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13: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脆弱(cuì)  洪亮  加速  证实
B.恐怖(bù)   玻璃  盲人  齿轮
C.单调(diào) 呈现 神秘 和谐
D.丑恶(wù) 蟋蟀 唯恐 清脆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走:跑。)
B.自愧弗如(弗:不。)
C.声泪俱下(俱:都。)
D.不以为然(然:这样。)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列举了几个事例,下列不是用来证明的一项是( )
A.花圃里的花儿开放。
B.石蕊试纸的制成。
C.蚯蚓的分布。
D.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下列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司空见惯 B.标新立异 C.一叶知秋 D.无独有偶
5.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锲而不舍)
B.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追根溯源)
C.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百看不厌)
D.虽然罕见,但是不只是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无独有偶)
6.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C.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xí ɡuàn lǐnɡ yù qiū yǐn 
huā pǔ  sōu suǒ  mánɡrén
kǒnɡ bù  chū bǎn  bō li  tái jiē
8.形近字组词。
援( ) 辩( ) 悉( ) 涡( ) 诞( )
缓( ) 辨( ) 蟋( ) 锅( ) 延( )
9.句子积累。
(1)《学弈》一文中,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学习表现却截然不同,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填四字词语),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改变它,改变它就会使事物更加通达,通达才能使事物长久地发展下去,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只有不断地更新又更新,日日更新,才能有新的进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我们学生如果能用功努力,就可以比老师更有成就。
三、语言表达
10.如今,互联网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出现了搜题、解题类的软件,但大家对这类软件的评价褒贬不一。六(3)班的同学正在围绕“搜题、解题类软件是帮手还是‘枪手’”的话题进行辩论。请你参与此次辩论,代表反方发表观点。
正方: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帮手。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这就相当于请了一位家教,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
反方:________
11.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①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愧弗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心里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2.这篇散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我”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13.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写了“我”的观点是:凡是能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依据是(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为什么说是小蝎子在里面?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样可以阻止“我”随便动表。
B.对于“我”这么小的孩子无法讲清表里精密零件的构造原理。
C.因为蝎子的叫声有点类似表里发出的滴答滴答声。
15.文中句子①是___________描写,②是___________描写,③是__________描写。
16.“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在文中用“﹏﹏﹏”勾出“这样的话”是哪句话。为什么,我后来不说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7.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
1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徒劳( )舒适( )同情( )
19.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老人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21.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划出。
22.老人是怎样分析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快乐写作吧。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就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D项“丑恶”中“恶”的读音为è,意思是丑陋恶劣。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D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是,对。
3.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文章选取了紫罗兰的花瓣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转动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
4.C
【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选出意思相近的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题干“见微知著”意思是: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A “司空见惯”意思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B “标新立异”意思是: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C “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D “无独有偶”意思是:意思是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综上,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一叶知秋”,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词语意思,就容易辨析出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情况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项“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与意思对应。
B项“追根溯源”意思是: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与意思对应。
C项“百看不厌”意思是: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觉得厌烦,比喻非常喜欢和很有深度的欣赏价值。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与意思不对应。
D项“无独有偶”意思是:意思是不止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与意思对应。
综上,本题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辩论的特点是人员的双边性,辩论观点的对立性,论证的严密性,追求真理的目的性。
故根据辩论的特点及辩论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知,A项“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正确;B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表述正确;D项“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表述正确。
只有C项“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表述不正确,在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而语速不能过快。故C错误。
7.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惯、领域、蚯蚓、圃、索、恐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救援 辩论 悉心 漩涡 诞生 缓和 辨析 蟋蟀 锅盖 延安
【详解】本题考查生字组词。
援可组词:援助、援建、救援等。
辩可组词:争辩、辩护、辩解等。
悉可组词:熟悉、悉尼、悉心等。
涡可组词:涡轮、涡流、漩涡等。
诞可组词:诞辰、 圣诞、诞生等。
缓可组词:缓慢、缓解、缓冲等。
辨可组词:辨认、分辨、辨别等。
蟋可组词:蟋蟀。
锅可组词:炒锅、锅炉、锅盖等。
延可组词:延伸、延续、延长等。
9.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识记。
学弈出自《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从文言内容可知,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一个是专心致志的,一个是三心二意的。正因为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结果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本题考查对儒家经典内容的识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下》,表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本题考查对儒家经典内容的识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节选)》: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正符合题干的意思——学生用功努力,也可以超越老师。
10.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经常使用这些软件,会让我们对它们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使我们的学习能力下降。
【详解】此题考查口语交际。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首先作为反方要先阐明自己的观点,要先说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再写出搜题软件对学生的坏处,比喻让学生有了依赖性,不会自己独立思考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语言通顺即可。
如:我方认为搜题、解题类软件是“枪手”。一些学生将这类软件当成了抄作业的“神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搜题抄答案,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成绩怎么会提上去呢?
11.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真理不可能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对他的台风与舞技,我们自愧弗如,只有甘拜下风。
【详解】本题考查改反问句,改双重否定句,写句子。
(1)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根据方法,原句中的“是”改为“不是”,真理前面加上难道,句子末尾加上反问词吗,句尾句号改为问号。原句更改为: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②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一找: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二换: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绝对”等词语,三删: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特别”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四查: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根据方法,原句改为:真理不可能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考查词语造句。
理解自愧弗如的意思,“自愧弗如”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如:虞舜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使他们自愧弗如。
12.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善于观察 爱思考 13. 都是活的生物 鸟鸣犬吠等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钟声和三弦的声音是人敲(弹)的。 14.C 15. 语言 动作 心理 16.“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幼稚,知道父亲的表里并没有小蝎子,也就不说了。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引出下文。下文写的是“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从文中对“我”观察父亲的表,以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并认真思考父亲说的话,可以看出童年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人。
1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知“我”的观点。文中“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就是“我”的依据。概括起来就是鸟鸣犬吠等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钟声和三弦的声音是人敲(弹)的。
1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我”一直想看父亲的表,而父亲一直不许“我”动,后来允许“我”看,“我”问了很多问题,直到“我”问到表里面为什么会有蝎子的时候,父亲没有回答。可以知道选项A和B正确,选项C文中没有提到,选项表达内容错误。
15.本题考查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辨析。
人物细节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句子①他对我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是父亲对“我”说的话,是语言描写。句子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是描写的人物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句子③是对“我”心理想法的描写,属于心理描写。
1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这样的话”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指的就是前文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父亲本来说有小蝎子在表里就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表,实际上并没有,而童年的“我”信以为真。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明白了更多的事情,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所以就不说了。
17.促进 匆忙 18. 徒然 安适 怜惜 19.老人回答说,他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他以为他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20.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21.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22.老人认为骑手眼睛里的仁慈和同情是很明显的。老人之所以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是因为老人发现前面几位骑手根本不关心他的处境,而最后一位骑手同情他。 23.喜欢。他具有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格。 24.最后一个骑手
【解析】17.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促进:指推动发展和进步。
促使:推动使产生行动或发生变化。
指骑手的好奇心推动他去问,用“促使”。
匆忙:指匆促、急忙。
忙碌:事情太多不得休息。
指忙于工作用“忙碌”。
18.本题考查近义词。
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近义词:徒然、枉然、白费。
舒适: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近义词:安适、安逸、舒服。
同情:对于别人遭遇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近义词:怜惜、怜悯。
19.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陈述句改转述句可以利用口诀:一找人称;二去冒、引改为逗;三看句前谁对谁;四改人称你我他;五改之后读又读。“我”是提示语中第一人,“我”改“他”,冒号改成逗号,引号去掉。
示例:老人回答说,他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他以为他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第一自然段“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可得出答案。
2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可这是骑手在帮助老人。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五自然段“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老人是从骑手眼睛里看出了仁慈和同情,他之所以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是因为老人发现前面几位骑手根本不关心他的处境,却从最后一位骑手的眼睛里看出了同情,所以他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品析。
从第二自然段中:骑手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通过这段描写骑手对老人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乐于助人的品格,且富有同情心。
24.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根据文中内容,全文围绕着“最后一个骑手”对老人的帮助,故题目可以为:最后一个骑手。
25.范文:
知识拷贝器
当你考试没复习时,你是否很希望能一下子把内容都记起来?你是否很想像手机一样可以把知识拷贝?我告诉你,这不是梦,未来科技实现了这个梦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穿戴好,准备通过“穿梭门”到达学校。可当我要踏进门时,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天要考试呀!我没复习,该怎么办?我急得不停跺脚。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像电脑一样的机器。这是什么?先带上吧。于是,我二话不说连忙拿了就走。
到学校后,我不小心按到了一个开关。随后,这个机器突然叫了一声:“知识拷贝器为您服务!”知识拷贝器?不会是假的吧?于是,我半信半疑地选了我们要考的数学公式。然后它预热了一会儿,从旁边的小盒子里弹出一片面包。面包?就这?这不会是哆啦A梦里面的过目不忘面包吧?我迟疑地吃下去。嗯?也没什么嘛!可是,出乎我意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老师发了试卷,我心情忐忑地拿了试卷开始做题。起初,我觉得好像没什么反应,可做着做着,我的手似乎不受控制了,我的大脑转得非常快,题目很快就被做完了。我也就提前交卷,离开教室。
到了晚上,老师利用互联网给我们发了试卷。我忐忑不安地点开。“全班第一!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我惊讶地叫出了声。我这才相信知识拷贝器的力量。
爸爸回来后,我与他说了今天这件事,他笑着说:“这是我刚发明的,没想到这么有用。”过了几天,知识拷贝器上市了。人们都说:“这可真是个伟大的发明啊!”
然而,我却觉得虽然科技发展让我们越来越便利,但是我们还是要好好学习,不可以过度依赖科技产品,更何况,世界还在等着你创造更多科技产品来造福人类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要想让习作变得奇特,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习作令人信服,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基础。所以,我们写的习作应该是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所有的奇特经历。为所编写的故事,确定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开头:可以交代故事的背景,写未来某一科学技术问世。
中间:要把这一科学技术的主要功能介绍出来,然后围绕它展开联想,虚构一个科幻故事。具体写出使用这一科学技术后所发生的故事,人物有什么神奇的经历。
结尾:可以对科技的神奇魅力进行赞叹,表明自己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志向,以点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