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20 12: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yè) 间或(jiàn) 栏槛(jiàn) 渚清沙白(zhǔ)
B、拓本(tuò) 字帖(tiě) 桑梓(zǐ) 锲而不舍(qiè)
C、炽热 (chì) 监生(jiān) 威吓(hè) 人烟阜(fù)盛
D、敕造(shè) 跬步(kuǐ) 慰藉(jiè) 鞭笞天下(chī)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www.21-cn-jy.com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C、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2·1·c·n·j·y
D、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成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让“死”活下去》是著名作家史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妻子陈希米对亡夫的回忆之书,记述了陈希米与史铁生相濡以沫的爱情以及如何从爱人过世的伤痛中走出的精神历程。21·cn·jy·com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21·世纪*教育网
B、他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C、要以平常心、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苦难和不幸,这样,不仅你能医治创伤,调整人生的方向,还会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收到好的效果。 www-2-1-cnjy-com
D、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2-1-c-n-j-y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审美意蕴的一项是( )
A.翔姿优美,亦刚亦柔,阵容壮观,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B.大都以动态出现,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与鹰、燕、鹤鹭等有所不同。
C.翅膀拍动频率适中,沉雄有力,引吭嘹唳,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D.在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时,冲入秋空,布阵南征,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8、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版权所有:21教育】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拿蟋蟀、鸣蝉、鹰鹞、鹤鹭等与鸿雁做对比并引用古诗词中的句子,是为了突出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之浅吟低唱、鹰的竦持树端、燕的栖息房梁、鹤鹭的兀立江滩,其审美意蕴较之鸿雁列阵高飞低下得多。  21*cnjy*com
D.文章最后一段中说“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
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世之贤士子乎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21*cnjy*com
(选自【元】戴良《爱菊说》)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 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 类:种类
D. 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切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 .④ B. ⑤ C .④ D.④
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及默写(2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4分)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4分)
(3)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⑴ 请对颔联 “乱”“平”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⑵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4分)

16、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8分)
(1)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比权量力, 。(贾谊《过秦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万里悲秋常作客, 。 (杜甫《登高》)
(5)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篇小说,完成17-20题。(18分)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21cnjy.com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来源:21cnj*y.co*m】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 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7、中年女子是出来乞讨的,为什么要拿出身份证来?(3分)

18、三年前女人向别人乞讨时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6分)
19、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5分)
20、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综合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细致传神地刻画了一位中年女子的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台湾社会中人民的悲惨境地。
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21教育网
C、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
D、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出处:21教育名师】
E、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六、作文(65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4.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