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历史第14课 我走“丝绸之路”——探究活动(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1 08:23:51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导入新课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活动总结
导航目录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读历史地图,利用地图来认识神奇的丝绸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按专题收集、整理和编辑图像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之处。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络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 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
张骞凿空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使者团出发,中途却被匈奴扣留,十几年以后,张骞才有机会逃出,经历重重困难,经过大宛、康居,再到达大月氏。可惜大月氏人对于当前的生活很满意,不愿为报仇而开战,因此张骞出使的主要任务并没有完成。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到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希望与乌孙建立联盟,并派副使到达大夏、安息等地。公元前115年,各国派出使者与张骞一同回长安,标志着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政治关系正式建立起来。   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为了建立反对匈奴的战略联盟,实际上却建立了中国政府与西域各国正式的官方外交,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从此才开始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   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虽然早就存在,但自从张骞出使以后才有了正式的文献记录。历史上认为张骞开通了西行的道路,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所以史书记载的时候使用了凿空 这个概念。
  班超(公元32-102年),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班彪之子,著名学者班固之弟,但他认为大丈夫应该立功沙场,于是「投笔从戎」,放弃读书生活而投身军旅。公元73年,班超随大将军窦固攻打匈奴,奉命率36勇士赴西域,先在楼兰智攻匈奴使者团一百多人,获得了楼兰国的支持,之后又获得其它绿洲国家的支持,使西域成为反对匈奴的重要阵地,而他所在的西域都护府 则成为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机构。   班超在西域,派副使甘英在公元97年正式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直达地中海东岸。这次出使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是促成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事件。   东汉政府曾经希望为班超增加兵力,但被班超拒绝,与他密切配合作战的只是36名勇士和西域各国的军队。他不仅击退了匈奴的势力,而且击退了来自葱岭以西的大月氏贵霜帝国的入侵。班超在西域奋斗30年,年老返回中原,西域各国均挡路挽留,表达了西域各国对东汉政府和班超本人的感情。
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各条路线上,其交通发达状况与人文环境如种族、战争等有关,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逐渐增长的,利用畜力(如骆驼 和马)可以绕过沙漠,穿越戈壁,通过山口到达目的地。所以丝绸之路最早发达的路线是绿洲之路、草原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至于海上丝绸之路要到中国的宋元以后(10世纪以后),造船业和航海业取得巨大的突破的情况下,才发达起来。因为航海的成本低而运载力强,并且与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相联系,海上丝绸之路结果后来居上。  

丝路与古国民族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即使我们在现今的地图上,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的路线行进,也会想起许多古老的民族和国度。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民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如今已经渺无踪迹。许多古国消失了,许多古代民族与其它民族融合之后丧失了原来的面貌,但它们在历史上的世纪贡献却没有消失。   丝路上的各国与民族之间,虽然时有纷争,但亦同时携手建设了丝绸之路。正如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擅于长途旅行,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而定居的民族则善于经营农业,提供各类产品。他们都为丝绸之路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丝路人物
  丝绸之路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更造就了一批以果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丝路人物,千古为人传诵。他们之中,有张骞、班超、王玄策这样的杰出使者,有李广利、高仙芝统帅的军队,有法显、唐玄奘等伟大僧侣,有为国远嫁的细君、文成这样的公主,还有艺术家、诗人和探险家……。正因为这些人物,丝绸之路到了今天还令人向往、令人神驰。   在丝路上,使者为了和平,军队为了战争,僧侣为了真理,商贾为了利益……,他们的目标也许不尽一致,但都必须经过长途跋涉的考验,才能达成目标。正因为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天马才成为神物,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中国文明之西传
  丝绸之路沟通欧亚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文化的交流,彼此支持,彼此贡献。中国文明沿着丝绸之路西传,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国文明西传,媒介当然是丝绸之路,而具体的商旅、僧侣、使节、和亲公主以至军队,都承担着传载的功能。中国文化的多种精萃都在西传的队伍之中,著名的如四大发明、丝绸、陶瓷,茶叶、药品……等等。   中国文明西传,不仅丰富了西方世界的物质生活,如茶叶和药品便有利于改善日常生活,至于四大发明的西传则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西传,使西方学术、教育从修道院中解放出来,令知识普及。
中国从西方获取新的文化元素,虽然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已经开始,但毕竟是在张骞以后才掀起引进文化高潮的。西瓜以至带有“西”字和“胡”字的种种物产多来自西域。精神文化方面,是指中国引进外来文化;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本身,比如引进佛教,实际上也为世界佛教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为佛教在它的原产地曾经有过流失的历史,正是由于中国的佛经翻译活动,才保存了大量佛教的经典。至于西域来的艺术,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而且也给纳入中国文化中。
西域文化之东来
丝路赞歌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丰富了彼此的物质生活,也扩大了彼此的眼界,提升了彼此的精神文化。人们在丝路初通时的兴奋,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对丝绸之路带来的种种具体感受,无不跃然纸上,谱写了一篇篇绚丽的乐章。



包括有大唐国威的表现,如王维《送平澹然判官》诗句:“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反映唐初强大的国力使西域诸国畏服;有远嫁异邦公主的哀叹,如《乌孙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有渴望立功者的心声,如东汉马援所说的:“男儿当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死于妇人女子手中耶!”有朋友分别时的惦念,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佳作名句至今仍然令人深受感动。
  此外,亦不乏反映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盛况和记载边疆景色的诗歌,对研究丝路历史有重要意义。如唐代诗人岑参在《过碛》(即过戈壁沙漠)诗中说:“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这首诗描绘出辽阔的戈壁大沙漠,天地相连,一望无际。在他的另一首诗《与独孤渐道别》中亦有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里“花门”指回鹘,“叶河”指碎叶河水,诗中指叶河的“蕃王”懂得汉语,反映唐代汉番文化交流的情景。



丝路行纪
丝绸之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有无数的人从这条路上走过,然而多数人都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法显和唐玄奘都曾经写过:在茫茫戈壁上不辨方向的时候,只能沿着白骨行进──许多人悄无声息地在这条道路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这些白骨就是明证。只有那些到达目的地的成功者,他们留下的记录为千百年后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是古代人类交往的点滴证明。   




  在现有的丝路行纪中,因为作者的差异,对于丝路所做的记录也多有不同。佛教僧侣比较重视沿途的佛教状况。使者则关心与各个政权打交道的情形,如北魏时的《宋云行纪》。对于各自如何度过道路的艰难与危险,有的人记录详细,有的竟然毫不在意。多数行纪是个人的记录,也有是应邀而作,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是在唐太宗的要求之下完成的。比较《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后者是玄奘自述、弟子记录的,其中关于佛法灵验之事明显是前者不重视的。不过,总的倾向是明清时期的记载反而越发详细,而年代较早的记录,常常留下的只是断简残篇,如唐代杜环的《经行记》。  




丝路游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后,与世界性的大航海时代连接,在世界一体化的新局面下,丝绸之路渐渐成为历史。虽然当地的人们依然继续行进在这条古路之上,但同一条路已经再不具有原来的那种沟通世界的干线意义了。丝绸之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迎来了它的新价值──丝路旅游方兴未艾,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看到敦煌古老壁画的一个线条,高昌古城颓败的一抹尘土,也许可以牵引起你的千年思绪。  

活动总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路与古国民族
丝路人物
中国文明之西传
西域文化之东来
丝路赞歌
丝路行纪
丝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