后,由于受 ______的作用,杯中的水不会流出,纸片也不会掉下来。若图乙中水对硬纸片的压力为F乙,则F甲______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有三个小实验:甲为敞口烧瓶内装有保持95℃的热水来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乙为用装满水的杯子和盖着的薄塑料片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气的气球.当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请你推测:甲实验中的热水会______;乙实验中薄塑料片会______;丙实验中气球的体积会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先在一端封闭、约1米长的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确保管内没有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管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移开手指,待液面稳定后,读出此时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为745mm,此时外界压强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如果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充满这个玻璃管;
(3)如果该实验中出现以下情况(以下均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
b.将玻璃管换成更粗的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
c.若有少量空气残留在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
(4)如图丙所示,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足够大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将会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银柱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7.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装置及方案如下:
步骤1: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细线拴住活塞的颈部,用弹簧测力计多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2N;
步骤2: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6.8N;
步骤3:注射器吸入部分液体,并将活塞推至底部,用橡皮膜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7.2N;
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注射器的容积V/mL 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L/cm 大气压的值p/pa
3.0 4.90
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进行步骤1的操作目的是测出______,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造成步骤2和步骤3测量结果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3)步骤3中,向注射器内吸入______效果较好(选填“水”或“植物油”);
(4)为了保证装备的气密性,堵住针筒前端小孔,将活塞拉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活塞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离原来位置越______(选填“远”或“近”),气密性越好;
测出的大气压的值为______Pa;
分析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你认为选用体积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注射器,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高压锅
世界上第一只高压锅是由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帕平在1681年发明的.最早的高压锅也叫“帕平锅”,最初只是作为消毒用具。高压锅由于烹饪时间短,烹调出来的食品味道好,特别是使不容易熟的肉类烹饪起来变得容易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高压锅结构如图所示,锅本身有两层,中央摆有内锅,要煮的食物就放在内锅里.加热以后,水蒸气跑不出来,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相应升高,食物就熟得快了使用前要检查放气孔是否通畅,安全阀门是否完好,以防出现爆炸事故。安装易熔片是为了防止安全阀门出现故障而起备用保险作用的它是由熔点较低的铝合材料制成的,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压强过大,温度随之升高,当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易熔片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喷出,使锅内压强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1)不容易熟的食物可以利用高压锅来烹饪,请简述高压锅的这一工作原理;
(2)更换易熔片时,若没有铝合材料,是否可以利用铁片来替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