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这次会议 ( )
A.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B.为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作准备
C.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作准备
2.(2022·淄博高青二模)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根据该观点,中国改变“恶性循环的命运”的标志是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3.(2022·淄博张店期末)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这一天开始的历史是 ( )
A.中国共产党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C.社会主义发展史 D.改革开放史
4.某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5.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青岛市崂山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表中信息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
刘从悦(1923-1951年) 刘维志(1926-1951年) 曲明亮(1900-1951年) 孙周泰(1924-1950年) 王敦元(1924-1952年) 姜岱山(1915-1951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6.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港澳回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0. 假如我们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进行采访, 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 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 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11.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所在地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变迁顺序是( )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 B.北京→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
C.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京 D.北京→上海→延安→西柏坡→瑞金
12.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继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场“战争”( )
A.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B.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13.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 )
A.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4.下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15.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杨靖宇 B.左权 C.黄继光 D.邱少云
1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
A. 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17. 下图呈现的是某一重要会议的现场,这说明此次会议( )
A.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B.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在于( )
A. 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 B. 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
C. 拓展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已确立
19.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
①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尚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主要原因的人交流,你会挑选下列哪一最为恰当的表述向他说明()
A. 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C. 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二、非选择题
21.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秋季,我们就要在约有三亿一千万人口这样广大的地区开始土地改革,推翻整个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第五,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动势力,以及我们接收的国民党的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反动势力反对我们。这些都是我们的敌人。
材料二 华东、中南许多地方,凡土改工作做得最好的,都是经过了这样的秩序。过去华北、东北及山东的土改经验也是如此。我们所说广东土改工作应当加快进行,并不是要求广东同志违反这样的秩序,群众还没有起来,基层组织还不可靠,就要生硬地不成熟地进行分配土地的工作,而是要加快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接着进行分田。
——以上材料引自《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基本情况,不是工业品太多,而是工业品不足。特别是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经济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的购买力将随着逐步上升,城乡交流日益活跃,国内市场逐渐扩大。如果能够争取连续两三个丰年,则工业品——特别是合于农民需要的工业品,将更感不足。
——引自李富春在第一次全国工业会议上的结论(一九五一年五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开展土地改革的基本工作原则。
(3)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效。
2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可以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活跃和兴旺、成功和胜利,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摘自人民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怎样的历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3) 请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列举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两项经济建设成就。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开启了文明的大门,不仅引导人类步入文明的殿堂,也成就了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作为文明古国,农业是中国送给世界的最大礼物。
——摘编自韩茂莉《世界农业起地的地理基础与中国的贡献》
早期文明中心
(据许斌、邢晓凤主编《历史地图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农业对文明的作用。观察地图,指出早期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共同点以及A、B两处先民培育的农作物。
材料二 从战国时期到民国初年,传统农业始终是中国农业的主流。顺着这条主流,精耕制作农业区从黄河中下游的旱作农业扩展至长江流域的水田耕作。随着精耕农业空间的不断拓展,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技术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15—19世纪,英国经历了从中世纪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农业革命。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同时,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革命。农业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农业的变化。分析农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材料四 毛泽东深刻剖析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相互关系,指出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和依靠广大农民,共同战胜强大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充分认识土地之于农民的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
——摘编自陈洪玲、蒋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基于此认识在革命道路和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探索。
材料五 从全球范围看,许多国家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我国政府通过不懈努力,在实现自身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树立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客观上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韩庆祥、黄相怀等著《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
(5)依据材料五指出人类面临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
(6)谈谈农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答案
1-5CBBAD 6-10CACCB 11-15ACBDC 16-20CBBDD
21、(1)答:新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地区)人口规模大;土地面积广;面临的敌人势力大、数量多;当时土地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任答两点)
(2)答:重视群众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合理秩序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等。
(3)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答:推翻了整个地主阶级,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村经济,提升了农民的购买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工业生产等。(任答三点)
22、【小题1】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小题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题3】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3、(1)引导人类步入文明的殿堂;都位于大河流域(或都是北纬20~40°);A:粟;B:水稻。
(2)精耕细作;耕作地域的扩展;农业技术的革新。
(3)英国通过农业革命完成了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
(4)在认识到农民阶级重要性的基础上,毛泽东充分认识并且深入探索了土地问题对于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5)问题:许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贡献:在实现自身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如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粮食;传授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等。
(6)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