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古诗三首》
寒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看到下面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节日?
祭祀
介子推
冷食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写成之时,皇帝唐德宗刚刚即位。唐德宗试图将国家恢复到盛唐大一统的气象,而韩翃这首《寒食》诗正是这一气象的诗意再现,所以深受德宗皇帝的激赏。在他即位的这一年(建中初),中书省两次送来知制诰的人选,都被德宗否定了,独独看中了闲居十年又辞疾在家的“小幕吏”韩翃,凭的就是这首诗。皇帝的制语一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恰恰让德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
皇帝又是怎么读出了诗人对他的赞美的呢
从前面两句中读出来,皇上可能这样理解一、二行街:因为“寒食东风御柳斜”,所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给人们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来自皇宫,来自皇帝,这就是皇恩浩荡;“轻烟散入五侯家”直接写出了皇恩浩荡。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长安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花,寒食节这一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树,柳枝随风轻摇。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分传蜡烛,轻烟飞散到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的景色奇特迷人。城中处处可见花絮随风飘舞,皇宫中柳树的柳枝也在风中轻轻摆动。到了傍晚皇宫中挨门挨户传赐烛火,豪门贵族也得到赏赐,家中也因此飘出缕缕轻烟。
【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
【汉宫】汉朝皇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点蜡烛。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像《寒食》这样对诗人的感情在理解上有争议的诗歌还有不少,在诵读这些古诗时,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细细品味诗句语言,就能够渐渐贴近诗人内心,与诗人的情感共振。对于不同的体会,只要有理有据,我们都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寒食
夜晚
白昼
自然风光
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寒食》一诗,诗人借汉喻唐,描写了寒食节京城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家家禁火,宫廷中却忙着传赐新火的景象,表达了对权贵豪门特权现象的不满和讽刺。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