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变的形 》
课 题 《 渐变的形 》 小学美术第六册,第43页。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像,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提高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到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渐变的过程产生的美,能对生活中的实物,作品及同学间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了解渐变的形的特点及创作渐变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巧妙构思,绘制新颖的有趣的渐变的形画面。
教学准备 PPT,范画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1.游戏:吹气球。教师请一名同学吹一个气球,大家观察气球变化的过程。 2.师:想一想气球是一下子变大的吗?什么是渐变? 教师小结:把一种形状逐渐地、有规律地变化,可以构成渐变的图案,这种渐变是基本形的渐变。 课题板书:渐变的形 【讲授】 二、讲授新课 .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的形,寻找身边的渐变图形。 出示一些渐变的方法设计出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渐变的过程和美感。 说一说渐变的方法并总结:大小渐变,方向渐变,形状渐变。 (2)游戏:寻找以下渐变的形的方法,完成正确的渐变过程。 总结:同一个图形慢慢发生大小的变化叫做大小渐变,同一个图形慢慢发生方向的变化叫做方向渐变。思考这两种渐变的方式给人的视觉上带来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发现渐变的秩序感,运动感……。 (3)欣赏大师范画——爱舍尔的作品《天和水》并自由讨论渐变构成的特点 (4)思考渐变构成的方法: 欣赏不同类型的形状渐变,小结渐变的小窍门: a.由一种“形”逐渐渐变为另一种“形”; b.可以分割,压缩,旋转、移动、添加,减少,放大等方法,也可以带有故事性; c. 联想变化的第一个“形”和渐变后的第二个 “形”,要有一定的外形相似,每次变化的幅度不能过大,要渐渐的改变 。 【练习】 教师示范:通过渐变的过程 学生作业: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用自己喜欢的渐变方法,绘制一组渐变的形。 可以是有故事的,也可以是奇特的。 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运用。 【展示、评价】 .学生相互交流对设计渐变的形的看法,谈谈设计过程中的感受。 【拓展】动画制作分镜头脚本的制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侧重点是了解渐变的形的特点及创作渐变的简单方法,并尝试绘制渐变的过程。课堂上,孩子们对大小和方向的渐变理解的非常快,对渐变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也能直观的表达出来,只是受到相同图样排排队的影响,孩子们渐变的步骤有点快。而在形状渐变的过程中,一开始学生不太理解大师的作品,觉得复杂,但后面看见老师的范画后思路一下就被打开了,大部分的学生想象力惊人,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局限在老师的作品里,还需要再进一步的引导。 但是单一的渐变的形设计并不是绘本的创作,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故事脚本的设计,学生的基础表现力还不够,如何在绘本教学中穿插渐变的效果,需要孩子们再多次的发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