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14: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fàn wéi càn làn zǐ sè zhè jiānɡ

dù juān sēn yù shí sǔn duān zhènɡ

二、选择题(10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簇(cù) 油漆(qī) B.臀(diàn)部 登陆(rù)
C.浙(zhè)江 蜿蜒(wān yán) D.哺乳(rǔ) 系(jì)绳子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怒力 烂灿 竹笋 B.肩膀 代替 变化多端
C.狭窄 额头 郁郁葱葱 D.范围 镶嵌 来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B.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C.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照,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D.阴天,室内光线不好,就要开灯。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走进去,我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B.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C.太阳下,雪蜂间的云影就像白级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D.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海上日出》从不同方面描写了日出时海上的景色。
B.《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爬山虎的脚》也是他的作品。
C.《颐和园》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D.《七月的天山》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三、填空题(20分)
7.辨字组词。
扩( ) 努( ) 烂( ) 镶( )
矿( ) 怒( ) 拦( ) 壤( )
浙( ) 罗( ) 移( ) 端( )
晰( ) 萝( ) 侈( ) 瑞(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夺目——( ) 灿烂——( ) 伟大——( )
反义词:清静——( ) 分辨——( ) 努力——( )
9.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金碧( )( ) ②五( )斑( )
③( )( )发光   ④神清( )( )
⑤变( )多( ) ⑥( )( )不一  
(1)雨后,空气清新,令人___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2)我能写出词语②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
(3)我能写出词语③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先写了看日出的___________,接着具体描绘了__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__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最后写了作者观日出的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信息匹配(7分)
1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项目,方面;③仔细地看;④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
(3)他端来一把椅子放在了老爷爷的身旁。 ( )
1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无论……都……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不仅……而且……
(1)( )内洞一团漆黑,( )什么都看不见。
(2)这时候发亮的( )是太阳、云和海水,( )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五、语言表达(10分)
13.按要求写句子。
(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改为拟人句,使表达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边的云彩变化可真大啊,时而像鸳鸯戏水,时而像群猴嬉闹,时而像羊群草,时而又像万马奔腾。(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口语交际。
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老师让你带他参观学校。请你画出参观路线图,再按顺序介绍校园,并简单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课内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5.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乌黑——( )
16.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是什么?用“——”画出相关语句。
17.“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句话运用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内洞_____的特点。
18.作者描写了内洞的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___________,一是形状_________;二是________ 。
鼎湖山听泉
①从肇庆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
②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愈往上走树愈密,绿荫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泉水隐到了浓荫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③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④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   )、(   )、(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⑤朦眬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1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第④段中的括号里。
A.辨识   B.品味   C.聆听   D.倾听
20.本文是按照___顺序来写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肇庆市→____→____。
21.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鼎湖山树的浓密,与题目“听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短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不同的泉声。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各种不同的泉声比作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很生动形象。
C.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泉声的气势,朗读时节奏要快。
23.你是怎么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25分)
24.习作。
祖国的山河壮美,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以“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为题,仿照课文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些你喜欢的修辞手法,把游览的过程写具体。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围、紫、浙、郁、端”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B选项有误,“臀”的读音为“tún ”,“登陆”的“陆”的读音为“lù ”。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词字形的识记与辨析。
A选项“怒力”的正确写法是“努力”。
4.C
【详解】考查词语的搭配。C项错误,光照的意思是光线的照射,是动词。这里应用名词“光线”。
5.A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的赏析。
A.结合“走进去,我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可知,句中没有本体和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B.结合句子中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可知,句子把“昆明湖”比作了“镜子”“碧玉”,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结合句子中的“雪蜂间的云影就像白级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可知,句子把“云影”比作“巨伞”,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D.结合句子中的“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可知,句子把“塔松”比作“巨伞”,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项,正确。《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B项,正确。《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C项,正确。《颐和园》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按照“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赞美之情,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D项,错误。《七月的天山》是按游览顺序写的,移步换景。先写了进入天山,再写了再往里走,然后写了走进天山深处。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热爱之情。
7. 扩展 努力 摆烂 镶嵌 矿石 怒火 拦截 土壤 浙江 张罗
移动 端水 清晰 萝卜 奢侈 瑞雪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辨析组词能力。
扩:扩大、扩张、扩充;
努:努嘴、努眼、努出;
烂:破烂、灿烂、糜烂;
镶:镶牙、镶边、镶嵌;
矿:石矿、油矿、矿山;
怒:发怒、恼怒、激怒;
拦:阻拦、拦网、拦路;
壤:接壤、天壤、红壤;
浙:江浙、浙河、两浙;
罗:罗列、罗网、网罗;
移:转移、迁移、移送;
端:端正、端坐、无端;
晰:明晰、清晰可辨;
萝:松萝、花萝、藤萝;
侈:夸侈、侈谈、浮侈;
瑞:祥瑞、昌瑞、瑞彩。
8. 耀眼 绚烂 宏伟 嘈杂 混淆 懒散
【解析】略
9. 辉 煌 彩 斓 闪 闪 气 爽 化 端 姿 态 神清气爽 五彩缤纷 历历在目 栩栩如生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反义词、选词填空、仿写词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比喻陈设华丽。
五彩斑斓,意思是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闪闪发光,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
神清气爽,意思是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姿态不一,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
(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读句子根据语境可知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让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所以选用神清气爽一词。
(2)本题考查近义词。
五彩斑斓,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
(3)本题考查类似词语。
闪闪发光是AABC词语,就是指前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如: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
10. 巴金 时间、地点及环境 天气晴朗 天边有黑云 感受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热爱祖国秀丽山河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1)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老先生,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顺序,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11. ② ③ ④
【详解】此题考查字义理解。
由于生字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有些字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遇到这样的题,学生要学会“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生字的意思。有些字有多种义项,就要“借助”前后文,把字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通过分析比较,对照具体语境,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最后把选择的字义,放到句子中看看是否合适,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中“变化多端”意思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在这里的意思是:头绪、方面。故选②。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中“端详”意思是:认真地看;仔细地打量。“端”在这里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故选③。
(3)“他端来一把椅子放在了老爷爷的身旁。”中“端来”意思是:抬来,用手环抱物体呈平托势拿过来。“端”在这里的意思是:用手平正地拿着。故选④。
12. 因为 所以 不仅 而且 无论 都 即使 也
【详解】此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与运用。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
“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会有什么结果。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表明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
(1)“内洞一团漆黑”和“什么都看不见”,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因为……所以……”。
(2)“这时候发亮的是太阳、云和海水”和“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仅……而且……”。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花朵和叶子”和“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无论……都……”。
(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作什么”和“很值得观赏”,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即使……也……”。
13. 春天轻轻地走来了,小草好奇地探出了头。 面对急需帮助的人,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这首曲子跌宕起伏,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轻快,时而缓慢。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本句中应把“小草发芽”这个动作想成人的动作来写,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如:春天来了,小草探出了自己的小脑袋。
(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反问句,方法:首先加上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再把句中表示否定的“不能”改为“能”,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3)本题考查用词造句。
解答时,先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再根据意思来造句,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时而:指没有确定时间地重复出现。
如:白云时而像翱翔的雄鹰,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像温顺的小猫,时而像棉花糖。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陈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吗”,把句中表示否定的“不是”改为表示肯定的词“是”,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14.示例:
一迈进学校的大门,最吸引人的是那个六角亭。六角亭旁边有一个滴水池,平时我们都是在这玩耍。过了滴水池,就到了我们的善知楼,这里是我们的教学楼,通过善行楼抵达体育馆之后,就到我们的大操场了,这里宽敞平坦,我们经常在这里踢足球、跳绳……最后就是我们的向善楼,也是我们学校的综合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结合校园环境,画出参观路线图,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介绍参观路线即可。
如:走进我们的学校,首先看到的是坐落在中间的教学楼。教学楼的后面是操场,我们经常在这里玩耍,教学楼的正前方是两块草地,草地上种着千姿百态的花儿。我仿佛看到了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校园真美,我爱校园!
15. 观赏 漆黑 16.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条黄龙,一条青龙。 17. 作比较 大 18. 黑、奇、大 奇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解析】15.本题考查近义词。
观看,做观众;特意地看;观察、凝视。读文章,从文章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可知观看的近义词是观赏。
乌黑,形容黑色,读文段内容,从句子: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可知近义词是漆黑。
1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文章第一自然段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可知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读句子,可知句子将内洞和外洞进行比较,说明了内洞比外洞大得多的特点,因此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句子: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内洞比外洞大得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可知作者抓住内洞的黑、奇、大三个方面,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形状变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颜色各异,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9.C A B 20. 游览 去庆云寺的路上 庆云寺 21.描写树木的浓密,一是衬托泉声,景美声脆。二是树木这么浓密正是得益于泉水的滋养、孕育,进一步写出泉水的蓬勃生机。 22.C 23.从“蓬勃生机的清泉”“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中可以看出,在作者眼里,清泉是富有生机活力的,作者陶醉在清纯悦耳的泉声中,表达出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热爱。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语序。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用心细细地……”判断,再根据四个选项的词语,按照由浅入深进行排序,应该先聆听,然后辨识,再品味。
20.本题考查游览顺序,根据文章中出现的地点如“肇庆”“寒翠桥”“庆云寺”等,我们判断为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写景的。
2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划线句子写了鼎湖山树非常浓密,突出了鼎山湖周围环境非常清幽,为了作者能够听到“泉声”做了铺垫和进一步写出泉水的蓬勃生机。
22.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划线句是排比句,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的泉声,朗读时要尽可能突出每种声音的不同,所以要读的缓慢一些。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这句话突出了鼎湖山周围景色的清幽,泉声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也点明了清泉滋润着万物,孕育出了蓬勃生机,清泉为作者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24.例文
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到九寨沟一游,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人间仙九寨沟。
九寨沟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羌自治州,距九寨沟县城30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是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5A世界级风景区。每天,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成千上万,络绎不绝。
九寨沟的天空明净瓦蓝,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空中,缕缕白云犹如棉花糖,随手可摘,这里空气清新自然,令人神清气爽。
早上,我们坐上观光车,首先到达了长海,远远望去,长海掩映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像一位羞涩的少女,静静地依偎在恋人身旁,喃喃低语。长海四周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婉转歌唱。岸边绿油油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一阵微风吹来,海面波光粼粼,晶莹通透,像一片片孔雀羽毛覆盖在海面。我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仿佛走进了梦幻般的仙境。“咔嚓、咔嚓”我被一阵阵相机声惊醒,再向海面望去,此时的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海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秀丽的山峰,鱼儿在空中穿梭,鸟儿在水中飞翔,形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让我与游客们驻足观望,久久不愿离去。
跟随观光车,我们还浏览了箭竹海、五花海、老虎海等景点。这里的海,是那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这里的海,是那样的静,静得与世无争;这里的海,是那样的清澈,清澈得毫无杂质。这里的海,是那样幽蓝,蓝得像一块无瑕的宝石,而珍珠滩瀑布却是另一番景象。
珍珠滩瀑布,高21米,宽270米,是悬崖上面的泉水,喷涌而下,溅出一粒粒水珠,这些水珠似断了线的珍珠,撒落在空中,珍珠滩瀑布因此得名,整个瀑布看起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恰如狂龙发怒,水声震耳欲聋,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不得不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案叫绝!诺日郎瀑布也十分壮观,84版西游记的部分片段就是在此拍摄的,怎么样,你想来游九寨沟吗?
我爱九寨沟,更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详解】考查命题作文。
本题为命题的写景作文,要求以“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为题,按顺序写一处你游览过的风景。回顾游览过的景色,想想哪处让你印象最深刻,最想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分享,然后确定写作内容。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开头:开门见山点题。
中间: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抓住描写景物的特点,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