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一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一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0 09: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一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  )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身体呈两侧对称③背腹扁平④体表有刺细胞⑤有口无肛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2020年10月初,济南一水库发现千只桃花水母,它们堪称“水中国宝”,为地球活化石,对水质要求极高。下列不是其特征的是(  )
A. 有外套膜 B. 有刺细胞 C. 有口无肛门 D. 身体呈辐射对称
3.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维持生态平衡
C. 帮助植物遗传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4. 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 门、界 B. 纲、种 C. 界、科 D. 界、种
5. 下列不属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是(  )
A. 身体呈梭形 B. 用鳃呼吸 C. 用鳍辅助游泳 D. 以有机碎屑为食
6. 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指出哪是细菌的菌落(  )
A. 菌落大、呈青绿色 B. 菌落大、呈黄褐色
C. 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 D. 菌落大,呈绒毛状
7. 用筷子夹住食物往嘴里送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  )
A. 收缩。舒张 B. 收缩。收缩 C. 舒张。舒张 D. 舒张。收缩
8. 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鸡蛋全部移走,母鸡照样爬在鸡窝里孵卵。由此可见,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A. 先天性行为 B. 学习行为 C. 社会行为 D. 捕食行为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 骨的运动需要骨骼肌的牵拉
C. 动物的运动只依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可以完成
D. 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
10. 老师将两片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明“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高倍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
A. 叶绿体的有无 B. 细胞核是否成形 C. 细胞膜的有无 D. 细胞壁的有无
11. 小芳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表所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类群1 蜗牛、虾、蝗虫
类群2 眼镜蛇、鲫鱼、麻雀
A. 脊椎骨的有无 B. 体温是否恒定 C. 呼吸方式的不同 D. 生殖方式的不同
12.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缢蛏——鳃
③鲫鱼——鳃
④青蛙——肺和皮肤
⑤蝗虫——肺
⑥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⑥
13. 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小鸟喂鱼 ②大山雀喝牛奶 ③黑猩猩钓取白蚁 ④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4.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高等,这有利于(  )
A. 获得食物 B. 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C. 寻找配偶 D. 逃避敌害
15. 如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 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 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 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16. 科学家研究了某地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结果如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比例 20% 60% 12% 8%
由上述结果看出,保护鸟类最有效的措施为(  )
A. 大力开展爱鸟周活动,加强爱鸟宣传 B. 禁止偷猎
C. 控制外来物种的引入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17. 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生产中以“地沟油”代替食用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地沟油”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产生黄曲霉素的生物属于(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有毒植物
18. 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B.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
C. 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19. 关于水螅、涡虫、青蛙、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螅的辐射对称比涡虫的左右对称低等
B. 涡虫比水螅的运动能力强
C. 青蛙成体肺的功能较弱,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D. 蛇没有四肢,所以青蛙比蛇更适应陆地生活
20.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 B. 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C. 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 D. 环节动物都生活在土壤中
21. 如图是螳螂外部形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螳螂的腹部涂抹大量不透水、不透气的凡士林,一段时间后,螳螂的生命活动会停止,这是因为螳螂用于呼吸的器官分布在[ ] 。
(2)螳螂的运动中心是[②]胸部。这一部位有3对 ,从形态上看,该结构和触角都是 的,所以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螳螂还有2对 ,可以飞行。
(3)螳螂的体表有外骨骼,该结构可以 ,适于螳螂在干燥的陆地生活。
22.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酵母菌和表中所示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不同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装置 加入的物质 温度 现象
A 100毫升水+10克葡萄糖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B 10克葡萄糖 22~30℃ ?
C 100毫升水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D 100毫升水+10克葡萄糖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现象“?”应填 。
(2)上述探究中,若把A、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是 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C和D (填“能”或“不能”)做对照实验,理由是 。
(3)研究发现,打开A号瓶会嗅到酒味,原因是 。
23.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分布北限“。雾灵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指雾灵山位于蒙古、东北、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处,各种植物成分兼而有之,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成为温带生物多样性的保留地和生物资源宝库,有“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有高等植物168科665属1870种,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人参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10个。有野生动物55科112属173种。其中珍贵濒危鸟类有金雕(国家Ⅰ级保护)、苍鹰,常见鸟类有雉鸡、家燕、金腰燕、红嘴蓝鹊等;Ⅱ级保护动物猕猴、斑羚等国家保护动物18种,其他级别重点保护动物121种。
(1)雾灵山有高等植物665属1870种,野生动物112属173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如图是雾灵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苍鹰与蛇除了捕食关系外,还存在 关系。
(3)如下表是雾灵山部分动物在分类上的地位。据表可知,与灰喜鹊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 。依据是生物分类单位越 ,(填“大”或“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草兔 金腰燕 家燕 红嘴蓝鹊 灰喜鹊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鸟纲 鸟纲 鸟纲 鸟纲
兔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兔科 燕科 燕科 鸦科 鸦科
兔属 燕属 燕属 蓝鹊属 灰喜鹊属
(4)灰喜鹊具有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双重呼吸、胸肌发达等适应其飞行的特点,这体现了 相适应的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有口无肛门。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因此,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②③⑤。
故选:B。
此题可以从扁形动物的特征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解:桃花水母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的体壁有内胚层和外胚层细胞结构,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熟记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错误;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C错误;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错误。
故选:A。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4.【答案】D
【解析】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D。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5.【答案】D
【解析】解:A、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A不符合题意;
B、鱼用鳃呼吸,有利于水中生活。B不符合题意;
C、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C不符合题意;
D、鲫鱼以有机碎屑为食与适于水中生活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每种生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结合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答题.
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好好掌握.
6.【答案】C
【解析】解: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是细菌菌落。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解答此题重点理解细菌菌落的特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7.【答案】A
【解析】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用筷子夹住食物往嘴里送时是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A。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8.【答案】A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饮牛奶、蚯蚓走迷宫、猕猴做花样表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9.【答案】B
【解析】解: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A错误。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
D、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的体内无骨骼,D错误。
故选:B。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两部分。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
10.【答案】B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酵母菌是真菌。故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区分依据细胞核是否成形。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1.【答案】A
【解析】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蜗牛、虾、蝗虫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眼镜蛇、鲫鱼、麻雀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A
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关键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12.【答案】A
【解析】解:①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②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正确。
③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
④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⑤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错误。
⑥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而气囊中不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故选:A。
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13.【答案】B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
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②大山雀喝牛奶、③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①小鸟喂鱼、④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4.【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15.【答案】C
【解析】解: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图①中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所以是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图②中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所以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
故选:C。
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食肉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关键知道食草性动物没有犬齿。
16.【答案】D
【解析】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通过以上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的影响等,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D。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注意灵活解答,明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17.【答案】B
【解析】解:黄曲霉素是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因此属于真菌。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植物细胞一般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故选:B。
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曲霉等,其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据此作答。
黄曲霉素是从黄曲霉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学物质。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18.【答案】B
【解析】解:A、通过“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性行为,A错误,
B、小鼠属于哺乳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则只要经过了不足10次的尝试就学会了走“迷宫”,可以知道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B正确;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是不一样,C错误;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B。
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9.【答案】D
【解析】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的左右对称,水螅的辐射对称比涡虫的左右对称低等,A正确。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之分,身体呈左右对称,出现了三个胚层,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层,比水螅运动能力强,B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肺的功能较弱,需要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
D、蛇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蛇更适应陆地生活,D错误。
故选:D。
(1)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
明确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的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如水螅,A错误。
B、有的扁形动物是寄生虫,如猪肉绦虫;有的营自由生活,如涡虫,B错误。
C、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正确。
D、环节动物中的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水蛭生活在水中,D错误。
故选:C。
1.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门: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这几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1.【答案】③ 腹部 足 分节 翅 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解析】解:(1)螳螂属于昆虫,在螳螂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螳螂体内的门户,所以在螳螂的腹部涂抹大量不透水、不透气的凡士林,一段时间后,螳螂会因为不能呼吸,生命活动将会停止。
(2)螳螂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用于爬行、跳跃和飞行,并且足和翅都分节,为螳螂的运动器官。
(3)螳螂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故答案为:(1)③腹部。
(2)足;分节;翅。
(3)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大多能够飞行,气管是昆虫呼吸的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图中:①头部、②胸部、③腹部。
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可结合着蝗虫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22.【答案】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温度 不能 变量不唯一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解析】解:(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A和B是以水为变量的对照组,所以B处的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的。
(2)据表可见:A和D形成的变量是温度,则探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C和D则存在葡萄糖和温度两个变量因素,即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
(3)酿酒时也要用到酵母菌,它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也就造成打开A号瓶会嗅到酒味的原因。
故答案为:(1)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2)温度;不能;变量不唯一;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及发酵的现象实验。
23.【答案】生物种类 竞争 草兔 大 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1)生物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雾灵山有高等植物665属1870种,野生动物112属173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通过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鹰以蛇为食物,所以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关系。又由于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所以二者还存在竞争关系。
(3)据表可知,灰喜鹊与草兔同门不同纲,与金腰燕、家燕、红嘴蓝鹊同目不同科,因此与灰喜鹊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草兔。分类级别越高,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级别越低,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4)灰喜鹊具有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双重呼吸、胸肌发达等适应其飞行的特点,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竞争;
(3)草兔;大;
(4)结构与功能。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关键是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明确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