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11、《赵州桥》说课
主讲人:游永春
第二课时
目 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赵州桥》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交流风俗习惯;了解课文意思用一段话概括”。《赵州桥》作为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本篇课文讲述了赵州桥内部从美观的观赏角度和坚固的实用角度来描写,重点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同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从接受知识到学会运用知识的转变,是小学时期比较重要的阶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按一定的理解方式,朗读方式去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但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还是难点。
文化自信: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是如何描写赵州桥,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单元训练重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学情特点,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用一段话概述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
2、学法:朗读—理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学情特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任务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赵州桥》的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对赵州桥有了大概地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
我将运用开火车的形式来巩固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任务二:品读课文,了解特点
分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赵州桥的特点。
雄伟、坚固、美观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朗读,能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指名让学生回答,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在课堂上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1)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赵州桥有什么设计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一是坚固,不易摧毁,二是节省石料
任务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雄伟”
通过句子“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对比赵州桥与教室之间的长度。
2、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坚固”
提出问题“在1400年的历史中,赵州桥会经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预设:水灾,地震,战争
经历那么多灾难,赵州桥还能正常使用,称得上坚固。
3、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感受“美观”
首先,我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赵州桥上的龙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精研课本,寻找关联词。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的并列作用,帮助学生运用”有的…有的…”造句。
最后,配乐让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并通过问题:
“在石头上雕刻容易吗?”“这些图案是李春一个人雕刻的吗?” 引导学生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本节课把握了赵州桥的特点,学会运用关联词“有的……有的……”造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了赵州桥闻名于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任务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任务五:积累拓展,迁移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巩固学生所学习的课堂知识,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抄写优美词语和第三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来造句。
2、课后当小小导游,与身边的小伙伴分享赵州桥,向他们介绍美丽壮观的赵州桥。
七.说板书设计
雄伟
桥长
桥宽
坚固
美观
——图案美观
11、赵州桥
文化遗产
谢谢观看!