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的读音,意义,疏通文意并背诵。
2.理解比兴和引用的运用,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文体知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简介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创作背景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这。
4.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6.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9.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0.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1.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13.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14.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疏通文意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陋室真的很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
2.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3.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
课文讲解
5.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用“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深意?
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爱莲说
周敦颐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的读音,意义,疏通文意并背诵。
2.理解正反衬托的运用,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会作者不慕名利的情操,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说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作者简介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之,助词,的;者,的;甚,很;
蕃fán,多(有关资料上通“繁”);
疏通文意
2.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唯独;爱,喜爱,喜欢;自,自从;甚,很。
3.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予,我;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但是;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疏通文意
4.中通外直,不蔓wàn不枝,
中,里面,指茎内;通,贯通;外,外面;
直,笔直;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生藤蔓(名作动);枝,长丫枝(名作动);
疏通文意
5.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净jìng植zhí,
香,香气;远,散播得远(形作动);
益,更加;清,清幽;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净,洁净;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6.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亵玩,玩弄;焉,助词;
疏通文意
7.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我;谓,认为;之,助词,的;
隐逸,指隐居的人,隐士。者也,表判断语气;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8.噫yì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噫,叹词,相当于“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倒装句的标志,前文学过“何陋之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很少;
闻,听说;
同,与……相同;
予,我;者,的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应当;众,多;宜乎众矣:人应该是很多了。
疏通文意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wàn),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应当人很多了。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问题探究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问题探究
莲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联想
问题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意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他要像莲一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他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声名远扬,被人尊重。
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