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20:12: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内容出处】
第二单元“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义务教育部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2019版)P31-34。(1课时)
【课标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主要情节。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3.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设计说明:结合课文内容、语文要素及编者意图,寻找语文课程标准与之匹配的要求作为本科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同时,对课程标准中的与之匹配的目标进行细化。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主要情节。”分解为“圈划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能简单描述故事。”将“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分解为“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找出汤姆和贝琪的历险经历,包括时间、地点、任务、事情”;将“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解为“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作者语言魅力与结构技巧,提升阅读感悟及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主要情节。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二。(检测学习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1、2、3、4。(检测学习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本主题是第二单元“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的略读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本单元所学内容《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等等,了解外国文学。同时,运用已经学习过的阅读犯法,有目的地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2.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斯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及贝琪的冒险故事,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课文节选的内容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描述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琪回来后小镇上欢乐的情景;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了汤姆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过程;最后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被封,乔埃被困洞中。
设计说明:上述内容不仅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应该从文本、感情等不同方面去进行。本课篇幅较长,阅读量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导引法,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品读精彩词句,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
任务一 :自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任务二: 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自学生字词,完成自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qí qǐ) 敞篷(chǎng cǎng) 疲惫(bèi biè)
褴褛(lán jiān) 吹嘘(xū xú) 叮叮当当(dāng dàng)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软( )无( ) ( )喜若狂 滔滔( )( )
浩浩( ) ( ) 十( )十( ) 三( )三( )
设计说明:课前扫清字音、字形障碍,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为课中学习做好准备。
课中活动
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共享资料
1.我们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汇报有关作者的知识。
(2)汇报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知识。
◆内容概要: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一个名叫汤姆·索亚的孩子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的故事。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天性纯真、热爱自由,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先后经历了目睹凶杀案、“海盗”营地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被困、山洞再次寻宝等历险生活,最终成功获得了宝藏。
◆艺术特色: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中,马克·吐温用幽默且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将主人公一个个冒险故事相互串联,在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2.依据主要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成功脱险后,人们由悲痛欲绝转为兴奋不已。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汤姆讲述山洞历险过程。
第三部分(第6—15自然段):写汤姆探望朋友,得知乔埃被困在山洞中。
学习任务二: 研读课文,探究重点
1.感受汤姆和贝琪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
(1)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
(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
(4)出示句子,重点理解感悟。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2.听汤姆讲洞中历险的过程。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过程时的神情和姿态。
(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3)找出描写汤姆和贝琪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
提示: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
明确: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4)谈一谈感受。
从“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这句话可以知道这个山洞真是太大了,要想从洞中走出来真是太难了!但是汤姆和贝琪就这么一步步地摸索,最后终于安全脱险。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示例: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洞中迷路后他多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贝琪绝望时他主动安慰贝琪;汤姆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在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任务三:升华主题,拓展阅读
1.你认为作者塑造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2.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4.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读整本书。
汤姆把刷子让给贝恩,脸上显出不愿意的神气,心里可是快活得很。这下子刚才那只“大密苏里号”轮船在太阳底下干着活,累得直出汗,同时那位退休了的艺术家却坐在附近的阴凉地方一只大木桶上,耷拉着两条腿,大声地嚼着苹果吃,同时盘算着宰割别的小傻子。角色是并不缺乏的;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儿过;他们都想来开玩笑,但结果却留下来刷墙。在贝恩累得不行了的时候,汤姆已经和毕利·费舍讲好了买卖,把接替的机会让给他,换了他一只收拾得很好的风筝;等到他又玩够了的时候,江尼·密拉又拿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来甩着玩的小绳子换得了这个特权——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轮流下去,一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后来下午过了一半的时候,汤姆已经从早上的一个可怜的穷孩子成了一个地道的阔佬。除了上面提到过的那几件东西以外,他还得到了十二颗石弹,一只破口琴,一块可以透视的蓝瓶子玻璃片,一尊苇管做的炮,一把什么锁也不能开的钥匙,一截粉笔,一只大酒瓶的玻璃塞子,一个洋铁做的小兵,一对蝌蚪,六个爆竹,一只独眼的小猫,一个门上的铜捏手,一根拴狗的颈圈——可是没有狗,一个刀把,四块柑子皮,还有一个坏了的窗户框子。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检测与作业】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星期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 ) 哀悼——( ) 祈祷——( )
寻找——( ) 呼喊——( ) 疲惫——( )
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
【学后反思】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认识了勇敢坚毅、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的故事让我们惊叹不已;读了《骑鹅旅行记》我认识了调皮可爱、知错能改的小男孩尼尔斯,他在变成小狐仙之后骑鹅旅行的奇妙经历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其实,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读了这课之后,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汤姆.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